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用心理疗法还是药物疗法?使用个人症状荟萃分析得出个性化精神病学的症状导向疗法指标

译者:Lenore

关键词 :抑郁药;心理治疗;系统综述;荟萃分析;精确精神病学;症状导向疗法指标

背景:抗抑郁药(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ADM)疗法和心理疗法是治疗重度抑郁症(MDD)的有效疗法,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治疗方法在症状水平上的有效性是否不同,以及是否可以利用症状来协助疗法的分配。本研究综合对比了ADM与心理治疗MDD在症状水平的随机对照实验中的有效信息,并开发及测试了用以进行精确治疗分配的症状导向疗法(Symptom-Oriented Therapy, SOrT)指标。

结果:本研究以系统综述采用了38个随机对照实验。其中,采用汉米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的实验有27个用于总分水平的定量分析,9个用于个人症状水平的定量分析;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的的实验有19个用于总分水平的定量分析,4个用于个人症状水平的定量分析。两种荟萃分析方法均未发现这两种抑郁测量方法能体现ADM和心理治疗在有效性上的显著差异。

SOrT指标未显示与慕尼黑抗抑郁药反应标志(Munich Antidepressant Response Signature, MARS)样本中其他临床变量的显著关联,对个体和综合治疗对抑郁缓解的预测因素(Predictors of Remission in Depression to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Treatments, PReDICT)数据的分析也未表明该指标可用于更好地分配治疗方法。

结论:该报告显示,在总分和症状水平上,ADM和心理治疗对MDD的治疗没有显著差异。基于症状的度量标准(例如本研究提出的SOrT度量标准)无法帮助疗法分配,但症状信息的预测价值需要参考其他治疗方法来进行进一步对比测试。

治疗抑郁症的物理疗法是啥(097期抑研报抑郁症)(1)

a. 总体与b. 特定研究的误差风险(risk of bias)

参考文献:Kappelmann, N., Rein, M., Fietz, J., Mayberg, H. S., Craighead, W. E., Dunlop, B. W., ... & Husain, N. (2020). Psychotherapy or medication for depression? Using individual symptom meta-analyses to derive a Symptom-Oriented Therapy (SOrT) metric for a personalised psychiatry. BMC Medicine, 18(1), 1-18. doi: doi.org/10.1186/s12916-020-01623-9

02,三氯化铝通过激活IL-1β/JNK信号通路,导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死亡和抑郁样行为

译者:Sheena

关键词 :三氯化铝、抑郁症、凋亡

铝(Al)是一种无机污染物,可引起神经细胞凋亡和坏死,从而引起抑郁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IL-1β /JNK信号通路可调节细胞凋亡和坏死。然而,IL-1β /JNK信号通路是否参与Al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和坏死的调控尚不清楚。

为探讨Al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坏死的作用机制,使大鼠口服不同剂量的AlCl3 90天。旷场实验结果表明,AlCl3可引起大鼠的抑郁行为。组织病理学证据表明,AlCl3诱导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和坏死。Al暴露组海马Bax/Bcl-2 mRNA表达率、caspase-3活性、mRNA表达及TUNEL阳性率上调,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NFR1、RIP1、RIP3及MLKL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aspase-8蛋白水平降低。

结果表明,AlCl3可诱导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和坏死。结合组织病理学和相关分析,我们推测AlCl3高剂量(450 mg/kg)更易导致海马神经细胞坏死,而低于150 mg/kg时更易诱导细胞凋亡。最后我们发现,AlCl3提高了IL-1β、IL-1RI、IL-1RAcP、JNK和p-JNK的蛋白水平,说明AlCl3激活了IL-1β和JNK信号通路。而IL-1受体拮抗剂(IL-1Ra)的应用抑制了AlCl3引起的凋亡和坏死中JNK的磷酸化和相关基因的表达。因此,我们认为AlCl3通过激活IL-1的JNK信号通路,诱导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死亡和抑郁样行为。

治疗抑郁症的物理疗法是啥(097期抑研报抑郁症)(2)

AlCl3对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参考文献:Zhang H, Wei M, Lu X, et al. Aluminum trichloride caused hippocampal neural cells death and subsequent depression-like behavior in rats via the activation of IL-1β/JNK signaling pathway. Sci Total Environ. 2020;715:136942. doi:10.1016/j.scitotenv.2020.136942

03,抑郁症患者前额叶未折叠蛋白反应基因表达升高:自杀的影响

译者:He

关键词 :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内质网应激 UPR

背景:重度抑郁症(MDD)是世界范围内精神残疾的主要原因。尽管进行了许多研究,但与MDD脑有关的病理生理学还不是很清楚。据报道,细胞应激与抑郁症状有关。在应激条件下,细胞内稳态过程可能会被破坏,这可能会在内质网(ER)亚细胞腔中诱导未折叠蛋白质反应(UPR)。这项研究的目的是阐明UPR是否在抑郁患者的大脑中活跃。

