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做打算,很多家长都把学习国际课程作为出国的衔接和过渡,而国际校与公立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教法以及测评方式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使得一些初入国际校的学生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入读国际学校的学生要想更好地融进西方教育体系,就必须要从基础开始越过几大难关,包括词汇、阅读、写作和习惯,过了这几大关才能在国际化的求学道路上越走越远。51国际教育网李老师针对如何无缝衔接公立校和国际校为大家做专业讲解,根据自己多年中美两国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经验,李老师对怎样才能闯过四大难关顺利开启国际学习之路也给出了攻略秘笈。

一图读懂三大国际课程(有了这份干货秘籍)(1)

第一关:词汇——重视学术词汇、特殊词汇,要多场景重复使用

刚开始学习国际课程,不少学生会心生疑问,词汇量已经达到4000个,可为什么科学课里的单词还有一大半不认识?这些同学陷入了一个误区,因为英语学习程度的高低并不能简单地以词汇量为衡量。在传统公立校中,学习英语还停留在抄写单词、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其课文也大都是故事或散文,与其它自然或社会学科联系甚少。而在国际校,单词的范围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基础词汇(日常生活)”“学术词汇或多义词(fuction increase/go up)”以及“特殊学术词汇(特殊学科中出现的词汇microbe)”也就是说,在国际学校的课堂除了阅读散文和故事,还要阅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文章,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

通常,在学习国际课程时,会有一个测试。英语水平入学测试(如MAP),如果孩子的程度低于要申请年级1.5个年级,就能够被录取。比如你申请6年级,孩子的英语水平达到4.5年级就可以。4.5年级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L700,比《哈利·波特》稍简单一些,比《神奇书屋》稍难一些。基础词汇的差距最容易弥补,通常孩子在入学3-6个月后,就可以自如地与同学交流。难的是学术词汇和特殊学术词汇。如果是小学升初中,有的同学要花一至两年才能赶上。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尽快缩小差距呢?李老师讲,这个时候你就要让孩子多次循环,多场景重复并尝试运用。千万不要以为让孩子背一遍就可以了,一定要多循环,帮助孩子建立单词卡等方法都可以使用。让孩子多场景重复使用,认识一词多义,一个单词你见过六次以后,这个单词才是你的,才能真正地掌握,所以,一定要多次尝试使用。

一图读懂三大国际课程(有了这份干货秘籍)(2)

比如在爱迪的课堂,采用浸入式教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数学、阅读、文学艺术等学科全部用英语学习,这就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学习语言的环境,不只常用词汇,专业术语也能在反复使用中掌握。

第二关:阅读——科普类、历史类书籍要多读,要习惯用思维导图

在公立校,阅读的课本是16开170页,而在国际校则是8开500页。在公立校,大家学习范文、讨论也是预设结论的,这就让学习仅限于课文本身。而在国际课程体系课文只是手段,学生要通过课文练习思辨,从而提升理解能力。所以, 初学国际课程体系的学生差距在于阅读的广度与深度不够,阅读策略与技能未培养。

如何跨过这个关口,李老师给出的策略是,第一,阅读时精泛读相结合 。有些孩子爱读英文短篇小说,这可能是出于兴趣,过后并没有去思考。她建议孩子们重思考,阅读之后用思维导图,这样就能对书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思考。第二,增加科普类原版读物阅读量 ,不能只读原版小说,可以增加一些与孩子生活比较远的读物,例如,科普读物等,培养孩子兴趣,增加专业词汇、学术词汇的出现频次。第三,增加有关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圣经、美国近代名人和世界历史的读物 。近年,SAT等考试中,很多试题内容都与美国历史有关,如果不了解美国历史,很难真正明白他们在说什么,所以,阅读时要增加有关美国历史、美国宪法的篇章。如果觉得这类文章不好理解,也可以先看电影再读原著。

一图读懂三大国际课程(有了这份干货秘籍)(3)

在书目选择上,找与孩子阅读能力相匹配的书。如美国六年级一般是L800-900。这个等级是较高的,初入国际课程体系的学生如果达不到,可以先从L500读起,500,600,700,坚持阅读,一年以后就会达到L800-900的程度,也就是《哈利·波特》第一卷,相当于中国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李老师讲,学会阅读,不是会多少字、多少词,而是学会阅读的方法。通过阅读获得一种思维方式、思维能力,这将是使终生受益的能力。

