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列传大事年表(大平原二百六十九)(1)

锲而不舍

李宝鸿

我对癞蛤蟆的印象一直不咋地,形象丑陋无比暂且不提,实在是和“儒雅”不搭边。当然这个也怪不得它自己,甚至连它爹妈都不能怪——没办法啊!它也不愿意长成这样。

“癞蛤蟆趴马路,冒充迷彩小吉普!”冯巩先生的一句俏皮话算是给癞蛤蟆找回点颜面,能够让人们在茶余饭后增加点笑料,不至于让癞蛤蟆丑陋的外表再雪上加霜,在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其实癞蛤蟆也有执着的一面,俗语说得好: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虽说有讽刺之嫌,但最起码人家是敢想也敢做,并且也有许多成功案例。

想来好笑,偶然机会在大平原发表了几篇作品,各种溢美之词扑面而来。好在自己还知道有几斤几两,知道书虽然攒得不少,可认真读过的少得可怜,甚至连走马观花都谈不上。一本《红楼梦》看了三四遍也没看个完整,几本《关注》《读者》算是给自己喜欢阅读的“标签”擦了点脂粉。

前几天在群里看到滨州市作家李登建老师的散文集《血脉之河的上游》刚刚出版。经孔凡勇老师引荐加了李老师微信,经过简短交谈后我斗胆提出让李老师在书上签名的要求。李老师欣然答应,并说赠我一幅书法作品。其实我对书法只能说是喜欢,因自己笨手笨脚始终不得要领而郁闷已久。知道李老师也是书法高手,没成想竟然能得到李老师的墨宝。

后来知道李老师担任滨州作协主席多年,其作品早已被中国作协认可,加入中国作协多年。李主席不但文学功底深厚,而且品德高尚,对文学新人更是垂爱有加。

下午去小区快递点取来自滨州的快递,我一看包装就知道李主席的书来了,心里开始莫名激动起来:李老师的书法作品是小品还是大作,内容又是什么呢?

把包装轻轻划开,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带着墨香的《血脉之河的上游》,封面太漂亮了,字体布局底色是如此和谐,看过前勒口和封底处李老师的简介后更是让我目瞪口呆:这才是真正的大家,集那么多作品、奖项和荣誉于一身。另外一本书是《黄河放歌》,这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征文选,翻看目录,发现里面好多熟悉的名字,像时培建老师、孔凡勇老师、成娜老师、刘树行老师和徐玉峰老师等。这两本书的中间夹着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面是折叠的宣纸,我心想这就是李老师提起的书法作品了,我的心跳不由得砰砰砰加快。

小心翼翼展开后,竟然是四尺大作“锲而不舍”,苍劲而有力的四个大字跃然纸上,笔酣墨饱且饱含深情,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我太喜欢这四个字了。回想自己走过的道路,曲折又坎坷,失败过,迷茫过,痛苦过,失落过……究其原因,自己不专一是主要的。俗话说: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修炼到一定程度,哪怕是砌砖,也能垒到万丈高楼,怕就怕半途而废。幸运之神永远垂青努力之人。

癞蛤蟆也好,绿青蛙也罢,爱美向善之心蛙皆有之,我一定苦练基本功,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做到锲而不舍,尽快跳出井口,看看滨州外面的天空,才能不辜负李登建老师的殷切期望。

幸甚至哉,赋诗一首:

赏登建主席墨宝有感

井底青蛙望九天,初登平地信心坚。

幸逢仙侣指明路,曲径高峰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