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周兴嗣】

【导语】

承明:汉代宫殿,位于未央宫内。承明殿旁边设有承明庐,为侍臣值宿所居之处。班固《西都赋》:“又有承明、金马,著作之庭。大雅宏达,于兹为群。元元本本,周见洽闻。启发篇章,校理秘文。”

少儿国学千字文故事(国学启蒙每日一则小故事之千字文第五十八集)(1)

【正文】

yòu tōng guǎng nèi

右通广内

zuǒ dá chéng míng

左达承明

【译文】

向右可以通向广内殿,向左可以到达承明殿。

【故事链接】

未央宫

未央宫是汉代长安的主要宫殿之一,由永明、清凉、广内、承明等四十多个宫殿台阁组成,始建于汉高祖七年(公园前200年)。 由丞相箫何主持修建的,营造得极为豪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西汉以后,未央宫仍是多个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时也被划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

少儿国学千字文故事(国学启蒙每日一则小故事之千字文第五十八集)(2)

未央宫东西宽2250米,南北长2150米,面积约占长安城的七分之一,比长乐宫稍小,但比长乐宫壮丽宏伟。

据记载,未央宫四面各建宫门一个,宫内有六座小山和多个水池,大小门户有近百个,与长乐宫之间有阁道相连。

未央宫的建筑遗迹有位于中央的大夯土台,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约350米,最高处15米,这应该是前殿的所在。第二号宫殿遗址在前殿北面,第三号宫殿遗址在前殿西北,都是建在夯土台上的组群建筑,各有门殿多重。据出土遗物推断,第二号宫殿是后妃居住的后宫,第三号宫殿是宫廷的官署。

未央一词出自诗经:"夜如何其?夜未央"。

【智慧链接】

上古时代没有高大的宫殿建筑,殷商的遗址上至今也没有发现瓦片,甚至禹王住的所谓宫室,也是半地穴式的,出入口有两级的土阶,屋顶都是茅草的,就是《诗经》中描写的"茅茨土阶"。直到战国时代的遗址上才发现了空心砖,还是用于墓穴,住人的房子还是用干打垒的土墙。

秦始皇开始大规模的营造宫殿,如阿房宫。汉朝的长安城里面有著名的“汉三宫”: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宫殿都无比豪华壮观。建章宫的规模更为庞大,殿宇楼阁林立,号称千门万户,宫殿比未央宫还要高大。仅东西两个观阙就有20多丈高。

少儿国学千字文故事(国学启蒙每日一则小故事之千字文第五十八集)(3)

汉代宫殿内

古代东为左西为右,上为南下为北,与现代地图相反。广内殿是皇帝收藏图书典籍的地方,承明殿则是皇帝会见文武大臣的地方。汉代承明殿的旁屋是大臣们值班的承明庐,此后以入承明庐为入朝做官的代称。

今天就讲到这里了,本人精心整理《千字文》每一句话意思,有助于理解的故事和拓展知识,(内容参考多方面资料)意在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评论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