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歌》慷慨激昂的旋律响起,观众们印象中虎头虎脑、聪明机智的潘冬子已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踏上了革命新征途。9月7日、8日上海芭蕾舞团携原创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来到羊城,在广州大剧院连演两场。

2018年首演至今,《闪闪的红星》已在上海、北京、南昌、杭州、深圳、西安、成都等地上演近百场,收获了无数鲜花与掌声。广州演出结束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庆功,而是广邀专家研讨评议。9月9日上午,专家们为该剧把脉会诊,给出修改提升建议。在国家艺术基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的鼎力支持下,《闪闪的红星》边演边改,常演常新,在不断打磨中向经典迈进。

闪闪的红星主要人物历史背景(闪闪的红星演出近百场不断打磨)(1)

《闪闪的红星》在广州上演 摄影:丁晓文

旧题材新表达,讲好中国故事

原创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首演于2018年10月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继《白毛女》后,上海芭蕾舞团探索中国芭蕾创作初心,传承革命精神、延续红色情怀的又一力作。

《闪闪的红星》编导赵明是一位军人,充满军旅情怀。早在20多年前,赵明就曾为舞蹈演员黄豆豆量身定制舞剧《闪闪的红星》,揽获不少大奖。20多年后,为何执着于同一个题材?

“我将自己的很多思想,包括对生活、对艺术、对革命的感悟都放在了潘冬子身上。”赵明说,“我力求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段实现淳朴刚毅的中国军人形象和经典芭蕾舞裙的邂逅、契合。”

闪闪的红星主要人物历史背景(闪闪的红星演出近百场不断打磨)(2)

《闪闪的红星》在广州上演 摄影:丁晓文

让观众叫好,离不开独辟蹊径的创新,即便是老题材,也要有新的艺术呈现和表达。上海芭蕾舞团版《闪闪的红星》,将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讲出了新意。

故事从成年后的潘冬子的视角展开,用蒙太奇式展开叙事。《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等深入人心的旋律被保留了,但作曲家杜鸣全新创作的音乐,为舞剧增加了戏剧性。在舞美上,《闪闪的红星》并不像红色芭蕾舞剧《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那样写实,而是用大色块的对比,给观众带去更多的诗意,更大的想象空间。

闪闪的红星主要人物历史背景(闪闪的红星演出近百场不断打磨)(3)

在广州大剧院,几位年轻人在《闪闪的红星》海报前 摄影:丁晓文

“《闪闪的红星》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融交汇,是写实性与写意性的交融交汇。”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理事,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官林说。

在宋官林看来,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精耕细作就是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实践中国文化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把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作为文艺创作的重要内容。”

用芭蕾的语言,塑造红军战士

闪闪的红星主要人物历史背景(闪闪的红星演出近百场不断打磨)(4)

《闪闪的红星》剧照 上海芭蕾舞团提供

此次在广州的演出,上海芭蕾舞团派出全明星阵容,演潘冬子的吴虎生、演母亲的范晓枫都是上海芭蕾舞团首席主要演员,演红五星的戚冰雪和演父亲的张文君都是上海芭蕾舞团主要演员。

“我太惊讶了!”广州芭蕾舞团团长、艺术总监邹罡说,“吴虎生演的潘冬子真好,这样一个年轻的,总是以优雅芭蕾王子形象出现的演员竟能被赵导调教成这样。”

为在舞台上塑造潘冬子的形象,“王子专业户”吴虎生在舞台上像个真正的战士一样匍匐、下蹲、倒地。“这是一个既经典,又颠覆了经典的角色。”吴虎生说,“他因为童年的悲伤经历而立志为了民族的美好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站上舞台,扛起枪,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热血就沸腾起来,那种振奋和投入、人物情感的传达会自然而然地流露。”

闪闪的红星主要人物历史背景(闪闪的红星演出近百场不断打磨)(5)

五位女演员饰演“红五星” 上海芭蕾舞团提供

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还记得,为了演好红军战士,舞团曾请来南京路好八连的军官为演员们训练军姿。吴虎生还曾扛着“红星照我去战斗”的旗帜去江西南昌采风。“他们把脚踩泥土的感受带回来,讲述一个更加深入人心的故事。”

“太震撼了!”广州市文旅局原副局长、广州演交会策划人徐彬说,“我在部队待了26年,看到这部关于军人的舞蹈非常激动。同样的行进,融入了芭蕾的动作,独特,到位,充满力量。”

苏州芭蕾舞团团长王全兴说:“现场观众强烈的反馈告诉我们,《闪闪的红星》是一部好作品,我相信上海芭蕾舞团可以通过芭蕾的世界语言,弘扬中国文化,这是中国芭蕾走出去的未来方向。希望《闪闪的红星》再打磨,再提高,把精神食粮献给更多国内外观众。”

闪闪的红星主要人物历史背景(闪闪的红星演出近百场不断打磨)(6)

《闪闪的红星》广州演出前 摄影:丁晓文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张熠 题图来源:上海芭蕾舞团提供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吴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