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见案例库根据「管理全景图」汇总相关模块案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产品研发难度越来越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产品研发难度越来越大(大家还是习惯跟研发部吐槽产品设计不合理)

产品研发难度越来越大

果见案例库

根据「管理全景图」汇总相关模块案例。

内容来自小酒馆、小茶馆、小咖馆和小饭馆内,群友们真诚热情的讨论。

案例详情

问题

心好累!我是研发部部门经理,由于历史原因,产品部是从研发部分离出去的。

两年过去了,大家还是习惯跟研发部吐槽产品设计不合理、体验差等等。还总是问我为什么没有这个功能,这个功能能不能实现,要怎么实现,什么时候可以做好……请问这种现象正常吗。

背景补充:

大家包括老板、营销部,甚至还包括产品部的部门经理(由技术总监兼任的)。

技术总监是我的直属上级,产品部的产品经理跑了,只留下一个产品助理。

技术总监还经常让我指导产品助理画原型。

产品部给过来的原型,经常无法进行开发,还得我仔细过一遍,然后让他们重新完善,最后又变成了是我去指导画原型。

哎,目前总监和老板都找我谈话,说我们研发效率太低,经常延期,年中考核还给了 C。我反馈过产品设计的问题,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群友互动

@大小马

技术画原型图。

能收到反馈是好事啊,你们的架构师可以把反馈重视起来。协同产品一起看看业务方为什么吐槽,哪里体验差,进一步安排一起改进。

我们部门最近 XX 系统也被需求方吐槽了,就是技术跟产品一起协同定了一个升级改进计划。

你的现状是不是产品那边跟技术不太好协作啊,产品说一你们做一这种现状么。

群友互动

@鱼与渔

原型图也是有很大学问的。技术画原型图很正常,就当锻炼能力呗。

群友互动

@卡洛斯(๑Ő௰Ő๑)

感觉信息没有互通,团队目标不一致。

群友互动

@zzz

信息初期都是没有互通的,可以选择持续交互。把整个交付拆成多个环节,先整体后局部去确认。信息这种事都是做出来才知道行不行,所以持续交付才成为最佳实践。

这种情况最好使用 ATC 沟通法(接纳,沟通规则和接受的正向效果)。

先接受,发挥领导力,解决问题。不要在谁担旧事的责任上浪费太多时间,考核其实都是给以后打的,过往不究,说的是过去做得再好都不值得给高绩效。

既成事实都在工资里面。不要互相推诿,主动去发挥领导力,不会因为一次做不好给你 C 的。

群友互动

@周志强

跟总监反馈一下把产品部重新并回来,然后你再找个产品经理?

全景图分析

诊断

「大家还是习惯跟研发部吐槽产品设计不合理、体验差等等。还总是问我为什么没有这个功能,这个功能能不能实现,要怎么实现,什么时候可以做好……请问这种现象正常吗。」

我们把管理者面临的现象拆分一下:

  1. 产品的最后效果差。体验不好、功能不全、实现周期长等。

  2. 产品效果不好,被质问的却是研发部门。

第一个现象的存在是不少企业的常见问题。它存在在你的组织内,无法说它正常与否,但绝对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现象,最主要的是作为管理者你自己觉得正常不正常,认为他是不是一个问题。

应对思路

角色认知

当我们认为产品的排期问题、或者产品最终功能效果问题,不应该来找研发部,但事实是「大家」、尤其是上级都让管理者来指导产品的工作时,我们需要思考下,我们在角色认知上是否与上级产生了分歧。

可以与上级进行一次关于团队目标、角色职责的沟通。

管理规划

只有当管理者对于自身职责、团队职能、目标都非常清晰,才能做好团队的规划。在后续面对繁多的需求时,清晰的判断事务的轻重缓急。

在制定具体团队目标时,业务目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比如需要考虑本季度需要通过完成哪几个项目,提升 DAU 或者次日留存等。

当初步草拟团队目标后,需要和兄弟团队,如产品、运营等管理者认为有必要的团队进行横向沟通。确保大家的目标和重点事务是一致的。避免出现研发团队做了很多,最终业务方确认为某个重点功能没有上或者延期了。

另外,当你有完整的团队规划后,在与上级沟通要做什么,比如需要一个专职资深的产品经理时,能做到有理有据,更有说服力。

如果真的面临项目总是延期,需要可考虑建设一些基本的机制流程。

靠机制,就是设计一套方案,来专门应对某个场景出现的问题。用这套方案指导和帮助员工做好这类工作。

建立流程机制可参考以下步骤:

1)明确目标。

明确该机制要解决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问题。

2)提炼应对该场景的关键点。

比如你觉得如果是自己做,做了哪些点可以保障工作的顺利完成。

3)明确监督者。

由谁来确保机制的执行,以及在什么时候检查关键点。

4)评估操作成本。

确认该机制对执行者来说是可操作的。

5)形成共识。

和相关执行人沟通并取得共识。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可以制定出应对各种场景的机制。当然,制定出机制只是第一步,一个有效的机制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打磨和优化。

更多内容可查阅图书《知行:技术人的管理之路》

期待你的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