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即地狱高甜吻戏(他人即地狱)(1)

大概是两年前,忘了从哪篇文章读到萨特的这句话,当时只觉得心脏被一股洪流冲刷,被一阵强大的精神力量所震撼。萨特的文字一把手术刀。

于是,心间有窸窸窣窣流沙纷落的声响。

我选取了地狱二字的梵语纹在了我的右小腿上,像是给自己下了道咒语般,每每面对人世纷扰,瞥到我的纹身就想起存在主义。

他人即地狱高甜吻戏(他人即地狱)(2)

能写出这般孤倨引山洪的话,让我对萨特和他的作品有了进一步的探索欲望。

无论是写出那本《恶心》的他,亦或被世人热谈拒领诺贝尔文学奖(文学还只是他的副业)的他,还有和波伏娃只谈恋爱不结婚的他都让我惊为天人而后叹为观止。

世间奇人有之,但奇的如此清新脱俗,可谓另类中的另类了,我想了解他是什么江湖流派的,继而了解到了存在主义,

了解到传奇的加缪也是存在主义作家。

他人即地狱高甜吻戏(他人即地狱)(3)

说起加缪的一生,首先不得不提起他那邀请奇般的死亡。1960年1月4日,加缪乘着辆快车从普罗旺斯去巴黎,突然发生了车祸,而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加缪当场就死亡,终年47岁。荒诞的是,这场车祸的发生是极其偶然的,它发生在一条平坦而安全的公路之上,没有恶劣天气情况,没有其他车辆的干扰。加缪被甩到了后车窗,被玻璃所穿过,颅骨严重碎裂,当场死亡。直到今天,这场离奇的车祸依然引起人们阴谋论式的猜想。

此时的加缪,刚刚在三年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且用自己的奖金第一次买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心爱的房子。作为一名热爱戏剧创作的作家,他在临死前一年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剧团。可是命运给加缪开了个玩笑,在加缪功成名就开始准备进行新一轮的创作与思考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生了这样一场亳无征兆、毫无理由甚至毫无意乂的车祸,从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加缪的死亡似乎和他的哲学一样,向我们揭示出生命的无常与荒谬。人们都知道,加缪的主要代表著作有《西西弗斯的神话》,有《反抗者》,有《鼠疫》,有《局外人》。是加缪却认为,自己在临死前刚开始创作的作品《第一个人》才是他整个思想和创作真正的开始。他为之准备了六年时间,却因为荒谬的死亡使这一切戛然而止……

他人即地狱高甜吻戏(他人即地狱)(4)

说完了加缪之死,我们从头来看一看他的出生与成长。与加缪的好友萨特这样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不同,加缪的出生是非常贫寒的。1913年,他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个贫民窟之中,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后的第二年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马恩河战径88母亲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非常大的刺激。

所以加缪一生都没有真正与父亲一同邀请好过。当他40多岁去探望他父亲的墓坟时,他却发现父亲墓碑上的年龄是29岁。儿子居然要比父亲更为年长,这让他感到了巨大的荒谬感从小的贫民窟生活和惨重的家庭遭遇,使加缪特别渴望获得自由的人生。

虽然他生长于一个贫穷的世界,然而他对自由和荣誉的渴望却一直都没有停息过。加缪的出身使他一直非常拼搏,驱使他在文学、哲学和戏剧的道路上勇敢前进,同时也使他直保持一颗警惕的內心。他以一个道德家的标准,极力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但战火纷飞的时代让加缪怀着无比矛盾的心情,他说出了一句名言,那就是:我相信正义,但是在正义面前,我要保护我自己的母亲。

加缪的这种表态导他接到了很多恐怖电话。

他更加怀疑生活,继而渴望爱,渴望理解,渴望婚姻和完整的家庭。

他人即地狱高甜吻戏(他人即地狱)(5)

他的第一任妻子与加缪在1934年结婚。然而不幸的是,这位年轻的妻子是名瘾君子,并且深陷毒瘾之中长达六年时间,加缪对此束手无策,痛苦万分。而他的这位妻子因为毒瘾的缘故,非常放荡和任性,对于家庭毫无责任。这使得他们最终决定分手。

之后加缪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这位子的父亲也是在马恩河战役之中阵亡的,这使得加缪感到终干遇到了一个能够真正懂他的人,理解他人生感受的爱人。

