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原创稿,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贵州新型工业化发展步履铿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贵州新型工业化发展步履铿锵(贵州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产业体系)

贵州新型工业化发展步履铿锵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原创稿

输入产品加工的程序数据,相关设备就能生产出产品所需的零部件,根据加工材料和产品结构的不同,每台设备每日可加工零部件200至2000件。如此智能化的生产场景,是贵州遵义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精密加工车间的日常。

作为专门从事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以及核心零部件的高新技术企业,遵义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历经多年发展,现已有生产线20余条,并凭借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获得的600多项国家专利,与国内90%的新能源整车制造厂建立了合作关系。2022年1至5月,该公司完成产值1.89亿元,同比增长205.3%。

抢抓新能源汽车“风口”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遵义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蓬勃发展,是贵州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产业体系的一个生动缩影。过去十年,贵州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迈入新发展阶段,贵州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增速居全国第3,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当前,贵州正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大力推进工业倍增行动,通过调整结构与转变方式并举、转型升级与动能转换并举、增量扩面与提质增效并举,着力构建富有区域特色、契合时代特征、在新发展格局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

高端化引领 科技创新提质增效

“每月手机产量达100万部!”贵州倍易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高速贴片线、组装线、包装线不停转动,正奋力向年产1200万部手机、年产值30亿元目标迈进。

坐落于铜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贵州倍易通科技有限公司,是铜仁市委、市政府重点招商引资企业,也是铜仁市及高新区共同打造的智能终端龙头企业。自2017年落户投产以来,该公司便以不俗的产能展示其智能制造的实力,成为铜仁工业发展的“黑马”。

管中窥豹,贵州倍易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大踏步发展,是贵州以高端化为引领,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成果之一。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积极抢数字技术变革机遇,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17年,贵州制定实施全国首个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标体系,6000余户企业通过“千企改造”“万企融合”等行动,实施改造升级项目7000余个,拉动技改投资近5000亿元,助推了一大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贵安新区恒力(贵阳)产业园通过引入大数据,从一根丝到一匹布,整个生产环节6000多台设备,全流程信息化、数据化生产;在贵州长征输配电电气有限公司的云平台上,电流数据每两秒更新一次,用电信息实现全周期自动化监管;兴仁市兴筑商砼有限公司依托“砼智造”平台远程操控,2个人就能胜任原本需要8到9人才能完成的工作……

“在智能化技改项目赋能下,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贵州工业企业纷纷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登云’‘上云’,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化应用。”贵州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贵州已累计形成“大数据 实体经济”融合标杆项目401个、示范项目4234个,推动2.3万家企业“上云”。

当下,贵州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之路正步入快车道。根据规划,2022年,贵州将再打造100个融合标杆项目,实施1000个融合示范项目,带动2000户以上实体经济企业和大数据深度融合。

绿色化制造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贵州磷化集团开迪公司第三条高温石膏生产线开工!”贵州开迪绿色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20万吨高温石膏及配套石膏系列建材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是磷化集团贯彻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以渣定产”工作的又一次具体体现。

无独有偶,作为磷化集团旗下,集磷石膏综合利用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公司,贵州磷化绿色环保产业有限公司通过不断探索,率先破解了磷石膏制绿色新型建材的技术瓶颈,并引入多家企业开展石膏建材项目合作,现已建成福泉、息烽、开阳三个磷石膏新型建材产业园区,形成了多条磷石膏新型建材生产线。

2018年,贵州率先出台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政策,按照“谁排渣谁治理,谁利用谁受益”原则,将磷石膏产生企业消纳磷石膏情况与磷酸等产品生产挂钩,倒逼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绿色化改造升级步伐,推动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贵州紧盯磷石膏“产消平衡”目标,围绕磷石膏建材、制酸、充填三大利用途径,推动规模化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初步形成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2021年全省综合利用磷石膏1034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5.2%,为全国最高水平。

除在资源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外,贵州还通过开展行业绿色化改造、资源绿色化利用、推动开发区绿色发展等举措,围绕绿色工业园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等积极打造绿色制造体系。目前,全省共有绿色工厂42家、绿色工业园区9个、绿色设计产品21种型号、1个绿色供应链纳入国家绿色制造名单,4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贵州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创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幅提升了工业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加速推动了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持续增强了工业领域绿色发展意识,为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集约化发展 优势资源加快集聚

2021年12月24日,宁德时代在贵州投资的新能源电池、电池材料及电池回收等5个项目,以及中科电气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在贵阳市、贵安新区、黔南州等地奠基开工,为贵州构建“矿产资源-电池材料-动力电池”新能源全产业发展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此外,贵州磷化集团与宁德时代在电池、电解液等新能源板块达成合作,进一步补强、延长贵州磷化工产业链,形成磷系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集群。

2021年9月,由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以贵州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进行建设与运营的年产20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落户大龙开发区,随着工程有序推进,当地新型材料产业集群进一步加速。

2019年,以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承载区申报的铜仁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获批,成为全国首批6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大龙开发区抢抓机遇、积极转型,形成了硫酸锰、电解二氧化锰、锰酸锂等锂电池材料的集聚发展效应。目前,该区共有新型功能材料企业13户,工业产值131.78亿元。

依托开发区集群效应,大力培育首位产业,推动生产要素向开发区内部聚集,走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道路,是贵州奋力推动大突破的做法之一。近年来,贵州突出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相继开工、建成、投产一批工业大项目,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

但是,在产业集群上,贵州的步伐不止于锂离子电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更加聚焦重点产业发展,贵州优化调整十大工业产业,实行“一个产业、一位省领导、一个工作专班”做法,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持续补链、延链、强链,谋划和引进一批优强企业和重大项目,推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2022年上半年,贵州全省十大工业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752.93亿元,同比增长17.1%。

全力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贵州正以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主抓手,聚集一批具有较高集聚性、先进性和较强协同创新力、品牌影响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奋力推动工业产业“集”优成势、“聚”力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