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的古代传说(造孽触人耳根清净)(1)

方言是每一个地区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的承载。方言词汇的词源更是五花八门。

以四川方言为例,有些方言词汇来自通俗小说,历史典故,有些方言词汇来自袍哥暗语,有些方言词汇来自约定俗成的口语。

四川方言里有一种词源比较有趣,这些语词不存在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中,而是从佛教用语中演变而来的。这些词经过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运用演变后,俨然成为了正宗的四川方言。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看,那些和常用的和佛教用语有关的四川方言。

先说一个简单的。这段时间由于疫情,娃娃待在家里不能出门,简直要闹翻天了。如果要遇上猫嫌狗厌的年纪,真是一刻都不得闲。这个时候绝对就希望,娃娃早点去上学,自己耳根子能清静一下。

这里的“耳根子清静”就是一个佛教用语,它是出自《圆觉经》里的一句,“闻清静故,耳根清静,根清静故,耳识清静。”

四川方言的古代传说(造孽触人耳根清净)(2)

再来说一个四川方言里很常见的词:造孽。

这个词最早是出自《西游记》第八回中一句话,“古人云: ‘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众所周知,西游记是讲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经的故事。既然是取经的故事,自然和佛教有莫大的关系。

我们平时说的“造孽“是造的什么孽呢?

佛教讲究修行消业障。谓众生于身、口、意所造作之恶业能蔽障正道,故称业障。业障中的“口业“也作”口孽“,妄言、恶口、两舌、绮语都算是口孽。

说得通俗一点,嘴巴是最容易造口孽的,最初我们造的孽就是和嘴巴有关的“口孽“。只是在后来四川方言的口语运用中,造孽一词的意思逐渐演变成了说坏话,做坏事,后面又有了可怜之意。

这两种词意现在四川话里面还经常使用。比如说看到有人在干坏事,会上去劝一句“少造点孽,积德嘛!“。或者看到路上有被车碾死的猫狗,也会说上一句,”简直太造孽了!“

四川方言的古代传说(造孽触人耳根清净)(3)

如果说口孽是最容易犯的一种恶业,那么“五逆“则是佛教所有恶业中最重者。在四川坊间,如果某个家庭成员间或亲戚间关系非常冷漠,就是“五逆”。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觉得是不是字写错了,应该是“忤逆不孝“的”忤逆“,但是这个“忤逆”和”五逆”却是没啥子关系。

所谓“五逆”,就是杀母、杀父、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僧血。清丁福保编著的《佛学大字典》里专门收有“五逆”一词,书里记载道,“三乘通相五逆,大乘别途五逆,同类五逆。五逆轻重,五逆罪,五逆经。”

“五逆”一词现在还经常能听到,但是大多数人都和“忤逆”混淆了。忤逆有两层意思,一是冒犯违抗之意,二是不孝顺、叛逆之意。“忤逆”与“五逆”的恶业相比,也算是大巫见小巫了。

最后我们再来说两个根本不会和佛教联系到一起的四川方言。

我们先看一段出处的文章。

明代的文人李实在《蜀语》中写道,“言语忤人日触。”后来该书的校注中亦写道,“今蜀人犹谓言语忤人曰触人。”

没错我们要说的词是“触人”。“触人”一词算是个高频词汇,日常生活里面经常会有使用。比如你看不惯公司同事买了个新包包在炫耀,就想触她几句,“现在代购仿货多,小心不要买到歪的了。”

再比如辛苦了一天,一下班回家冷锅冷灶的,老婆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没理你,你就忍不住想“触”几句。

“触人”这个词在佛经里面经常能看到,比如《经律异相》卷二十七中写道,“时有恶人触王,王心退转”,“或经行殿塔,涕唾伽蓝;或进止之间,触其尊长”等等。

四川方言的古代传说(造孽触人耳根清净)(4)

言语触犯人固然不能接受,“和人”更是不能忍受的。

光说一个“和”字可能各位是一头雾水。如果标上读音ho,告诉你是哄骗的意思,各位大概就明白是我们平时说得哪个字了。“和”在四川话里面使用地相当广泛。

“你和哥哥‘狗撵摩托不懂科学’嗦,我这个车子再咋个也要卖个七八万嘛。”

“我给你说,你不要和我。等我找到了证据,多得都要你娃吐出来。”

从上面两个例子里就可以看出,“和”在四川方言里几乎都是单独使用,很少和其他字词组合,意思只有哄骗,欺骗之意。

四川方言的古代传说(造孽触人耳根清净)(5)

四川方言里“和”这个字的用法最初也是来自于佛典。在《贤愚经》中便写道,“彼国伫弱,独霸山河,今当遣使,和索一河。”

你们觉得四川方言里面还有啥子词和佛教用语有关呢?


【方言十八扯 033】

【欢迎关注“成都十八扯”同名公众号】

【往期专题精选】

四川人嘴里的“宝器”究竟是啥子宝贝 | 四川方言

四川人嘴里的“老几”到底是老几?| 四川方言

从恭祝长寿到骂人杂种,四川方言“龟儿子”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