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虽然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但在农村也算特别,毕竟春节是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延续时间长,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只有过了正月十五宵节,春节热闹的气氛才算正式结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月十六在就是新一年的开始。
在正月十六这一天,民间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就是“走百病”、“遛百病”。意思就是把疾病甩掉、晦气甩掉,留下吉祥如意、留下健康,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快快乐乐幸福的生活下去。
“走百病”的习俗源于“走太平”,也称“正月十六走太平”。其寓意就是以此祈祷风调雨顺、逢凶化吉、消灾去病、平平安安,充分反映了人们祛邪避灾和祈福的美好愿望。
虽然各地均有此习俗,但尤为安徽省全椒县最为盛行,每年正月十六这天,几乎四乡八邻倾家出动, 从清晨到深夜,都要到太平桥上走一走。
据说正月十六“走太平”是为了纪念清官刘平,刘平,楚彭城人,字公子,东汉建武间,拜全椒长,为官清正,百姓安居乐业,可称一方太平盛世。可有一年闹灾荒,刘平将朝廷拨于修三十里城池的款项用于了赈灾,余钱却仅修了三里的小城。因此,刘平被罢官获罪,押解京城。百姓得知消息后,倾城相送至城东小桥,此日恰为正月十六,百姓皆焚香燃竹,祈求祝愿,希望刘平安然无恙。
据康熙《全椒县志》载:明永乐年间,一术士提出,如把全椒城的笔峰山加高,可多出举子。于是,教谕吴颖便率一帮秀才前往此山培土加高。可恰巧一总旗官过此,与秀才发生口角受辱,因总旗是湖南人,“举”“主”读音不分,在当时“主子”就是皇帝,于是他到南京诬告全椒人欲培土出“主(举)子”,有谋反之举。
永乐帝听后大怒,欲血洗全椒县,都御史陈瑛是滁州乡亲,闻之乃禀:椒人淳良,断不能造反,愿以自家性命担保,于是全椒冤白,保了一方太平。陈瑛死后,椒人将其衣冠葬于太平桥高垅上。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恩人便有了“走太平”的习俗,因桥与瞧病的瞧谐音,以致也成了“走百病”的习俗。总之,不管怎样说,走太平、走百病都是希望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正月十六走百病的习俗,其实也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对于现在来说,人们生活条件好,过春节这段都是大鱼、大肉,只顾吃喝热闹了,却很少锻练。
整天在家里吃吃喝喝,无疑对身体也是有害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已过,也是该走入正常的生活之中去了,出去走一走,增强锻炼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走百病民间都是怎么个走法呢?
在小编的家乡走“走百病”,就是人们在正月十六这天天濛濛亮就早早的起床,在村外顺乡间小道到田间地头走一走,意为甩晦气。如果遇到了桥,一定要走过去,“过桥”意味“过坎”的意思,坎过去了,身体也就健康了。据老人们说这样一游走,就能把身上的百病扔到了外边,在新的一年里就会远离病灾,百病皆除。而且在走的路上要捡些干柴回来,这寓意着收“财”,喜迎“财神爷”到家。
当然了,我国地域辽阔,一个地方一种习俗,听说有一些地方却是有着正月十五“走百病”的习俗。虽然正月十六“走百病”并不可能一下子就甩掉所有病疾、不生病,但做为春节正式的结束,如果能常常早起锻练却是很有益的。
不知大家所在的地方有没有正月十六走百病的习俗,如果有不同的习俗,欢迎留言评论区分享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