第三关:写作——不怕写,文章要以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主

公立校的作文大都是“虚构”的记叙文,“造作”的抒情文,而国际课程体系的作文则是全文体(30种文体)写作。公立校的写作要求是写出有中心思想、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而国际课程体系的作文要求则是写出观点鲜明,逻辑严谨,结构清晰的全文体。双方的最终区别在于,一个停留在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描述的浅层思维,一个体现了写作者的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推理。

国际课程体系的学生,要想通过这一关,迅速提高写作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怕写。李老师讲,从公立校出来的孩子很多都害怕写作,因为他们害怕写错。在国际课程体系,首先要明白,写作以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主,而非重视语法的精准性和词汇量的丰富度。练习时,可以先进行Brainstorming口头作文,然后再写draft, 再完善,哪里可以加个定语从句,哪里可以加个形容词。最后再改错,检查是否加了do、is等等。

一图读懂三大国际课程(有了这份干货秘籍)(4)

很多时候家长们希望孩子写好,但首先应该让孩子把想法写出来,具体方法就是,可以先从写日记开始,然后到书评、影评、读后感(不仅是归纳总结更是逻辑分析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李老师尤其重视书评,写书评实际也是在进行一种仿写,书里会有一些新词,一些句法、句式,在读书仿写的过程中,你潜移默化就吸收了营养。

另外写书评特别锻炼人的思想深度,影评也是如此,比如国外一些大片,你可以思考,人长生不老好不好?战争好不好?很多都可以让孩子自己来作评价,有感而言自然有词可写。各种评论写过之后,就到了课题式写作,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进行深入的研究,把它记录下来,写书、写文章都可以。这些都是针对一个孩子来说的,如果觉得一个人没意思,还可以找mentor进行交换写作。大家都写一个主题,然后交换,看看你是怎么写的,我是怎么写的,培养孩子通过书面语言来表达思想。

第四关:学习习惯——明确目标,学会自我管理

广为诟病的填鸭式教育让很多公立校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上了大学以后,这些学生的问题表现尤为明显,被动、厌学、失去目标和动力。相反,国际课程体系的学生在这个方面不会让家长操心,他们会有计划地系统学习知识,让自己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不断提升。两类学校学生的最终差异在习惯,而习惯又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李老师提醒入读国际课程体系的孩子,在时间管理、自主学习、清楚目标上,尽快养成好习惯。

时间管理上,国外的老师通常不会说,明天必须交作业,他布置作业,通常会布置三天或一周完成,让学生自己掌控时间。但公立校出来的孩子不习惯,他习惯被推着走。在国际课程学习中,日常作业每个完成的过程都会被记载,计入成绩,所以,学生会主动做好规划,按时完成。

一图读懂三大国际课程(有了这份干货秘籍)(5)

在公立校,老师站在黑板前灌输知识,学生不需要自己主动问问题。在国外,老师更像是朋友,你不能指望朋友盯着你去完成某些事情。另外国外老师上课比较散,板书不细致,更多是启发思考,这就需要孩子对于知识树做系统梳理,需要学生自己记笔记,课后再复习。这一点上,很多孩子不适应,好像学了,但又感觉自己没学什么。所以进修国际课程,一定要自己清楚,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清楚自己的目标。这个阶段的孩子,初中或高中,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时候。在公立校,某些方面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比如,不能化妆,不能梳什么发型。但在国际学校,这些方面并不那么严格,这就需要孩子自己去判断,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具体目标是什么,也通过这些让他了解什么是包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是融入国外学习生活的关键,面对复杂而多元的世界,孩子自己有辨析能力是最好的。

家长们还问了很多具体的问题,比如什么阶段去国外学习最合适,怎样让孩子学会课题式写作等等。李老师认为,这些所谓的闯关秘籍,都只是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具体的学习方法还需要依据每一个孩子的特性和兴趣来制定,这也是国际学校区别于公立校的特点之一。

一图读懂三大国际课程(有了这份干货秘籍)(6)

总而言之,家长们希望孩子接受国际化的教育,成为国际化的人才,让孩子拥有国际化的思维和能力,除了方法正确之外,还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适应去成长,切忌拔苗助长。在美国学校,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任务不只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和完善,家长们要让孩子成为懂思维、会思考、有思想的人,这样才能成为改变世界的未来领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