方法:比较43名MDD患者和23名非精神病对照组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通过qRT-PCR测量UPR相关基因(GRP78,GRP94,XBP-1,CHOP,ATF4C和ATF6C)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非精神病对照组相比,MDD患者中GRP78(p = 0.008),GRP94(p = 0.018)和ATF4C(p = 0.03)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更高。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与非精神病对照组相比,这些基因的表达变化仅在那些死于自杀的MDD患者中更高,而在非因自杀而死的受试者中则没有。

局限性:这项研究仅在自杀死亡的MDD受试者中进行。研究对象需要包括患有其他精神疾病的自杀对象。

结论:鉴于UPR参与了大脑的许多生理过程,包括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UPR基因表达的增加表明内质网应激和介导的UPR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关键因素。

治疗抑郁症的物理疗法是啥(097期抑研报抑郁症)(3)

内质网应激在MDD发病和自杀倾向中的可能作用示意图。GRP78、GRP94和ATF4表达升高可激活免疫应答和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MDD的发病和自杀倾向

参考文献:Y. Yoshino and Y. Dwivedi. Elevated expression of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genes in the prefrontal cortex of depressed subjects: Effect of suicide.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62 (2020) 229–236.

04,Memantine可通过Kir6.1通道抑制改善嗅球切除小鼠的抑郁样行为

译者:Navy

关键词:Memantine;抑郁样行为;Kir6.1通道抑制;神经发生;嗅球切除的小鼠

先前的研究已证明嗅球切除(olfactory bulbectomized,OBX)的小鼠有异常的抑郁样行为。在这里,我们证明Memantine增强了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的亚颗粒区的成年神经发生,并通过抑制OBX小鼠的ATP敏感性钾(KATP)通道改善了抑郁样行为。

Memantine(1-3 mg / kg;口服)14天可显著改善OBX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包括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Memantine处理还增加了OBX小鼠DG区中BrdU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在免疫印迹分析中发现,CaMKIV(Thr-196)和Akt(Ser-473)的磷酸化在接受Memantine处理的OBX小鼠的DG区中显著增加,但ERK(Thr-202 / Tyr-204)的磷酸化没有显著改变。

此外,OBX小鼠的DG区中GSK3β(Ser-9)和CREB(Ser-133)的磷酸化水平以及BDN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由于Akt激活导致成年神经发生增加。相反,抑郁样行为的改善和DG区中BrdU阳性神经元的增加在接受Memantine处理的Kir6.1杂合小鼠中不明显,而不是Kir6.2杂合小鼠中。

此外,在OBX处理的Kir6.1杂合小鼠中也未观察到CaMKIV(Thr-196)和Akt(Ser-473)磷酸化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表明Memantine通过Kir6.1通道抑制作用增加海马DG区中的成年神经发生,从而改善OBX诱导的抑郁样行为。

治疗抑郁症的物理疗法是啥(097期抑研报抑郁症)(4)

参考文献:S. Moriguchi, R. Inagaki, H. Shimojo, Y. Sugimura, K. Fukunaga, Memantine improves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 via Kir6.1 channel inhibition in olfactory bulbectomized mice, Neuroscience (2020), doi: https://doi.org/10.1016/j.neuroscience.2020.06.002

05,线上正念认知治疗对患者残余抑郁症状的疗效:一项随机临床试验

译者:UTCS

关键词:正念认知治疗;抑郁症;随机临床试验

重要性 :目前,在对患者的残余抑郁症状进行治疗方面存在缺口,因为很少有资源可以被用来控制他们所患疾病所带来的持续性影响。

目的 :评价以正念情绪平衡(MMB)(一种基于网络的能够提供基于正念的认知治疗)配合常规的抑郁治疗,相比于单独使用常规的抑郁症治疗,在治疗患者的残余抑郁症状方面的疗效差异。

设计,设置,和被试 :这项随机临床试验是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Kaiser永久性初级卫生和行为健康诊所进行的。在2015年3月2日至2018年11月30日期间,招募了有残余抑郁症状的成年人。对15个月的结果进行了评估,其中包括3个月的干预期和12个月的随访期。

干预措施 :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了常规抑郁治疗(UDC;n=230)组或MMB UDC组(n=230),干扰措施包括为期3个月的8次在线治疗,外加少量的电话或电子邮件指导支持。

主要结果和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是:使用患者健康问卷-9(PHQ-9)评估所获得的患者残余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降低;患者的抑郁复发率(PHQ-9评分15);以及患者的缓解率(PHQ-9评分<5)。次要结果包括:患者没有抑郁发作的天数、焦虑症状(一般焦虑障碍-7项量表)和功能状态(12项简短调查)。

