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尚青龙

青岛市统计局官网2月1日一早公布了2022年青岛市GDP数据。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4920.7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这个成绩成色几何?根据已发布的数据,青岛稳居北方第三城,与天津GDP总量差距进一步缩小,增速也明显占优。不过“GDP万亿俱乐部”中,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五城竞争一直尤为激烈,相较而言青岛与宁波差距在变大,与无锡差距变小,压力不小。作为经济大省的龙头城市,明确定下2万亿目标的青岛新的一年该如何保持增速,确保竞争优势?从新春第一会上,或许可以看出端倪。

青岛各区发展空间(坐稳北方第三城)(1)

增速占优,青岛坐稳北方第三城

青岛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联合发布了《2022年青岛市经济运行情况》。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4920.7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78.05亿元,比上年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197.34亿元,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245.36亿元,增长4.5%。

这个成绩的成色几何?随着全国各“GDP万亿俱乐部”城市陆续公布各自的“成绩单”,直接的数据对比或许最为直接。

按照各地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GDP十强城市最大变化出现在四五名,重庆成功超过广州,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城”。天津GDP总量为16311.34亿元,仍排名十一位,不过与2021年数据相比,青岛与其差距缩小了百亿以上。而在增速上,青岛3.9%的增长也远高于天津的1.0%。

在“GDP万亿俱乐部”中,宁波、青岛、无锡、长沙、郑州五城的竞争一直相当激烈。虽然长沙、郑州的具体数据暂未公布,不过按照预期数据,2022年长沙GDP预增4.8%,郑州GDP预增2%左右。这五城的排名应该没有变化,青岛仍在排名全国第13位,坐稳北方第三城。不过,需要清晰意识到的是,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宁波GDP为15704.3亿元,拉大与青岛的差距,而无锡GDP为14850.8亿元,进一步缩小了与青岛的差距。

值得肯定的是增速方面,青岛全年3.9%的增速在24个万亿GDP城市中,这一增速仅低于福州、长沙、西安和武汉,位列第五(郑州和合肥、福州尚未公布具体数据,郑州预计增长2%左右,合肥预计增长3.6%左右,福州预计增长5.2%以上)。

城市更新、外贸进出口增长带动明显

在青岛公布的2022年数据统计中,服务业仍是拉动青岛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而城市更新建设、外贸进出口表现尤为亮眼。

2022年,青岛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5%,占生产总值比重62.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8%。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32个大类行业中有22个行业同比实现增长,9个行业增速在15%以上。

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5%。重点领域投资持续发力,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行动的带动下,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2%,连续七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产业升级发展态势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8.3%和36.2%。

2022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9117.2亿元,比上年增长7.4%,占全省进出口总值比重27.4%。其中,出口5361.1亿元,增长9.0%;进口3756.1亿元,增长5.1%。民营企业活力较强,全年民营进出口6366.1亿元,增长11.6%,占全市进出口总值比重69.8%,占比提升2.6个百分点;对新兴市场进出口增长明显,全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1.0%、20.1%和11.4%。

区市表现出现两极分化,有的增速掉队

2022年青岛GDP总量的取得,离不开十区市的竞相发力。细看各区市的“成绩单”:黄岛区依然遥遥领先,2022年GDP达到4691.85亿元。胶州和即墨则分别站稳青岛各区市的第二、三位,且均首次突破1500亿元。2022年,市南、城阳、市北、崂山GDP分别为1496.36亿元、1348.33亿元、1124.45亿元、1081.17亿元,分列4至7位,均进入“千亿俱乐部”,平度、莱西、李沧则分列第7-10位。

从增速上看,各区市表现出现两极分化:崂山增速达到5.7%,位列全市第一,展现出强劲动力。其他区市GDP增速分别为:胶州5.0%,黄岛4.8%,市南4.7%,市北、莱西4.6%,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李沧、即墨、城阳、平度GDP增速则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表现欠佳,而且差距比较明显,与领先区市相比增速只有一半左右,最低区市甚至只有1.1%。

2万亿!青岛定下目标,“抢春”布局

作为区域经济的主角,万亿GDP城市不仅是区域发展争先进位的关键,也是经济增量的重要来源。日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这是统领未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这份重要文件中,青岛被反复提及,被赋予一系列重任。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明确提出,实施青岛“强龙头”战略。相比之前,山东对青岛的期待更高了,青岛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同时,发展机遇更大了,作为空间更广了。

新的竞争从新春第一天就已经开始。各大城市在“新春第一会”上就围绕发展定下方向、擂鼓抢春。青岛同样在“新春第一会”上为今年发展定向,重点围绕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和干部作风能力提升“三条主线”进行部署,努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作为全省的经济龙头,青岛是16地市中明确将“2万亿”目标写进宏图愿景的城市。无论是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力推进数字赋能,还是办好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青企峰会,用好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多种开放平台,青岛都是加速落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

具体到实干工作,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青岛提出加强实体经济与招商引资,争取引进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为抓手实现新的突破。与此同时,在青岛锚定的24条重点产业链中,新兴产业动能澎湃,优势产业数智赋能,都将构成高质量发展的底座。围绕作风能力建设,青岛将营商环境作为作风能力的“试金石”,提出营商环境建设常态化。同时自去年开展的“摘星夺旗”“书记擂台”等活动也将持续开展,打造干事创业的过硬队伍,助力形成适宜企业发展的肥沃土壤。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