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是一个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他说的是壮士荆轲,为了拯救燕国,受太子丹所托,假借投降,向秦王进献地图,想趁献图之际杀死秦王,但是最终刺杀失败,不仅自己被杀,连燕国也被灭亡了的故事。这个故事留下了一句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少儿版(荆轲刺秦王的故事)(1)

战国末期,秦王政雄心勃勃,不断对外用兵,决心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各国对秦国又恨又怕。燕太子丹想阻挡秦国统一的事业,又苦于没有办法。他向自己的老师鞠武请教。鞠武建议联合齐国、楚国等五国以及北方的匈奴,共同对付秦国。太子说:"老师的计划真不错,只是太浪费时间,教人心烦意乱,难以安心等待。"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少儿版(荆轲刺秦王的故事)(2)

当时燕国的太子丹眼看着强秦正一点点地侵占燕国领土。心里非常着急。于是,太子丹想物色一位本领很高的勇士,以燕国使者身份去杀秦王。他听说有个叫荆轲的卫国人,很重道义,便拿了珍费的礼物去拜见。想让他作为使者出使秦国,乘机将秦王绑架,逼迫他全部归还抢掠的各国土地。如果秦王不答应,就把他直接杀掉。秦国的大将在外手握强兵,内部发生混乱,君臣上下互相猜疑,徘徊观望。乘此机会,六国加紧联合起来,采取统一的行动,挫败秦国的侵略肯定能够成功。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少儿版(荆轲刺秦王的故事)(3)

荆轲是个慷慨激昂之士,见太子如此器重他,大为感动,表示要为太子丹效命,即使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公元前227年,荆轲和他的副手秦舞阳带着秦国降将樊於期的头颅和燕国督亢的地图,作为燕国的使臣来到咸阳,拜见秦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少儿版(荆轲刺秦王的故事)(4)

这一天,荆轲捧着装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督亢地图,一步一步地走上朝堂。荆轲上了堂,献上盒子和地图,秦王政叫荆轲打开盒子一看,的确是樊於期的头颅。接着又让荆轲把地图打开,一个地方一个地方指给秦王看。等到将地图全部展开以后,事先藏在地图里的匕首就露出来了。荆轲一手抓起匕首,一手拉住秦王的袖子,将匕首向秦王胸口狠狠刺去。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少儿版(荆轲刺秦王的故事)(5)

可惜没有刺中,秦王与荆轲在大殿中跑了起来,后来殿下的卫士冲了上来,秦王命令把荆轲肢解而死。秦王大怒,发兵大举伐燕。很快便将燕国灭掉了。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少儿版(荆轲刺秦王的故事)(6)

就这样荆轲刺秦的计划失败了,这一计划不仅葬送了荆轲与数人的生命,还加快了燕国的灭亡。可怜了荆轲的那一番雄心壮志,最终化为了泡影。而他临行时的那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也成了他的命运的预言,成了千古的绝句。后人评价这件事,说荆轲不应该这么做,可是当时站在荆轲与燕国的角度,似乎他也是没有更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