浅读鲁迅先生的《世故三昧》
我们知道“世故”的意思一般指处世经验老到,懂得世俗人情,圆滑不得罪人,不给他人提意见。而“三昧”的基本解释一是佛教用语,意思是使人心神平静,杂念止息,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第二个意思是指深谙事物的诀要及精义。
很长时间不曾好好读过一本书了。近期赋闲在家。孩子的书架上有鲁迅先生的经典全集套本,遂借来读阅。
鲁迅先生全集
初读此文,稍微有点隐晦难懂。以为鲁迅先生是在分享自己“世故”的经验。在他看来,某人被别人看作“深于世故”,其实与“不通世故”同一层次,都是“世故”中的最低层次。
在此文中鲁迅先生先是说明了“世故”很难以掌握其程度说起,随后层层递进说明了“世故”不同水平层次及境界。
“世故”初级层次是“深于世故”而故意钻研世故的人;到“处世法的精义中的精义”就是“和自己不相干”,这一层次。再到比“精义中的精义”更高一层的是装作天真和不通世故,而指责他人“深于世故”而避开了同自己有着利害关系的“世”,这一层次者利用责备别人来彰显自己,以求谋名谋利,而对自己一切世故的行为避而不谈,诡辩且避重就轻的人;而“世故”的最高境界就是“行而不言”,这些人已经就是已经是完全习惯到炉火纯青,连自己都浑然不知的境界了。
鲁迅先生告诉我们这些丑恶的东西,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激愤之辞。
前段时间发生的烧烤摊事件,有些人在网上抨击店老板及其他食客不出手阻拦搭救,也有些人在网上大放厥词,说先欲自保,万不可行侠义之举。都是世故之人呀!实不相瞒,我也在站在第一种观点的那部分网友,第二种也不是说有多么不对,在那种环境下,也是不得已为之,也没有做伤害别人的事,但这样说的如此冠冕堂皇,不知廉耻还是颇为不妥。
只能说我们大部分人已经是缺乏信仰,热血消凉。在生活的边缘中挣扎着,只能愈发地变得“世故”。
有人认为鲁迅先生的文章深度太大,批判性太强,故被移出了教育课本。
鲁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文学标板及图腾式的人物。鲁迅文学被移出课本着实是一种悲哀!#抄书##鲁迅##头号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