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夫,您对病情的解释通俗易懂,我们相信咱们延庆医院,也相信您,我们就在家门口做手术了。”近日,市民马大妈的骨折手术在延庆区医院顺利进行。术后,马大妈恢复良好,第三天就在家属搀扶下下床活动了。在老人恢复期间,有人问起老人的治疗情况,老人和家属对延庆区医院和李大夫交口称赞。患者家属口中的李大夫,正是延庆区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李海洋。“在医院工作的每一天都十分重要,但如果说让我的医术提升最快的,是服务保障冬奥筹办举办的这几年。”李海洋说。

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1)

资料图

李海洋今年40岁,2006年从河北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就职于延庆区医院。在16年的骨科工作中,服务了无数患者。在冬奥赛时期间参与医疗保障工作,李海洋主要负责闭环内运动员及相关涉奥患者的骨科疾病诊治工作。6月初,结束冬奥医疗保障工作回到本职岗位不久,就接收了急诊科的一位因右侧股骨骨折前来就医的老年患者马大妈。当时她已是85岁高龄,因年龄大、伤势严重,痛苦不堪。通过向家属了解病情,李海洋得知,患者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同时,患者儿女担心老人年岁高,又有多种疾病缠身,手术风险大,想保守治疗或者去市里的大医院治疗。

“以往群众觉得我们技术有限,可能对这种手术的问题无法很好地解决,四处奔波求医,费时又费力。”李海洋说,“冬奥期间,我和许多同事都从国外运动员的队医和市级医院医生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经验以及他们的严谨作风。借助冬奥举办的契机,我们医院也已经对各类医疗设施进行了升级,并且开展了许多技能培训,现在我们的医疗技术和设施已经提升了一大步。”

凭借着骨科医生的专业知识和服务保障冬奥的宝贵经验,他深知这种“老人骨折”的危险性。于是,李海洋耐心地向患者家属交代保守治疗的利弊以及延庆区医院骨科治疗这种骨折成熟的医疗技术,并拿出了完善的手术治疗方案。最终,李海洋的真诚打动了患者家属。2天后,手术顺利进行。

在冬奥会筹办举办期间,李海洋和冬奥医疗保障团队的同事成功救治了延庆赛区首例外籍运动员,精湛的技术得到患者及陪同队医的一致称赞。他们还接诊延庆赛区第一例“空地转运”7处骨折伴桡动脉断裂的外籍运动员,一起奋战7个多小时为其成功手术治疗,使患者免除了截肢的厄运。作为延庆区医院肾内科医生、冬奥医疗保障团队队员的闫颖还和同事成功救治了一名来自中东国家奥委会的官员,收到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这支冬奥医疗保障团队用他们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为冬奥护航,实现了“零死亡率、零致残率、零手术并发症、零误诊漏诊率、零感染率”,赢得中外运动员们的一致好评。

像李海洋、闫颖一样结束了冬奥医疗保障队任务,回归到医院本职岗位的,共有108名。这支具有国际水准的“金牌医疗团队”将继续在区医院立足本职工作,为广大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据李海洋介绍,在马大妈的治疗过程中,延庆区医院还使用了升级后的C形臂,大大提升了医疗效率和安全保障。

近年来,借助冬奥会筹办举办契机,延庆区医院对院内的硬件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据了解,急症救治中心目前有磁共振成像系统、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系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各一套,各类腔镜系统7套,有创、无创呼吸机18套,超声诊断仪8套,全自动免疫生化仪等检验设备共7套及各类医疗设备共计800余件套。同时,借助5G无线网络技术,当120转运病患时,还可实时将患者体征监护数据传送到指挥中心大屏上,指挥中心专家可通过视频、语音与120医护对话并查看患者伤情,为快速救治争取时间。

“作为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延庆区医院全体职工将以冬奥医疗保障队员为榜样,学习他们奥运保障过程中的经验和精神,将手把手、面对面地指导新入职医师,不断提升基层医院服务水平,全力以赴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实际行动迎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呵护延庆百姓健康继续努力奋斗,为实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好医生的愿景贡献医者力量。”延庆区医院执行院长周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