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正剧涨知识。

剧版《大决战》里,两张地图中的特色地名格外引人注目。

第一张是淮海战役前线,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和副参谋长张震在商讨如何歼灭黄维兵团的地图,地图上好多带“集”的地名

双堆集、南坪集、赵集、蕲县集、孙明集、临涣集、湖沟集等等,这些都是位于安徽省宿县,也就是今天宿州市周围的地名。

电视剧珠江口战役(没想到电视剧大决战里的地名)(1)

第二张是国军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研究布防时,墙上挂的地图,一个特写镜头,把军事重镇张家口、宣化周边的重要军事据点都展现出来了。

宁远堡、赵川堡、庞家堡、双印堡、杏林堡、屯兵堡等等,密密麻麻都是“堡”

电视剧珠江口战役(没想到电视剧大决战里的地名)(2)

这些带“集”字、“堡”的地名是怎么来的呢?

集字,并不是黄维的参谋排长官的说法:十八佳。

“‘堆’字,十一佳也;‘集’字,十八佳也。这双堆集则是十一军佳与十八军佳啊!”

这是拍长官马屁的胡言乱语。

靠谱的说法是:集者,集市也。

以前老百姓买东西是按固定日子换不同地方去赶集,今天去叫双堆的地方,明天换一个叫南坪的地方,久而久之,就叫成了双堆集、南坪集……

电视剧珠江口战役(没想到电视剧大决战里的地名)(3)

我国西南地区也有类似的情况,只不过把“集”字换成了“场”,因为当地方言把赶集叫做赶场。

鼠场、牛场、猫(虎)场、兔场、龙场、顺(蛇)场、马场、羊场、猴场、鸡场、狗场、猪场等等,十二生肖应有尽有。

河北张家口一带含有“堡”字的地名,和600多年前明朝移民戍边的政策有关

今天的张家口,明朝叫宣府镇,是明朝防御蒙元残余势力的九边重镇之一。

当时为了守边境,朝廷在九边重镇沿线修建军事要塞,并迁移山西、河北的人口到这里戍边,以加强守卫力量。

所谓“堡”,给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碉堡,“堡”字面意思就是用来防守的坚固建筑物。

军队修建的军事要塞,自然而然叫做碉堡。老百姓修的呢?

不禁要问,老百姓为什么也修碉堡?

因为张家口一带多山,那时又长期地广人稀,常有野兽出没,还有防着蒙元残部打进来,所以老百姓的居民点也必须选在地势险要的地区,村子周边建起围墙和一些近似于军事防卫的建筑来保证安全。

这样带走一定防御性质的村落就被称作“XX堡”,且按照建立时间的早晚被叫做头堡、二堡、三堡等等。

电视剧珠江口战役(没想到电视剧大决战里的地名)(4)

明朝九边重镇

“土木堡之变”以后,明代宗朱祁钰为加强对边境的防御力量管理,更加大批量进行大移民,这些移民大多定居在宣府镇周边,所以形成了非常多的“XX堡”,但村落性质的“堡”和碉堡是有所区别的。

有一点遗憾的是,因为我毕竟不是张家口人,也不是河北人,我不太确定这个多音字的“堡”怎么发音才是最准确的。

按常理,碉堡自然读bǎo,作为村落名字时应该念bǔ,但是有人又说“土木堡”的“堡”应该读成“pù”。

真是绕晕了,如果有河北的朋友,张家口的更好,评论区指教下吧。

电视剧珠江口战役(没想到电视剧大决战里的地名)(5)

粟裕在淮海战役前线

时移事迁,大明的土木堡之变、宣化戍边,解放战争三大战役都成了往事。

有一词叫物是人非,按理说即使几百年过去,战争、皇帝、侵略者、反动派已成云烟,那个地方那个地名都应该还在那里。

可实际情况是,图里面那些个“XX集”、“XX堡”的地名,少部分已消失不见,还存在的地名,相当一部分也已改头换面。

“某集”“某堡”变成了“XX镇”(比如双堆集镇、南坪镇、蕲县镇、庞家堡镇),小的地方或者索性叫“XX”村(比如赵集村、宁远堡村、庞家堡村)。

这或许也是与时代共进,接轨现代潮流的趋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