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篇讲述的是秦始皇死去前两年的事情,在赵政35年这年,发生的一件大事就是侯生和卢生同时不告而别,偷偷地逃亡而去,这件事看似不大,其实对秦始皇的内心所产生的刺激肯定非常强烈,因为就如同上一篇中所看到的那样,秦始皇晚年对于他们特别依仗,生活起居都是按照他们所说的进行,可谓是言听必从,而目的就是让他们给自己寻求长生不死的药物,此时,两人不告而别,这不是给不给他面子的问题,而是把他长生不死的最大愿望和人生寄托给破灭了,由此造成的精神打击可想而知,而且,他还是一位权力无边的君主。
由此造成的怒火需要寻找一个宣泄的渠道,而留驻在咸阳城内那些多嘴多舌的儒生们就成了倒霉蛋,被逮捕审问之后,相互告发,最终揪出了四百七十多人,全部被活埋掉,而秦始皇理论上的继承人扶苏也因为劝阻这件事而被赶到了北方边境去监督蒙恬,否则,如果他留在咸阳,应该就不会让胡亥篡夺大位了。
如果再回头看侯生和卢生的逃亡,司马迁记载的两人谈话内容不知从何而来,他们两人说,他们离去的原因是秦始皇太贪恋权力了,做人太苛刻,太刚愎自用。但是,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一说法根本就不成立,秦始皇如此为人,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两人侍奉起秦始皇来可是乐不开支,现在怎么突然就不愿意继续乐不开支下去了呢?其最根本的原因应该就是无法继续蒙骗秦始皇了,这时候的秦始皇已经47岁了,在当时的年代已经是正儿八经的高龄了,身体应该已经开始陆续出现各种问题,肯定会逼着他们尽快找到仙丹,如果最后找不到,肯定会把他们俩灭族,因为之前做出了太多许诺,花费了秦始皇太多的钱财,最后什么结果也没有肯定说不过去。
所以,这两人其实就是畏罪潜逃,耍弄了秦始皇很多年之后,无法继续耍弄秦始皇,所以逃跑了,其行为非常卑鄙,而秦始皇也让人同情不起来,挺聪明的一个人,被人耍成这样,而这其实就是因为他内心那盲目的欲望作祟,这和我们现在社会中很多人上当受骗是一样的道理,一旦一个人内心中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执念,或者是有自己特别想实现,但是,靠自己又没有把握实现的愿望,那么,就会特别容易上当受骗,在春秋大梦中,被人骗的一干二净的。
最后记载的秦始皇的使者半夜遇到山鬼,留下一块玉璧和“祖龙今年死”的一句话飘然而去,秦始皇听到这句话的反应也特别耐人寻味,“默然良久”,此时他内心肯定是郁闷的,像他这样一位特别迷信鬼神的人,对于这种事情肯定是特别敏感的,尤其是花了那么多钱,让人寻求了这么多年的仙人,而且还自称“真人”,现在终于碰到了一位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人物,没想到给自己送来的却是这样一句话,可能半截身子都凉透了。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於是乃亡去。
1、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相:相互,副词。
与:交往、交好,动词。
谋:谋划、商议,动词。
刚:倔强的、固执的,形容词。
戾:乖戾的、暴戾的,形容词。
用:执政、当权,动词。
起:出身,动词。
意:心意、愿望,名词。
得:满足,动词。
欲:欲望,名词。
从:顺从、依从,动词。
译文:侯生和卢生相互交往和商议说:秦始皇为人,天生的本性就是倔强乖戾,自己一人独揽大权,出身于诸侯,吞并天下,愿望得到满足,欲望被依从,认为自古以来,无人能比得上自己。
2、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
专:仅仅、只,副词。
任:任用、使用,动词。
狱吏:掌管讼案﹑刑狱的官吏。
得:得到,助动词。
亲:亲近、接近,动词。
幸:恩宠,动词。
特:只、仅仅,副词。
备:凑数、充数,动词。
员:人员的数额,名词。
弗:不,否定副词。
用:任用、使用,动词。
译文:只是任用掌管刑狱的官吏,掌管刑狱的官吏得以接近始皇,并得到他的恩宠。博士虽然有七十人,但只是用来凑足人员的数额,并不任用他们。
