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有娱#前文说到了阻抗部分内容,本文继续。一个内容从了解到掌握,到运用到融会贯通,这是一个需要学习练习积累的过程。

阻抗

阻抗作为一个临床概念,最早出现于弗洛伊德对癔症患者“遗忘”记忆的研究。自由联想技术出现之前,弗洛伊德只是使用催眠和“压力”技巧研究阻抗。

心理咨询有哪些禁忌(心理咨询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阻抗)(1)

在治疗中,弗洛伊德将这些抵抗的意想视为对同一力量的反馈,使得病人痛苦的记忆与意识分离。

他曾说“就是这个精神力量……最初将致病的思想赶出自由联想之外,只抵抗它们再回到记忆中。”

在我们看来某些表现是很让人讨厌的,比如遗忘。但对当事人来说,这是他应对痛苦的一种方式。

发生一件对他来说很糟糕的事情,他接受不了,于是选择把痛苦的记忆和自己的意识分离。于是产生了遗忘,麻木,抽离,解离等。

他把自己的那一部分记忆和痛苦,从自己身上割裂出去,好像这样这一部分就不存在了。

武志红对此有一个特别犀利的评价,叫做“要你命三板斧”,分别是分裂,否认和投射。什么意思呢?

心理咨询有哪些禁忌(心理咨询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阻抗)(2)

有的人或因为心智不成熟,或因为没法接受一个人是有好有坏的,没法接受这段关系里人是有好有坏的,没法接受关系的复杂与残酷。

他只能接受好的那一部分,于是这一个人就好像分裂成了两个人,坏的那一部分被分裂出去。比如认为,你是好的,我是好的,他是坏的。

否认,觉得这个人身上是没有坏的那一部分的,你或者我是一个纯粹的好人,是清白无辜的。可现实有些糟糕,有些困境,那么坏就来自于环境的魔鬼或他人的地狱。

实际上是自己的选择,但他在他的意识中,是觉得周围人导致了他的选择。他就觉得是周围人不好,把这个叫做投射。

意思是把自己身上,不能接受的坏的那一部分投射到外界,认为是环境不好,或他人不好,而不是自己不好。

心理咨询有哪些禁忌(心理咨询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阻抗)(3)

我曾经看过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一个特别特别特别节俭的妈妈,带着女儿逛超市,指着奢侈品的糖果,对女儿说你看,你喜欢哪个,就拿哪个。

小孩子当然不懂,就拿了很多。妈妈付过款,到家之后,又愤怒地指责孩子,你怎么可以这么奢侈,这么浪费,把孩子训一顿。

对于这个前后矛盾的行为,我的理解是:这位极度节俭的妈妈,身上也有一种放纵的欲望。

这种欲望需要通过孩子的行为得到满足,于是他默认、允许了孩子的奢侈行为,为她买单。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投射。她在把自己对放纵的需要,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这是我第2次,还是第3次写这个案例?我发现我在写重复的案例,可这次写都没有新的收获。这是不合适的。

心理咨询有哪些禁忌(心理咨询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阻抗)(4)

我以后要给自己立个规矩,每次写案例都要有新收获。如果没有,就找个新案例。只要写案例,都必须是有收获、有新信息的,没有就不能动笔。

移情与阻抗

德国心里治疗专家阿尔夫 葛拉赫指出“精神分析的实质,就是处理好移情和阻抗。

作为治疗师,每当我们在治疗中感到不顺时,就会联想到阻抗,如迟到、延迟付费、无限的赞美或诋毁等,甚至包括治疗进展的太顺等,都会提醒我们是否出现了阻抗。”

在某种程度上,移情和阻抗是一样的。有类似的点,比如它会随时出现,需要增加觉察;大多在咨询不顺时,出现;如果能很好的觉察和处理,会大幅增进咨询师的能力。

出现负面影响,可能是阻抗,可以理解,那为什么咨询太顺也是阻抗呢?

心理咨询有哪些禁忌(心理咨询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阻抗)(5)

我记得曾经有过一个案例,来访者是偏讨好型的,会很顺从,会说对对对,是是是,咨询说什么,来访者很认同。

做这种咨询会让咨询师很有成就感。可等到真正验证结果时,就发现,他只是说是,而不去行动。

在我看来,这可能就是出现了阻抗,一个特别重要的表现,就是没有行动。只有语言上的,而没有行为上的表现。

一件事情特别顺利的时候,我也会觉得松了一口气,但也会心里没底。也有可能是他不想花时间、花力气、花心思投入,于是就说是是是好好好,可以尽快敷衍过去。

对咨询师来说这样挺好,可以很快过去,还能赚到咨询费。对来访者来说,这就有些不划算了,因为花时间花钱投入在这上面,却没有真正的收获,挺亏的。

心理咨询有哪些禁忌(心理咨询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阻抗)(6)

阻抗有没有发生阻抗?其实还有一个标准是不是有效达成目标?对于这一点,来访者很清楚,他自己知道这钱花的值不值,是不是真的有帮助。

其实心理咨询市场,判断标准好像也就这一个。有效有帮助,那就会活下去,没有帮助的,那你就活不下去了。挺简单的。

部分观点来自《心理咨询基本功技术》岳晓东,谢谢您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