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尖嘴巴,白色斑点……求鉴定!”“全球成年体仅1000只,非常珍稀罕见!”8月2日,一张神秘鸟的照片在贵州湿地专家微信群里引起关注。经贵州鸟类研究学者匡中帆等专家鉴定,这只神秘鸟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南鳽。为此,贵州的野生鸟类“朋友圈”又有更新。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陈会明博士说,它之所以神秘,是因为海南鳽通常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中的山沟河谷或有水域的树上筑巢,喜欢夜晚活动,白天多隐藏起来,因此极为罕见,成为全球被记录次数最少的鸟类之一,也被列为全世界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
海南鳽是如何被发现的?黔西南州林业局野保科高级工程师张卫民介绍,今年5月,在贵州省林业局实施的鸟类监测项目野外调查中,经过长时间仔细观察,在册亨县郊监测到一个简易鸟巢内有2只海南鳽成鸟、3只幼鸟,被列为贵州新分布。
“为不打扰其正常活动,我们没有采取措施近距离观察,期间也没向社会发布任何消息。直至6月中旬,我们观察发现幼鸟生长正常并已飞离。”张卫民说,海南鳽自筑巢至雏鸟出飞,整个繁殖期约为4个月,按此推算,它们应该在今年2月中旬就已到此地筑巢。
贵州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易茂红介绍,8月2日,海南鳽在贞丰北盘江大峡谷国家湿地公园再次被群众发现,并迅速将其报告给相关部门。
此次监测中发现的海南鳽共5只,成鸟约55厘米长,灰褐色,身有白色斑点,眼睛奇大,尖嘴巴,眼周及双爪呈黄绿色。“鸟类迁徙会有相对固定的路线和区域,但也存在一定的随机性。”易茂红说,鸟类监测是一项空间跨度大、时间周期长且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工作,我们将继续加强监测,希望明年能见到它们再回来筑巢,届时将完整记录整个繁殖过程。(谢巍娥 王瑶)
【小名片】
海南鳽(学名:Gorsachius magnificus):体型和大小近似于鹭,是中型涉禽。为体长为54—56厘米,雌鸟较小。上体的羽毛为暗褐色,飞羽呈石板灰色,并具有绿色的金属光泽,翅膀上的覆羽为暗褐色,具有少许白色的斑点。
食性以小鱼、蛙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是中国特产的鸟类,没有亚种分化。海南鳽是世界上公认的鸟类濒危物种,因第一个模式标本于1899年采自海南岛的五指山而得名。
来源: 天眼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