3、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
成:既定的,形容词。
倚:依赖、依靠,动词。
辨:辨别、判别,动词。
译文:丞相以及诸位大臣全都只是接受既定的事务,依赖于始皇来判别。
4、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
乐:乐于、喜欢,动词。
刑:刑罚、惩罚,名词。
杀:处死、杀戮,名词。
刑杀:名词近义词连用。
畏:畏惧、害怕,动词。
罪:刑罚,名词。
持:保持、保有,动词。
禄:俸禄、禄位,名词。
译文:皇上乐于使用刑罚和杀戮来取得威力,天下人都畏惧刑罚,只为保持自己的俸禄,没人敢于尽忠。
5、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
日:日益、更加,副词。
骄:骄横的、傲慢的,形容词。
下:臣下、臣属,名词。
慑:恐惧,动词。
伏:通“服”,屈服、顺从,动词。
谩:瞒哄、欺骗,动词。
欺:欺骗、欺蒙,动词。
以:助动词,表示目的。
取:取得、获取,动词。
容:喜悦、欢喜,名词。
译文: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错而日益骄横,臣属们恐惧和顺服,通过瞒哄和欺骗来取得秦始皇的高兴。
6、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
兼:同时涉及,动词。
方: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名词。
验:检查、检验,动词。
辄:立即、就,副词。
死:处死、处决,动词。
译文:大秦的法律不允许同时涉及儒家的伦理道德,不经过检验就动辄处死。
7、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
然:于是,副词。
候:观测,动词。
星气:星象和云气,占星望气之术。
至:达到、至于,动词。
良:优秀的、美好的,形容词。
畏:畏惧,动词。
忌:顾忌、害怕,动词。
讳:避忌、讳忌,动词。
谀:谄媚、奉承,动词。
端:流露,动词。
译文:于是,观测星象和云气的人多达三百人,都是优秀的士人,他们畏惧、顾忌、讳忌和谄媚始皇,不敢流露和说出始皇的过错。
8、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至:竟然,副词。
以:使用,动词。
衡:秤、秤杆,名词。
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衡石:泛指称重量的器物。
量:称重,动词。
书:文书、奏章,名词。
有:助动词,表示肯定。
呈:呈报、送交,动词。
中:符合、达到,动词。
得:得以,助动词,could。
休息:动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天下之事,无论大小,全都由始皇决断,皇上竟然用杆秤一石为单位称重奏章,日夜都有呈报,不达到呈报重量不得以休息和停息。
9、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贪:贪婪、贪求,动词。
於:于,介词。
权:权力,名词。
势:权力、权势,名词。
权势:名词近义词连用。
至:竟然,副词。
如:如同、好像,动词。
此:这样,代词。
未:不,否定副词。
可:可以,助动词。
为:替、给,介词。
译文:贪恋权势竟然如同这样,不可以为他寻求仙药。
10、於是乃亡去。
于是:此时、这时,时间副词。
乃:于是、就,逻辑副词。
亡:逃亡,动词。
去:逃离、逃亡,动词。
亡去:动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此时,他们于是就逃亡而去了。
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1、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
收:收回、收缴,动词。
中:合适地、适合地,副词。
不中用者:不适合使用的那些书。
尽:全、都,副词。
去:除去、除掉,动词。
