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区为什么发展缓慢(如果汉阳县没改为蔡甸区)(1)

新洲区为什么发展缓慢(如果汉阳县没改为蔡甸区)(2)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朝诗人崔颢在《登黄鹤楼》中的这一佳句,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汉阳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汉阳作为地名也经常出现在古诗文当中,比如杨基的“黄鹤楼前汉阳雪,岳阳楼前洞庭月”,曹勋的“汉阳树远江烟起,黄鹤楼空燕子归”;李白在《江夏寄汉阳辅录事》则有“江夏黄鹤楼,青山汉阳县”的句子。汉阳是我国的千年古县之一,这里处于长江和汉江交汇的三角地带,形成全国唯一的金十字经济地理中心;作为武汉西南重镇,这里曾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新洲区为什么发展缓慢(如果汉阳县没改为蔡甸区)(3)

蔡甸区地处湖北省中部武汉市发西南部,区以驻地蔡甸命名,另说“因古时地处城外,境内长满青草”得名,意为郊区的青草;这里原名蔡店,因成集之初有蔡姓家族来此开店而得名,南宋德祐元年(1275)始出现蔡店之名;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改为蔡甸,因古代郭外称郊、郊外称甸;故蔡甸也有意武汉畿甸之区的含义。

这里东与汉阳区和洪山区为邻,南与江夏区及汉南区交界,西与仙桃市和汉川市接壤,北与东西湖区毗连;下辖12个街道、1个乡:蔡甸街道、奓山街道、永安街道、侏儒山街道、大集街道、张湾街道、索河街道、玉贤街道、沌口街道、军山街道、沌阳街道,消泗乡;区人民政府驻蔡甸街道知音湖大道,总面积1108.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1.46万。


新洲区为什么发展缓慢(如果汉阳县没改为蔡甸区)(4)

境内历史悠久,西周初期属郧国,春秋战国属秦国,秦朝属南郡之郢县。西汉时南北先后分属沙羡县和安陆县。东汉建武元年(25)设沌阳县,因处沌水之阳得名;三国东吴时沌阳县改为石阳县(石梵县),西晋太康元年(280)改石阳县为曲阳县,永兴二年(305)曲阳县改为曲陵县并复置沌阳县,南北朝分属沌阳县、滠阳县(后废)。隋开皇十七年(597)沌阳县改名为汉津县。

大业二年(606)因治所位于汉水北岸,以在汉水之南,居嶂山之阳为名,故依“山北为阴,水北为阳”的旧例将汉津县改为汉阳县,治于今蔡甸区以东,今蔡甸区以汉阳为名当始于此;唐武德四年(621)汉阳县移治于今汉阳区并为沔州之治。五代十国曾先后属吴和南唐,显德五年(958)以汉阳县设为汉阳军。元至元十四年(1227)汉阳军改为汉阳府,仍治于汉阳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汉阳县析汉口镇及周围数乡改设夏口厅(阳夏分治)。

新洲区为什么发展缓慢(如果汉阳县没改为蔡甸区)(5)

1912年夏口厅改为夏口县,汉阳府改为汉阳县属江汉道。1926年秋汉阳县城区并入新设的汉口特别市,1927年汉阳县直属湖北省并将汉阳城区与武昌及汉口合设为武汉特别市。1930年汉阳城区划入汉阳县,此后曾属于武昌市,1946年汉阳城区划入汉阳县。1949年5月属沔阳专区。1950年汉阳县城划入武汉市并改为武汉市第六区,同时将汉阳县移至蔡甸(今址);1951年改属孝感专区;1952年武汉市第六区改为汉阳区,从而形成汉阳区与汉阳县并存的局面。1960年汉阳县划入武汉市,1961年属孝感专区,1975年又划入武汉市。

1992年9月汉阳县改为蔡甸区,从而结束了武汉市有汉阳区和汉阳县并存的局面;如果没有汉阳区的存在,汉阳县后面大概率也会改为汉阳区;作为千年历史的古县,总觉得她最终以一个镇的作为名字不是最完美的选择,虽说蔡甸也是有很历史底蕴,并且以驻地命名也比较符合地名命名的规律。如果汉阳县当时没改为蔡甸区,如今会是什么身份呢?从历史底蕴的角度来说,在已有汉阳区的情况下,汉阳县若能改为沙羡区、沌阳区、石阳县、曲陵区等名字也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新洲区为什么发展缓慢(如果汉阳县没改为蔡甸区)(6)

1994年4月高庙乡并入蔡甸镇。1995年4月蔡甸镇、新农镇、沌口镇改为街道并将郭徐岭乡改为沌阳街道。2000年6月奓山镇、永安镇、侏儒镇、大集镇、张湾镇分别撤镇设为街道。2001年5月新农街道并入蔡甸街道,沌阳街道并入沌口街道,柏林镇并入张湾街道,常福镇并入奓山街道,黄陵镇并入军山镇,成功乡与洪北乡并入侏儒街道,曲口乡并入消泗乡。2003年9月桐湖农场改为桐湖办事处。2004年4月军山镇改为军山街道。2012年12月沌口街道改为沌口街道和沌阳街道。2014年8月侏儒街道更名为侏儒山街道。

这里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春秋时期“伯牙子期相遇结知音”的故事发生于此;境内风光独特,主要有马鞍山楚钟子期墓、临嶂故城遗址、嵩阳山森林公园、九真山、新收堡清熊伯龙墓、陈家墩新石器时代遗址、沉湖湿地、后官湖湿地公园、知音湖旅游度假区等景点;其中沉湖湿地是武汉最大的生态绿肺,九真山有着江汉平原第一峰美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