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电视剧《风筝》,情节不错,以致于一口气看完,个人认为国内谍战剧未有能出其右者。该剧是柳云龙闭关五年的压箱底之作,讲述了一个关于特工的故事。主角郑耀先终其一生都在和“影子”明争暗斗,最后才发现对方一直在自己身边。整部剧看似是敌我矛盾冲突,其实也是一部儿女情长与家国情怀的纠缠厮杀。

风筝肺腑之言(骨子里的一场厮杀)(1)

儿女情长:常人骨子里蕴含的情怀与理想

有那么一瞬间,总感觉郑耀先要和韩冰在一起,才算是一种圆满。风雨几十年,这两个人虽是各为其主,但生活中却充满了交集。他们一起被发配劳动,一起经历苦难,韩冰出事,郑耀先出头保护,似乎颇有情愫;当然也有过对立,韩冰一直想找出证据,抓住郑耀先的把柄,以致于二人也又是冤家对头。导演将这种微妙的情感处理的令人欲罢不能,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风筝肺腑之言(骨子里的一场厮杀)(2)

我想,相爱相杀,这四个来形容,最贴切不过了。

我是一个俗人,以致于越往后看,越希望他俩能够在一起。什么立场与任务恐怕都会被时间洗礼,一切归于平淡,两人白头余生,也算是终得圆满了。

可是,往往事与愿违。

宫庶回来的任务之一就是寻找“影子”,可是“影子”始终没有出现。悬而未决的线索,预示着本片绝不会那么轻松散场。

风筝肺腑之言(骨子里的一场厮杀)(3)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电视剧中高君宝养母去世,临走时的这段独白,当时就听得我泪流满面。当年李商隐只身偏安于川西,为纪念过世的妻子所写的诗,川西对长安,一别永不见。用于此处的《夜雨寄北》忽然提醒了我。儿女情长合适吗?骨子里不是一路人!

家国情怀:军人血液里流淌的责任与信仰

军统六哥郑耀先是国民党军统特务戴笠手下的八大金刚之一,绰号“鬼子六”。他为人凶狠狡诈,为国民党屡建奇功,被共产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对他下了追杀令。然而,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卧底,代号“风筝”。郑耀先为了完成任务,可以对自己的同志下手,可以和中统女特务结婚,并且生下女儿,托付给妓女抚养。正因为如此能忍,才在国民党内部步步高升,官拜少将!以致于假死的消息传到那边,经国先生亲自出席他的追悼会。

风筝肺腑之言(骨子里的一场厮杀)(4)

作为一名特工来说他已经做到极致了。建国后,郑耀先他为什么一直没有积极要求恢复身份呢?一方面是有还有很多特务没有抓获,他重任在身;另一方面是郑耀先过去演的太成功了,干了很多对不起自己同志的事情,这些污点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国家和人民,总要有人来背这个黑锅。这个背锅人,除了他还有谁?

再说韩冰,1931年入伍,1932年入党,参加过长征,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革命。然而,她的真实身份却是戴笠直接掌握的极少数高级特工之一。不到20岁时就已经被安插到了红军队伍里。一路顺风顺水,隐藏极深,为了便于他开展工作,甚至专门安排江万朝和老常在她身边工作。哪怕到最后,敌人穷途末路的时候还专门派宫庶去找她接头,可见她在军统高层内的重要性。为了这份工作韩冰最后孑然一身,做到了了无牵挂,其致死不肯悔改的本性一目了然。

风筝肺腑之言(骨子里的一场厮杀)(5)

郑耀先和韩冰两个人真可谓是棋逢对手,虽然对弈的过程异常漫长跨越几十年,中间又历经波折,但这两个人依然会乐此不疲。这是一种很矛盾的情绪,既希望自己可以获胜,似乎又很期待对手倾尽全力。

当得知韩冰就是影子,郑耀先义无反顾,他想去要一份答案,一个结果,作为军人他必须忠于自己的信仰。这一步,他毫不犹豫的迈了出去!韩冰其实也在等待这个时刻,在最圆满的时候,终结自己潜伏的一生。

风筝肺腑之言(骨子里的一场厮杀)(6)

郑耀先来到北京,来到天安门,组织上终于承认了他的身份。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被误解不解释,被谩骂不解释,被爱不敢爱,想爱不能爱,风雨一生,最终践行着自己的承诺。这一刻,他总算是圆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