译文:始皇听说侯生和卢生逃亡了,于是非常生气地说:我之前收缴天下的书籍,不适合使用的那些书籍全都除去。
2、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
悉:全、都,副词。
召:召集、招致,动词。
文学:指精通儒家经典之人。
方术士:方士和术士,泛指儒生、道教之士、方士、江湖术士、法术之士等。
甚:非常,副词。
众:众多的,形容词。
以:使用,动词。
兴:兴起、从事,动词。
方士:从事求仙、炼丹等活动的人。
练:通“炼”,炼制,动词。
译文:全部召集精通儒家典籍之人,方士和术士们,打算使用他们来从事太平之事,方士们意欲炼制来寻求奇特的药物。
3、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
韩:韩地的、韩国故地的,形容词。
众:众人,名词。
去:离开、离去,动词。
报:报告、上报,动词。
费:花费、耗费,动词。
计:总计、计算,动词。
终:最终,副词。
徒:只、仅仅,副词。
奸:窃夺,动词。
利:财利,名词。
相:相互,副词。
告:报告、上报,动词。
日:每天、日日,时间副词。
闻:听说,动词。
译文:现在听说韩地的众人离去而不报告我,徐市等人耗费了总计为巨额的数万钱,最终无法得到长生不死之药,只是每天听到他们相互报告对方窃夺了财利。
4、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
诽:背地里指责他人,毁谤,动词。
谤:诽谤,动词。
诽谤:动词同义词连用。
重:增加、加重,动词。
德:道德、品行,名词。
译文:卢生等人,我尊重和赏赐他们非常丰厚,现在竟然诽谤我,来加重我没有德行。
5、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
生:儒生、读书人,名词。
廉:考察、访查,动词。
问:审问、讯问,动词。
廉问:动词近义词连用。
或:有人,名词。
为:制造,动词。
訞:同“妖”,怪诞的、怪异的,形容词。
訞言:即,妖言,妄言、胡说。
以:助动词,表示目的。
乱:扰乱、迷惑,动词。
译文:在咸阳的诸多儒生,我让人访查和审问,有人制造妄言来迷惑百姓。
6、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
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案:查讯、审问,动词。
问:审讯、审问,动词。
案问:动词近义词连用。
传:相继,副词。
相:先后,副词。
告:揭发、告发,动词。
引:牵连、攀供,动词。
除:清除、去掉,动词。
犯:违背、违反,动词。
禁:禁令,名词。
阬:通“坑”,活埋,动词。
惩:警戒、鉴戒,动词。
益发:更加、越发,副词。
谪:发配,动词。
徙:迁移,动词。
边:边境,名词。
译文:于是,让御史们全部审讯诸多的儒生,这些儒生相继先后揭发和攀供,竟然自己清除掉了四百六十多违反禁令的人,全部把他们活埋在咸阳,让天下人全都知道这件事,以此来惩戒后人。更加扩大化,把更多的咸阳儒生发配边疆充军。
7、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谏:直言规劝,动词。
集:安定,动词。
诵:背诵、朗读,动词,此处其实是学习的意思。
法:效法、仿效,动词。
重:严肃地、严重地,副词。
法:依法处置,动词。
绳:惩办、惩治,动词。
法绳:动词近义词连用。
恐:担心、害怕,动词。
唯:希望,祈使句的句首标志。
察:明察、知晓,动词。
译文:始皇的长子扶苏进谏说: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的百姓还没有安定下来,这些儒生都学习和效法孔子,现在皇上全部严肃地处置和惩办他们,我担心天下人会不安定。希望皇上明察。
时隔两千多年,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很多人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抱有不同的看法,主流看法是这是毁坏文明的野蛮行径,还有少数人标新立异,喜欢给他们心中伟大的大帝王洗地,至于这件事究竟如何,看看他大儿子的这段话,不就明白了吗,人家是当事人,人家还是大帝的亲儿子,我们现在还有什么好多说的。
