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记叙文(朝花夕拾记叙议论)(1)

大文豪鲁迅以小说闻名于世,除了他的小说外,他的散文成就也极高,他前期的散文主要有两部,一是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一是抒情散文《野草》,下面就着重谈一谈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这本散文写于1926年,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共计十篇回忆性的散文。最初命名为《旧事重提》。1927年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这部散文,是鲁迅人生里程的重要文献,也是他回忆亲朋故人,描绘社会风习的艺术杰作。它取材既相对集中,又具有深广的社会时代内容。

朝花夕拾的记叙文(朝花夕拾记叙议论)(2)

这篇散文前七篇主要反映鲁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其中又他反封建专制和爱好文学艺术志趣的形成经过,有进化论在他思想上引起的最初反响,有洋务学堂给予他的深深失望,有留学日本身受的冷暖遭遇,日俄战争幻灯片上“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给他的强烈刺激,有弃医从文的转折经过,有辛亥革命给他带来的兴奋、欢乐,和接踵而来的失望、怀疑。从中,我们具体看到了鲁迅的性格特点、志趣爱好和思想发展。这些散文多方面地勾画了清末民初的社会面影,这里既有封建家族的虚伪、专横。也有洋务学堂“乌烟瘴气”;有既保留封建传统,又搀杂资产阶级恶习的留学生的剪影,又有辛亥革命给江南农村带来的震动和灾难。这些都生动地展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风貌和深刻的社会矛盾。 《朝花夕拾》里面还有一些记人的散文,如《狗、猫、鼠》、《藤野先生》、《范爱农》等,也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热情淳朴的长妈妈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一位善良长者,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迅回忆她时,灌注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藤野先生时鲁迅留学日本时的良师益友,他工作认真,品格高尚,不仅成了鲁迅前进的动力,而且也播下了中日人民友谊的种子。范爱农是鲁迅的同学和朋友,他正直不阿,有志于改革社会,却潦倒一生。鲁迅通过回忆他,一方面表示了对他的纪念,另一方面,又深刻地总结了人生地经验和教训。

朝花夕拾的记叙文(朝花夕拾记叙议论)(3)

鲁迅的这本《朝花夕拾》在艺术上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达到水乳交融、天衣无缝的程度。如《藤野先生》。二是每篇围绕一个中心,用笔有卷有舒,灵活多边,摇曳多姿。有时在记叙主要人物事件中插入故事、寓言、历史掌故、风俗习惯、科学知识、古书记载等,表面上看似乎是信笔写来,实则是精心设计,形散而神凝。如《二十四孝图》、《琐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鲁迅的这本散文集为后世散文的变革和写作奠定了基础和章法,推动了后世散文的发展和进步。

朝花夕拾的记叙文(朝花夕拾记叙议论)(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