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人公叫张四有,1959年10月30日出生于上海,今年55岁,现任运城市盐湖区西元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运城关公故里的名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运城关公故里的名人(运城关公故里的)

运城关公故里的名人

故事的主人公叫张四有,1959年10月30日出生于上海,今年55岁,现任运城市盐湖区西元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他认字不多,甚至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自幼深受关公文化的熏陶,关公精神影响着他做人做事的一言一行。他很勤劳也很有头脑,腰包鼓起来以后,有人拿钱去买官,有人拿钱去包“二奶”,有人在赌桌上一掷千金,可是,张四有却“德、孝”立身,乐善好施,花了将近二百万元,关爱老人,为民办事,成了关公家乡的“慈善迷”。

被群众连续6届18年选为村干部的张四有,他德孝先行,一心一意为百姓考虑和付出。大家表面上看到的张四有奖杯、荣誉、光环笼罩,又有几人知道他蹉跎的人生。今天让我们带您走进他的生活。

命运的曙光 戏剧性的结局

16岁那年,张四有远在上海的亲生母亲经过多方打听知道了儿子生活近况,便让他的哥哥过来相认,并安排四有到上海去接替自己的工作。当时,能在企业上班挣钱,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铁饭碗”。奶奶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但张四有却毅然决然的提出如果奶奶不跟着一起去,他便不走。

哥哥和父母商量后,便同意了四有这个要求,随后他和奶奶便相携着来到了这座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年近80岁的奶奶,一辈子在农村苦惯了,根本无法适应当地的好生活,什么也不敢做,什么也不敢说,每一天都小心翼翼的让自己别招人嫌,别连累到四有。

有一天下班后,四有习惯性的叫着奶奶,但是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着急的他四处找寻但是怎么也找不到奶奶年老佝偻的身影。问起母亲,母亲也不甚清楚,只说刚刚还看到在门口坐着。四有一听,马上感到不妙,他立刻飞奔出去,边跑边叫着奶奶,幸亏当时在厂区的路不太好走,奶奶又是一个小脚老太太,最后终于被他追上了。

当看到奶奶疲惫孤独的身影,四有终于忍不住跑上去和奶奶抱头痛哭,奶奶哭着说:“有,你不要管我,不管我死也好,活也好,只要你能好好上班,好好地生活,奶奶就放心了。你亲爸亲妈给你找这工作也不容易。”四有哭着说:“奶奶,只要你不愿意留在这里,打死我也不回来,我必须给您养老送终啊,班我也不上了,别说铁饭碗,就是金饭碗我也不去了,你在哪我就去哪。”

张四有和奶奶便回到了运城西元老家。从那以后,亲生父母也不再和他来往了。他又回到了在生产队地里拉平车干苦活挣工分的日子,一年下来仅能分一百多块钱,和奶奶又开始了艰难度日。

奶奶病重 日子越发艰难

不久后奶奶不幸病重,年少的他根本不知道怎么照顾奶奶,家里也没有任何多余的钱给奶奶看病。走投无路的他只能央求队长到镇里给奶奶花了150元买了一副棺材,用集体的牛车拉回家。奶奶连续躺在炕上二十多天什么东西也不吃,每天就只想喝井里刚提上来的新鲜凉水。天佑善人,没想到,奶奶喝了多日凉水后,病竟然奇迹般的好了。

他非常高兴,但随后而来的生活难题却又困扰了他,家里仅有一间半房,棺材占据了他们多半的生活空间。四有只好跟奶奶就在这狭小的空间里紧凑的生活着。

苦中自有甜蜜

18岁的那年,张四有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另一半,爱妻张黑女。妻子不嫌弃他家贫苦,就觉得他人孝顺,能吃苦耐劳,是个过日子的好男人。张四有向上海的亲生父亲借了二百块钱,举办了一个简洁的婚礼。要结婚,可是没有房子怎么办?无奈之下,就在院里给奶奶搭建了一个一人高的小屋,让奶奶搬到里面,他把媳妇娶到以前和奶奶生活的小小陋房里。家里的桌子、椅子都是七凑八凑向街坊邻居借的。新婚的小两口跟奶奶的棺材挤在一间屋子里,没有苦痛只有幸福。

婚后,虽然日子困苦,可是夫妻二人相亲相爱,勤劳能干,妻子承包了队里所有村民家里的农家粪,张四有到火车站做装卸工。闲暇时四有便用着自己的看家本领去捕鱼,妻子拿到集市去卖,多苦多脏多累,他们从来都不去抱怨,眼里满溢着贫苦的幸福。

改革开放 致富与德孝同行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他承包了3万余亩鱼塘,走上了致富路。富裕后的张四有没有忘记乡邻,2006年,他个人投资100多万元,给西元村65条、面积为2万平方米的小巷进行了水泥硬化,还给公路以北的500余户,安装上了自来水管,使村民们不出家门就喝上了美味甘甜的自来水。

因为他没有上过学,所以对文化就格外渴望。于是,他刚上任为村干部伊始就给西元学校500名学生捐赠了3万元,等于三年每人每年20元;1998年教师节,他又拿出1400元奖励优秀教师;2011年解州中学60年校庆时,他又捐资10万元,用以救济贫困学生和奖励优秀教师。

他还关心公益事业和文化事业。舜帝陵庙开发时,他一次性捐资10万元。村里成立锣鼓队时,他捐资1000元买锣鼓。四川汶川地震,他带头捐资1000元。西元村有三个古庙,尤其是玄天大帝庙,破烂不堪,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他个人出资20余万元,进行修缮。

张四有给老年人、给村民、给社会办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实事,深受广大村民欢迎,也受到了社会上的赞扬和肯定。

张四有担任村支书十余年,热衷于集体事业,带领村民办企业、跑运输、开发旅游纪念品、搞特色养殖业,使村民走上了富裕路。

多年来,西元村无人上访,大事小事不出村,有什么事都到大队调解。西元村成了全国农廉网的学习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