8、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怒:发怒,动词。
监:监督、督察,动词。
译文:秦始皇发怒,让扶苏背上去上郡监督蒙恬。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始皇不乐,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於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
1、三十六年,荧惑守心。
荧惑:指火星,由于火星荧荧似火,行踪捉摸不定,因此我国古代称它为“荧惑”。但火星无论在东方或是西方都被认为是战争、死亡的代表。
守:守候、逗留,动词。
心:心宿,二十八宿之一。苍龙七宿的第五宿,有星三颗。其主星亦称商星﹑鹑火﹑大火﹑大辰。
荧惑守心:火星在星宿内发生“留”的现象称为荧惑守心。中国史籍中全部 “荧惑守心”记录共23次。最近的一次荧惑守心发生在2016年8月24日,这天出现了罕见的三星一线的天文现象。美丽的土星、距离地球最近的地外行星火星和天蝎座最亮恒星“心宿二”,三者依次连成一条直线。
译文:赵政三十六年,火星徘徊在心宿周围。
2、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
坠星:流星、陨石,名词。
下:落下、降下,动词。
译文:有陨石掉落在东郡,到达地面后成为石头,百姓有人刻字在这块石头上说:“始皇死而地分”(秦始皇死后,疆土分裂)。
让我们从基本的常识出发,来分析一下这件事情,有流星降落到东郡,这可能是真实事件,有很多人在晚上看见了降落的流星,但是,降到地面后成为石头,这肯定就是骗人的了,因为陨石下降速度极快,如果比较大,撞击地面之后,将会引起剧烈的爆炸,只有极少数的陨石以大角度倾斜进入大气层燃烧后,能够保留很小的个体降落地面,而在上面刻字就更加胡扯了,一方面,降落地面的陨石一般都很小,不可能在上面刻字,另一方面,这些陨石都极其坚硬,根本不可能在上面刻字,所以,这里所讲的刻字的石头,肯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而是老百姓随便找了一块大石头,说是天上掉下来的,刻上这些字就是为了恶心秦始皇,假借天意来恐吓秦始皇。
3、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逐:逐个,副词。
服:招认、承认,动词。
因:这个“因”字又来了,它的语义还是不好确定。
燔:焚烧,动词。
销:烧毁、熔毁,动词。
燔销:动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秦始皇听说了这件事,派遣御史去逐个审问,没有人承认,全部抓捕石头旁边所居住的人,诛杀了他们,然后把这块石头焚烧熔毁了。
这里所讲的把陨石焚烧熔毁的事情,只能再次证明,刻字的这块石头,根本就不是陨石,如果真的是陨石,以当时的条件,根本无法焚烧熔毁。
4、始皇不乐,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
及:等到,连词。
行:巡视,及物动词。
所游天下:游览天下的那些地方,“所 动词 宾语”,把动宾结构转换为名词性结构的方式。
传:传达、宣传,动词。
令:命令,名词。
乐人:掌管音乐的官吏。
歌:歌唱,动词。
弦:弹奏琴瑟等弦乐器,此处的意思是配乐。
译文:秦始皇不高兴,让博士们赋写真人诗,等到巡视游览天下其他地方,传达命令,让乐人把这些真人诗配上乐曲演唱出来。
5、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
使者:奉命出使的人。
华阴:华山北面。
遮:阻挡、阻拦,动词。
遗:给予、送给,动词。
滈池君:虽然司马迁是这样记载的,当年这位使者以及秦始皇可能也是这样想的,他们可能都认为“滈池君”是水神名,其实,这里的“滈池君”指的应当就是秦始皇,“滈池君”应该是“镐池君”。
译文:这年秋天,使者从关东在夜里经过华山北面平舒这里的道路,有人手持玉璧阻拦住使者,说:“替我交给镐池君”。
6、因言曰:“今年祖龙死。”
因:可能是“然后”的意思。