结果 :在460名随机被试中(平均[SD]年龄,48.30[14.89]岁;其中有346名女性[75.6%]),分析了有治疗意向样本的数据,其中包括在研究第3个月接受评估的362名被试(78.7%)及在研究第15个月接受评估测量的330名被试(71.7%)。接受MMB UDC治疗的被试,比那些仅接受UDC治疗的被试,在残余抑郁症状方面有更为显著的降低(平均[SE]PHQ-9得分,0.95[0.39],P<0.02)。

与UDC组相比,MMB UDC组获得抑郁症状缓解的患者的比例更高(PHQ-9得分,<5:β[SE],0.38[0.14],P=0.008),并且MMB UDC组的抑郁复发率显著低于UDC组(优势比,0.61;95%置信区间,0.39-0.95;P<0.03)。

与UDC组相比,MMB UDC组无抑郁发作的天数有所减少(平均[SD],281.14[164.99]天vs 247.54[158.32]天;差值,-33.60[154.14]天;t=-2.33;P=0.02),焦虑减少(平均[SE]一般焦虑障碍-7项量表得分,1.21[0.42],P=0.004),心理功能得到了改善(平均[SE]12项简短问卷得分,-5.10[1.37],P<0.001),但两组被试在身体机能方面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结论和相关:与单纯的UDC治疗相比,使用MMB加UDC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功能预后。MMB基于网络治疗可能为患者的残余抑郁症状的治疗提供一种扩展性方法。

治疗抑郁症的物理疗法是啥(097期抑研报抑郁症)(5)

治疗抑郁症的物理疗法是啥(097期抑研报抑郁症)(6)

正念情绪平衡(MMB)加常规抑郁治疗(UDC)组与单纯的UDC组在主要测量结果和次要测量结果上的差异

参考文献:Segal Z V, Dimidjian S, Beck A, et al. Outcomes of online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residual depressive symptom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psychiatry, 2020, 77(6): 563-573.

06,中国男同性恋人群中抑郁,焦虑及自杀流行率:一项系统性回顾及元分析

译者:Kagima

关键词 :焦虑症状;中国;抑郁症状;男同性恋;自杀

目标:中国男同性恋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中有着较高的抑郁,焦虑以及自杀风险。这些精神疾病的预估流行率对于公共健康政策的制定来说是必须的,但是目前已发表的相关数据十分稀少。本项元分析旨在评估中国男同性恋者中抑郁症症状,焦虑症状,以及自杀的流行率。

方法:本研究在EMBASE,MEDLINE,PsycINFO,CNKI以及Wanfang数据库中,系统性搜索语言为中文或英文,且发表时间在2019年9月10日之前的有关于中国男同性恋人群中抑郁症症状,焦虑症状,自杀观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企图流行率的相关文章。

其中发表在经过同行评议的期刊上,或使用了经过验证的仪器评估抑郁以及焦虑水平的相关文章被纳入后续分析中。对于研究的性质,抑郁症,焦虑症状,自杀观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企图的流行率数据,分别被独立抽出进行统计。

群体比率(pooled rates)使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effects modelling)进行评估。潜在的异质性源使用亚组分析以及单变量元回归(univariate meta-regression)进行检测。本项研究遵循PRISMA及MOOSE。

结果:本研究中共包含67项独立研究。其中,有52项研究报告了抑郁症症状的流行率,合计37376人样本中共有12887人(43.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38.9-47.5)具有抑郁症症状。27项研究报告了焦虑症状的流行率,合计10531人中共有3187人(32.2%; 95% CI, 28.3-36.6)具有焦虑症状。

23项研究报告了自杀观念的流行率,合计15034人中共有3416人(21.2%; 95% CI, 18.3-24.5)具有自杀观念。9项研究中报告了自杀计划的流行率,合计5271人中共有401人(6.2%; 95% CI, 3.9-8.6)曾有自杀计划。最后,19项研究中报告了自杀企图的流行率,合计27936人中共有1829人(7.3%; 95% CI, 5.6-9.0)曾有过自杀企图。

结论:相较于正常人群,中国男同性恋群体的精神健康水平较差。未来需要发展相应干预手段以阻止或减轻该弱势群体中的精神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Wei, D., Wang, X., You, X., Luo, X., Hao, C., Gu, J., Peng, S., Yang, X., Hao, Y., Silenzio, V. M. B., Li, J., & Hou, F. (2020).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uicide amo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pidemiology and Psychiatric Sciences, 29. https://doi.org/10.1017/s2045796020000487

前文阅读

1,096期抑研报|母体应激和/或抑郁症症状与孕期饮食质量的关联

2,095期抑研报|​“神药”二甲双胍或可作为抗抑郁症的辅助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