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不受补有什么反应(虚不受补还要补吗)(1)

入秋后,大家的食欲都逐渐好了起来,老年人也想补一补夏天的损耗,所以多吃一些肉类或补养药。其实,这要因人而异,本身就有基础疾病者,身体素虚,要当心虚不受补。

“虚不受补”一词最早见于清代陈士铎著作《本草新编》,其《十剂论》曰:“或疑需用补剂,是虚病宜于补也。然往往有愈补愈虚者,岂补剂之未可全恃乎。虚不用补何以取弱哉,愈补愈虚者,乃虚不受补,非虚不可补也,故补之法亦宜变,补中而增消导之品,补内而用制伏之法,不必全补而补之,更佳也。”意思是,有些人病理状态虽然本质是虚,但却往往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复杂状态,如虚人外感、气虚火旺等,这类人虽然存在体虚的症状,服用补药之后却出现上火等症状,这就是虚不受补。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医医病书》主要从脾胃因素对虚不受补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一者湿热盘居中焦,二者肝木横穿土位,三者前医误用呆腻闭塞胃气、苦寒伤残胃阳等弊。湿热者,宣其湿而即受补;肝木横者,宣肝络,使不克土即受补;误伤胃气者,先和胃气即受补矣。”吴鞠通认为虚不受补多因为脾胃虚弱或受损不能运化吸收药物,治疗可以从调理脾胃入手,祛邪补虚即可,如胃气绝则无药可救。后世医家大多遵从吴鞠通的观点,认为脾胃虚弱不能运化药力,所以才导致虚不受补,如上三种原因导致脾胃虚弱时,不可一味蛮补,当先使脾胃运,再虚则补之。

胃以通为补,枳实、陈皮、枳壳、大腹皮等顺应其功能特性,对补养脾胃很有效。脾以疏通为补,茯苓、白术、鸡内金等除湿消食之品亦可称其为补药,虚不受补者应适当使用。此外,虚不受补的发生,亦与药物的煎服法和病人的饮食起居相关。一般补益药宜久煎、饭前服。除了药物调理外,还须与饮食、锻炼结合,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为了求得“胃气无病”,使调理身体的药物发挥应有的作用,一般在服用补益药物以前,常须服用 2~4 周的开路药物。 平时胃口不好,或者纳食不馨,稍多食则见腹胀、嗳气,时有吞酸者,治以健胃为主,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用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炙甘草、炙鸡内金、焦山楂、焦麦芽、大枣。服完两周左右即可服用调补方药。 付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