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名词解释1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feel第二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feel第二章(第三章感觉sensation)

feel第二章

一 名词解释

1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3 绝对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对应绝对感受性。

4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又叫最小可觉差。

5 感觉对比:不同性质的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先吃糖再吃水果

6 感觉适应: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洗澡水的温度

7 联觉:一个刺激引起多种感觉的现象。望梅止渴

8 侧抑制: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相互抑制的现象。马赫带

9 视敏度:视觉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即视力。

10 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明转暗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进电影院

11 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过程。出电影院

12 后像:刺激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形象。正后像与刺激物相同,负反

13 闪光融合:明暗交替的光刺激,速度加快,闪烁的光变成连续的光。跑马灯

14 掩蔽:后一个刺激影响对前一个刺激的觉察,光掩蔽、图形掩蔽、噪音掩蔽


二 简答

1 简述感觉的作用及种类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信息,保证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分为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外部感觉(视听嗅味皮肤觉)。

2 简述几种感觉测量的定律

·1 韦伯定律 K=▵I/I K常数 I刺激量 I差别阈限 中等强度刺激

·2 费希纳定律 P=KlgI K常数 P感觉大小 I刺激强度 中等强度刺激

·3 斯蒂文斯幂定律 P=KIn(n次方)K、n常数 P心理量 I物理量

3 简述几种视觉理论

·1 三色说:托马斯·杨 ;假定人的视网膜有红绿蓝三种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从而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

霍尔姆霍兹;每种感受器对各种波长的光都有反应,但敏感度不同,三种感受器按比例活动,产生颜色经验。

·2 四色说:又叫拮抗理论/对立过程理论 ;黑林;视网膜上有黑白、红绿、黄蓝三对视素,在光刺激作用下表现为对抗过程,即同化和异化。

补充:在视网膜水平上遵循三色说,在视觉系统更高水平上遵循四色说。

4 简述几种听觉理论

·1 频率理论:拉瑟福德;耳蜗基底膜与外界声音相同频率震动。又叫电话理论。(人耳基底膜不能做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震动,却能分辨每秒1000次以上的声音,故理论不充分)

·2 共鸣/位置理论:赫尔姆霍茨;基底膜衡纤维上长下短,长的与低频共鸣,短的与高频共鸣。(纤维长短比10:1,人耳接收频率20~20000Hz,故理论根据不充分)

·3 行波/新位置理论:冯·贝克西;声波由基底膜底部向顶部推进,高频在底部停止,低频可达顶部。(难以解释500Hz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

·5 神经齐射理论:韦弗尔;低于400Hz,听神经个别纤维同频发放,高频时,神经纤维联合齐射。(适用于5000Hz以下,超过5000适用位置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