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晚间,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更新出第14集,正式大结局。关于这部电视剧和正史对应的内容,我在早前的剧评文章当中已经说过:正史当中,对应到《显微镜下的大明》第12集,就可以看作是结束,因为正史当中的男主人公因为指出丝绢税问题,最终被发配。

大明王朝1566与万历对话(显微镜下的大明大结局)(1)

而如果这部电视剧只在第12集便结束,显然会让大量的观众不舒服。毕竟,坏人没有被惩处,反倒是好人被流放,即便符合正史,也并不符合观众们简单质朴的善恶观念。所以,《显微镜下的大明》最后两集,算是为了观众们的这种简单质朴的善恶观,而故意奉送的两集。

所以,在最终的大结局当中,所有坏人都得到了严惩,而当地的土地,按照男主角的办法,也重新得到丈量。男主角甚至于被老百姓们放在龙头上,被歌颂。这样的大结局,当然让观众们痛快。当然,在大家痛快的同时,我希望,再次提醒一下大家,正史当中这件事情的最终结局,是好人被流放。当然,《歙县志》当中,也表扬了一句这位好人,说他是:

大明王朝1566与万历对话(显微镜下的大明大结局)(2)

以匹夫而尘万乘之览,以一朝而翻百年之案。虽遣谪戍,而歙人视若壮夫侠士。

我们回到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它在大结局部分,真正精彩的内容是什么?是“男主角之问”——男主角说,人丁丝绢本来是个数学问题,不知道为什么,怎么算着算着,就这么多人站出来反对了,成了这个样子,而最后,终于又回到了数学问题上,所以,“我很高兴”。

可以说,第14集大结局内容当中,男主角在公堂上的这几句“我很高兴”真的是这部电视剧的点睛之笔!它留给我们观众非常有价值的思考。我在本文的剧评标题当中,这么写,落脚数目字,致敬黄仁宇。《显微镜下的大明》留给我的真正启示,其实就是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和《万历十五年》等著作当中的学问。

大明王朝1566与万历对话(显微镜下的大明大结局)(3)

黄仁宇先生治学历史,喜欢以“数目字”的方式讲历史,通过一朝一代的赋税、田亩、人丁等等,讲中国古代各朝的历史,通过这些数目字,来论证一朝一代的兴衰,这些数字背后,藏着历史兴衰的大逻辑。这种历史观,在《中国大历史》等著作问世之前,是非常新鲜的。最近这些年,这种史学观,在咱们国内,已经是一门科学,已经有不少的史学家们从事了。

反观电视剧《显微镜下的大明》,讲的其实也是数目字的问题。这个“大明”被放在历史显微镜之下的,是什么呢?就是它的数目字,南方某个地方的田亩面积和人丁税赋罢了。通过这些数目字的内容,告诉观众,这个所谓的大明,为什么最后不得不走向没落。我们不妨说,这部电视剧的真正史学观念支撑,就是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观。

大明王朝1566与万历对话(显微镜下的大明大结局)(4)

在中国古代,是没有“中国大历史”观的,可能并不懂得用数目字的方式看待历史兴衰,甚至于去执导历史的前进历程。但是,咱们当下有了这种史学观念和史学方法,并且早已经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上来。以数目字的方式,助力中国发展,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正因如此,咱们的时代,才会有《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样的电视剧作品。这便是,先有前沿与先进的史学思想,才会有跟进的电视剧作品。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亦应该回归到一个数目字指导生活的状态当中来。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当中,其实很多人都会遇到类似《显微镜下的大明》男主角遇到的这类事情。我举个自己的例子。有一次,我媳妇拿电磁率烧水,没有盖上锅盖。我盖好锅盖之后表示,盖上锅盖烧水,更省电。我媳妇言:我就愿意敞着锅盖烧。

大明王朝1566与万历对话(显微镜下的大明大结局)(5)

这对话让我岳母知道了。老太太怎么表示呢?马庆云啊,你就是穷的,我们家烧了一辈子水了,都是敞开锅盖烧,你非得盖上锅盖,你这就是让我闺女跟你过穷日子;马庆云啊,家里是讲和睦的,不是讲科学的,在家里,哪有什么需要讲的道理啊,天天讲道理,你就是典型的不讲理。

我只能哭笑不得了。盖上锅盖烧水,更省电,这不就是一个物理常识吗?这个常识背后,藏着的,不就是基本的数学问题吗?怎么好端端的一个数学问题,让我岳母老人家搞成了政治题、思想品德题呢?

看完了《显微镜下的大明》,我觉得,往大了说,这部电视剧是致敬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观,往小了说,其实不过就是“烧水题”。现实生活当中,还有多少位“岳母老人家”就是拒绝数学题,就是要把数学题思想品德化呢?当我们看完了这部《显微镜下的大明》之后,不妨扪心自问:我们自己,是不是“显微镜下的大明”当中的那些丑角呢?(文/马庆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