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的古诗和故事(苏轼因梦而成永遇乐)(1)

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苏轼做徐州知州,经常夜宿燕子楼,梦到唐代名妓关盼盼。因此,就写了一首《永遇乐》的词,词云:

关于苏轼的古诗和故事(苏轼因梦而成永遇乐)(2)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宋代:苏轼

序: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关于苏轼的古诗和故事(苏轼因梦而成永遇乐)(3)

据说这首词写好之后,还没有跟别人说,城中却已经哄传了。苏轼有点纳闷,就追查怎么传出去的,后来说是一个巡逻的兵卒。

召来问之,兵卒说:“我也通晓一点音律,前天晚上睡在张建封庙,听到有人歌唱此词,就记下来传出去了,我开始也不知道是您所作。”

苏轼听后,就笑着把兵卒放了。

关于苏轼的古诗和故事(苏轼因梦而成永遇乐)(4)

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张建封(一说张建封之子张愔)为其爱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楼。

关盼盼:唐代名妓,徐州尚书张建封(一说张建封之子张愔)妾,张愔死后关盼盼独居徐州的燕子楼,历十余年不嫁。

关于苏轼的古诗和故事(苏轼因梦而成永遇乐)(5)

延伸阅读:关于白居易写诗逼死关盼盼的传说

关于苏轼的古诗和故事(苏轼因梦而成永遇乐)(6)

公元804年(贞元二十年),白居易在校书郎任上途径徐州,与张愔饮宴,宴席间张愔让盼盼来侍奉酒席。白居易当场写了两句诗赠给她:"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

两年之后,张愔病逝徐州,葬于洛阳北邙山。关盼盼无法忘记夫妻的情谊,她移居到徐州城郊云龙山麓的燕子楼,为张愔守节。

关于苏轼的古诗和故事(苏轼因梦而成永遇乐)(7)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曾在张愔手下任职多年、刚刚升职为司勋员外郎的张仲素在长安拜访白居易 。他对关盼盼的生活十分了解,向白居易详细讲述了盼盼的故事,并给白居易看了自己为盼盼写的三首"燕子楼新咏"。张仲素的诗文如下:

其一: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其二: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理剑履歌尘绝,红袖香消一十年。

其三: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琴玉箫无愁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关于苏轼的古诗和故事(苏轼因梦而成永遇乐)(8)

白居易读后,回忆起在徐州受到盼盼与张愔热情相待的情景,十分感慨,写下了三首诗和答张仲素:

其一: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其二:

钿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坟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关于苏轼的古诗和故事(苏轼因梦而成永遇乐)(9)

关于关盼盼的历史记载,仅在《白氏长庆集》卷一五《燕子楼》三首的序言,除此之外再无记载。

在序言中,白居易说了这三首诗的前因后果,包括自己昔年的一面之缘以及赠诗,并说张仲素来访,言《燕子楼三首》,自己和之的事情,原文如下:

关于苏轼的古诗和故事(苏轼因梦而成永遇乐)(10)

徐州故张尚书有爱伎曰眄眄(miǎn),善歌舞,雅多风姿,余为校书郎时,游徐泗间。张尚书宴余,酒酣出眄眄以佐欢,欢甚。

余以赠诗云: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欢而去,而后绝不相闻,迨兹仅一纪矣。昨日,司勋员外郎张仲素缋之访余,因吟新诗,有《燕子楼》三首,词其婉丽。

诘其由,为眄眄作也。绘之从武宁军累年,颇知眄眄始末,云: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燕子。

眄眄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余爱缋之新咏,感彭城旧游,因同其题,作三绝句。

关于苏轼的古诗和故事(苏轼因梦而成永遇乐)(11)

后来唐末五代时,《才调集》中收录了张仲素《燕子楼》的一首诗,署名却改作盼盼,关盼盼变成有作品的"才女"。同时,眄眄也变成了盼盼。

关于苏轼的古诗和故事(苏轼因梦而成永遇乐)(12)

到了北宋,张君房的《丽情集》中,关盼盼演变为有诗近三百首的才女,把张仲素的《燕子楼》三首写在了关盼盼名下,并开始把白居易的《感故张仆射诸妓》当作白居易写给盼盼的诗。但在这个故事中,还没出现盼盼赴死情节。

感故张仆射诸妓

唐代:白居易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关于苏轼的古诗和故事(苏轼因梦而成永遇乐)(13)

直到南宋,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开始把白居易的和诗改成是写给盼盼的,并第一次把盼盼的结局写成绝食而死。后世"白居易逼死关盼盼"的故事,都以此为本。

在这个故事中,张仲素的《燕子楼》三首同样在关盼盼名下,并把白居易的《感故张仆射诸妓》当作白居易写给盼盼的诗,说后来张仲素把白居易的诗给关盼盼看,关盼盼看后,写下了“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的诗句,绝食而死。

关于苏轼的古诗和故事(苏轼因梦而成永遇乐)(14)

到了宋末,白居易逼死关盼盼的故事就广为流传了。元明两代又根据故事编了一些杂剧。而到了清代,在《御制全唐诗》中,张仲素的《燕子楼》三首就直接成了关盼盼的,同时根据民间传说又收录了一些其它的关盼盼诗,写了诗人小传。

关于苏轼的古诗和故事(苏轼因梦而成永遇乐)(15)

于是,我们今天就有了白居易逼死关盼盼的故事。个人认为,此事不实,除了上述的原因外,还有唐朝时,对于女子守节并没有什么要求,相反,双方感情不和,可以和离,并且为了增加人口,除了官方规定到了婚嫁年龄必须结婚外,一定程度上也鼓励守寡女子再婚。

关于苏轼的古诗和故事(苏轼因梦而成永遇乐)(16)

所以,关盼盼的守节,在当时人看来,更多应该是一种“深情”的表现,让人感动,不至于上升到“道德”的层面去,逼得人家去死,这与当时的社会价值观不太相符。

关于苏轼的古诗和故事(苏轼因梦而成永遇乐)(17)

斯人已去,不管事实如何,关盼盼的这份深情,在今日的我们看来,也是可歌可泣,让人感动。

关于苏轼的古诗和故事(苏轼因梦而成永遇乐)(18)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