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听故事能提高写作文吗(用讲故事的办法锻炼孩子的写作能力)(1)

小学生写作文,最大的问题是写作内容,而不是写作技巧。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就天天讲一个小故事,让他们笔述下来。也就有了下面这些小故事。

媒婆戏才子

五(1)班 葛明娜

从前有个李才子,由于眼界太高,三十好几了还没找到对象。

一个媒婆想戏弄一下这个自命不凡、眼高过顶的家伙。于是找到才子说:有个姑娘虽说不怎么漂亮,但也乌黑的头发,没有麻子,脚不大,周正。不知你中意吗?才子高兴地说:“那好啊!”

时间一天天过去,终于盼到见面的日子。才子早早在门前等候,只见从远处来了个丑八怪,光秃秃的脑门,一脸麻子,走路一拐一拐的,别说有多难看了。才子心想:我要见的姑娘可比你漂亮多了。

丑八怪走近才子:“你是李才子吗?”才子吃了一惊:“你……”“我是刘小姐,是来……”才子急忙从兜里掏出一张纸,指着上面说:这媒婆告诉我刘小姐是“‘乌黑的头发,没有麻子,脚不大,周正’的吗?你怎么……”小姐笑了笑说:“一点没错,可惜你这大才子读破了句子,那上面不是明明白白地写着‘乌黑的头发没有,麻子,脚不大周正’吗?”才子这才恍然大悟:我一生自负聪明,想不到栽在一个臭媒婆手里。

原来,过去写文章都不用标点符号!

先生巧戏大财主

五(1)班 刘 静

从前有个吝啬的大财主。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便先后请了几位先生。因为财主太小气,总是找借口不给工钱,到后来再也没人去教他的孩子了。

有个书生看到财主如此小气,就想捉弄他一下。于是便登门自荐。财主问他要什么条件,书生说:“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不可少,分文不取。”财主听了,心里十分高兴。心想,不吃鸡鸭鱼肉,只吃青菜,还分文不取,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啊!但又怕书生反悔,就立下字据,并写明:谁违背了协定,要赔偿对方白银200两。

过了几天,书生去找财主,质问他为什么总是只给青菜吃。财主有点摸不着头脑:“你不是说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不可少吗!你想反悔,那咱就衙门见。”

县太爷早就知道财主是个耍赖高手,也有意偏袒书生,于是接过字据,略一沉思,然后读道: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不可。少分文不取。这不是写得明明白白吗?快给书生一年工钱,再赔200两白银,快快下堂去吧,本大爷还有大事要办呢。财主一听,直惊的目瞪口呆。

标点趣事

五(1)班 李雪

以前有个富翁,是个养猪高手,赚了很多钱。可近来家中老鼠太多,偷吃猪食不说,还传染疾病。这位富翁吃不饱,睡不安。有心下点老鼠药,又怕药死正在下蛋的老母鸡。

说着说着到了年关,财主把一腔恨意发泄在对联上:养猪个个大,老鼠只只瘟。因为猪圈没门,只好写成横幅,贴在圈墙上,上下联之间却忘了加个标点。隔壁的学生看到了,心想,连个标点都没有,怎么读啊?他灵机一动,摸起笔来,在“鼠”的后面加了个逗号,变成了:“养猪个个大老鼠,只只瘟。”

富翁见了又气又恨,气急败坏地撕下对联,然后重写了一幅:养猪长成象,老鼠死个净。可他没有接受教训,还是没加标点。邻居的小孩一看又乐了,急忙拿起笔,又在“鼠”的后边加了个逗号,在“象”的前边加了个单人旁,变成了“养猪长成像老鼠,死个净。”富翁一看,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郑板桥题对联

五(1)班 邵 珂

郑板桥是清朝著名书画家,人称诗、书、画三绝。

那年,郑板桥在山东潍坊当县令。不久,那里闹灾荒,郑板桥因私自开仓放粮救济百姓被罢了官,从此回到家乡扬州,以卖字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卖字挣的钱大都救济了穷苦百姓,而财主官吏倚仗财势要他题词作画,他却不肯。

这天,他来到街上,忽然听到一阵喧闹声。抬眼望去,只见“重德酒坊”门口正围着一大群人。郑板桥心想,准是那个地头蛇又在刁难人,于是就挤了进去。

原来,酒坊小伙计一不小心打碎了一坛酒,老板辛常怀把他吊在树上,用柳枝抽打,要他以十倍的价格作赔。“要放人也行,除非把郑板桥请来,为我这个酒坊题个词。”辛常怀说。

“郑老爷疾恶如仇,岂能为你题词。”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

郑板桥挤出人群,愤然说道:“快把人放了,我给你题字就是。”

不一会,一幅对联写好了。虽说字体大小不一,东倒西歪,却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在场的人无不啧啧称赞。可是,人们不觉生疑:郑老爷今天怎么会写出这样奉承的句子: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财源处处逢对手回回败。

横披:人多灾无寿添。

郑板桥已看出大家心思,微微一笑说:“反复读此句,方解其中意”。经他一提醒,大家不禁齐声称妙!

第二天,那幅对联不知被谁加了个几个标点,变成了: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财源处处逢对手,回回败。

横披:人多灾,无寿添。

辛常怀一看,顿时气得七窍生烟,昏了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