祖龙:明白无误地指的就是秦始皇,只不过他自己不愿意承认而已,指的就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人。
译文:然后说:“今年祖龙将会死去”。
7、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
忽:忽然、突然,副词。
置:放置、搁置,动词。
译文:使者询问他是什么缘故,然后忽然不见了,放下了他的玉璧离去了。
8、使者奉璧具以闻。
奉:进献、献上,动词。
具:详尽、完备,副词。
以:把…,其后省略了宾语。
闻:报告上级,动词。
译文:使者献上玉璧,详尽地把(他所经历的事情)报告(给了秦始皇)。
9、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
默:不说话、不出声,动词。
然:…的样子,把动词和形容词转换为名词的词性转换后缀词。
默然:沉默的样子。
良:很、甚、极其、非常,副词。
久:长久的,形容词。
固:原本、本来,副词。
译文:秦始皇沉默了很久,说:“山鬼本来就只不过知道一年之内的事情而已”。
此处司马迁记载,秦始皇听说这件事之后默然良久的反应,真的是意味深长,当时秦始皇心里究竟想了些什么,可能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但是,从沉默良久的反应来看,他肯定也在想自己,也在把这件事情往自己身上考虑。
10、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
退:退殿,处理完公务后离开办公室。
译文:离开殿堂后,他说:“祖龙指的是人的祖先啊”
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这是秦始皇离开殿堂后说的一句话,这说明他心里也一直在琢磨这件事情,久久不能释怀。二是他说的这句话,“祖龙者,人之先也”,又没人问他,他为啥还要向身边人解释祖龙是什么呢?显然他其实知道这应该是在说他,他这样解释一下,其实就是相当于向身边的人说,“我今年不会死的”。这句明显是他自我安慰的一句话,自己开导自己,自己安慰自己而已。因为人的祖先早就死了,怎么会今年死呢,这句话根本就不成立。而且,秦始皇是一个极其迷信鬼神的人,不然也不会对卢生、侯生和徐福等人的话语,言听计从了,所以,可以想象,秦始皇听到这句话后,肯定是身子都凉了大半截了,其郁闷之情,可想而知,而后面这一年多时间发生的事情,基本也都是这件事情的后续结果。
11、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
御府:主管御府的人。
视:审视、察看,动词。
沈:通“沉”,沉没、投水,动词。
译文:让御府的长官审视这件玉璧,乃是二十八年,巡游天下的时候,渡长江时所沉没的玉璧。
12、於是始皇卜之,卦得:游徙吉。
卜:占卜,动词。
卦:卦辞,名词。
得:得到,动词。
游:游走、游行,动词。
徙:迁移、移动,动词。
游徙:动词近义词连用。
吉:吉利的、吉祥的,形容词。
译文:于是,秦始皇为这件事占卜,得到的卦辞是:游行和游徙吉利。
秦始皇之所以算这一卦,而且,之所以出游,也全都是因为山鬼所讲的那句“今年祖龙死”,说明他内心始终没有放下这句话,也说明他其实知道这说的是他自己,而根本不是什么“人之先”。不管山鬼半夜向使者说这些话的动机是什么,究竟是为了大秦好,还是为了大秦不好,其客观结果就是,他这句话和秦始皇的这一卦,简直就是直接要了大秦王朝的命,如果这一年秦始皇不出游,他应该不会死的这么快,而且,就算是死了,应该也能顺利地让仁厚的扶苏即位,而不是极蠢的胡亥即位,大秦朝也不至于崩溃地如此迅速。
13、迁北河榆中三万家,拜爵一级。
迁北河榆中三万家:这个句子的断句是“迁 北河 榆中三万家”三部分,正确地解读顺序是,“榆中三万家” “(被)迁” “(至)北河”。
译文:把榆中的三万户人家,迁徙到北边的黄河沿岸,赐给他们一级爵位。
如果认真品读这些文字,就会如同当年站在太史公身边,在昏黄的油灯下,亲眼看着他写下的这一行行的文字,如果品读地再认真一些,仿佛能看见太史公一笔一划写下的每一个字,历史仿佛在一瞬间被拉回到两千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