1940年,加缪邀请一众好友在法国里昂结婚。然而这段婚姻也以失败告终。因为加缪把他的第二任妻子更多看作是妹妹,同伴和朋友,而不是真正的爱人。尽管他的爱人非常理解加缪,但加缪却感到,这种理解更多像是朋友之间的情谊,而非夫妻之情。婚后,他们有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然而婚姻之中各种琐碎的事情,使得夫妻关系非常紧张。加缪虽然对妻子彬彬有礼,但却无法燃起对妻子的男女之爱。这使加缪在婚姻之外拥有了不少的情人。不过这些情人也并没有能够给予加缪以感情的稳定性。两次婚姻的不幸,以及与情人们飘忽不定的关系,都让加缪深深感到,家庭和婚姻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与人天性自由是相互矛盾的。加缪至死,都未能真正拥有一段高质量的婚姻生活。

从死亡、人生和情感这三个方面,我们就能看到加缪的思想不仅只是体现在他的写作之中,同时也体现在他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感受之中。他离奇并且毫无意乂的死亡,他在尴尬和两难处境中获得诺贝尔奖,以及他痛苦而不幸的婚姻,都揭示出了人生的荒谬与无奈。

人是渴望自由的动物,然而对自由的追逐却经常被偶然与荒诞所限制。与加缪相反的是,萨特一生都坚持与终身伴侣波伏娃不结婚。

萨特要比加缪更为幸福,能够不受婚姻制度的约束,从而保持了自由,然而很难说他与波伏娃的关系是幸福的。尽管协议是两人共同自愿签订的,但西蒙·波伏娃却时常忍受着煎熬,容忍着萨特一次次对他的背叛:

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要见你。这不是因为骄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无骄傲可言,而是因为,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

他人即地狱高甜吻戏(他人即地狱)(6)

萨特一直在法国思想界文学艺术界享有盛誉,并且是法国知识界的重要领袖。他生中曾经有过很多情人。更为奇葩的是,萨特坚持认为,必须要对西蒙波伏娃坦诚自己的情感生活。因此他经常给波伏娃写信,向她详细汇报自己与其他情人的恋爱感受和细腻的交往细节。萨特认为,这是两个自由人之间应有的真诚坦白。

然而波伏娃作为一名女性,尽管认可这一契约,但却反复被萨特与其他情人之间的关系所煎熬。也许这就是人性。人性既要求自由,又渴望忠诚和稳定。两个自由的人在将自己从婚姻关系之中解放出来的时候,获得了自由,但同时自由却让波伏娃这样的女性忍受了太多的煎熬和压抑萨特另外一个为人所关注的人生侧面是他对于现实政治的关怀和介入。

尽管萨特写作了像存在与虚无、辩证理性批判这样艰深晦涩的著作,但他特别强调积极介入现实的必要性。早在1939年,萨特就应征入伍,集中营中生活过九个月。他在集中营之中对于孤独、焦虑和绝望的体验,构成了他日后哲学与文学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在他从集中营被释放出来后,他迅速在巴黎组建了一些反战组织,积极投入到对法西斯的斗争之中去。到50年代之后,他越来越倾向于马克思主义,并且与共产党并肩作战,为追求自由与和平,做出了坚持不懈的斗争。

他人即地狱高甜吻戏(他人即地狱)(7)

总结:

人首先是孤独的个体的自我

其次才是集体的大众的成员

一个人就像浮萍般的小船一样,在茫茫人海之中独自航行,尽管大海中还有很多别的船只,但我的小船中只有我自己。

孤独来源于虚无。

虚无是觉得这个世界荒诞,匪夷所思。

而荒诞就来源于世界深处的无意义。

所以我们负隅顽抗,以渺小卑微的力量对抗稀疏寻常的命运,渴望成为真正的自己,渴望抵达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自由让我们可以自主塑造我们的人格,通过行动来实现自己生存的意义。

但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就像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展示给我们的,最轻的东西却变成了最重的负担。

可是,如果没有了他人对自我的吞噬,我们也就无法从这种吞噬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他人即地狱高甜吻戏(他人即地狱)(8)

这世间矛盾又迷人,仿佛一出华丽的悲剧。

他人即地狱高甜吻戏(他人即地狱)(9)

而人类大部分的冲突和争论都源于人们过分关注自己的意见,而并非去寻找问题的真正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