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多项临床试验!期待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用药

近日,2022欧洲皮肤病与性病学会(EADV)年会刚刚落幕,本着“传播皮肤最强音、打造学术新风尚”的初衷,医学界品牌栏目《皮肤青委带你看EADV 2022》精选了EADV 10节最热、最新的报告由10位来自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的青年委员讲解。其中,来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党宁宁教授以《玫瑰痤疮局部和全身最新治疗情况》为题,深入解读了EADV精彩内容。

各亚型特征潜在重叠,

精准诊断是治疗大前提

党宁宁教授,玫瑰痤疮治疗的前提是精准诊断,目前玫瑰痤疮根据症状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ETR):主要特征是血管性(面部潮红、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

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PPR):主要特征为炎症性病变(丘疹和脓疱)。

鼻赘型玫瑰痤疮(Phymatous):鼻肥大常表现为鼻赘,即鼻翼膨大、凹凸不平、软组织肿胀。

眼型玫瑰痤疮(Ocular):主要特征包括睑缘炎、巩膜炎、睑板腺功能障碍、结膜瘢痕和角膜血管形成。

玫瑰痤疮治疗最好的方法(玫瑰痤疮局部和全身最新治疗情况)(1)

图1 玫瑰痤疮分型

其中,各亚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特征存在潜在重叠。此外,如寻常痤疮、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类癌综合征、慢性光化性皮炎、蠕形螨病、皮肌炎、嗜酸性肉芽肿、光敏性药疹、多形性日光疹等疾病都可以产生面部潮红、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需要对该类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免误诊。

表1 玫瑰痤疮鉴别诊断

玫瑰痤疮治疗最好的方法(玫瑰痤疮局部和全身最新治疗情况)(2)

此外,还需对不同严重程度的玫瑰痤疮,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推荐低剂量异维甲酸治疗(0.3mg/kg)治疗Ⅱ型玫瑰痤疮患者。卡维地洛6.25mg,一天2次超适应症治疗可改善面部潮红和红斑。严重的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可口服抗生素治疗,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多西环素、红霉素、赖甲环素和氧四环素等。

推陈出新的全身治疗,证据等级是关键

对于全身治疗而言,药物的选择与应用都是大学问,需要循证医学证据予以指导。党宁宁教授分享的玫瑰痤疮的管理指南中提到,目前可用的治疗方法和推荐级别:

A :≥1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没有重大的设计缺陷。

B:前瞻性临床试验(≥20名参与者)。缺乏充足对照或缺乏另一个关键因素。

C:小型试验(<20名参与者)。具有显著设计局限性的临床试验。病例报告(超过≥20例病例报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D:病例(≥5名参与者)。

E:病例报告。病例(<5名参与者)。

玫瑰痤疮治疗最好的方法(玫瑰痤疮局部和全身最新治疗情况)(3)

图2 玫瑰痤疮治疗方法和推荐级别[1]

党宁宁教授指出,文献表明,低剂量多西环素40mg/天与100mg/天相比,对玫瑰痤疮有相似的效果,而且副作用更小,证据等级:A级,推荐Ⅱ型玫瑰痤疮患者口服四环素。

此外,也有多项研究评价了阿奇霉素对治疗玫瑰痤疮的有效性[2]。口服阿奇霉素、克拉霉素(证据等级:B)的疗效并不逊于和多西环素,然而多西环素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更高。虽然伊维菌素也可用于治疗Ⅱ型玫瑰痤疮,然而证据等级是D,仍需更多临床试验及循证医学证据予以指导[3]

维甲酸有抗炎特性,一些研究证实治疗玫瑰痤疮的效性和安全性,但在临床应用中应该考虑副作用。研究表明,口服异维甲酸与0.025%的维甲酸乳膏相比,改善得更快,在减少玫瑰痤疮症状方面比安慰剂、局部使用维甲酸和多西环素更有效,推荐低剂量异维甲酸治疗(0.3mg/kg)治疗Ⅱ型玫瑰痤疮患者[4]

此外,党宁宁教授提出,针对特定的特征进行联合治疗是实现有效治疗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对于重度或多发的玫瑰痤疮患者。诸如外用甲硝唑 口服强力霉素40mg、外用伊维菌素 口服强力霉素40mg等联合治疗的相关临床研究也在逐步更新。羟氯喹广泛用于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初步研究表明羟氯喹对玫瑰痤疮有改善作用。亦有苏金单抗、Erenumab、利福昔明等新兴药物在研究中[1,5]

1%盐酸羟甲唑啉乳膏,减少反弹性红斑!

近年来,随着玫瑰痤疮基础研究的不断更新,局部治疗相关临床研究也在不断推进,党宁宁教授分享道,伊维菌素可通过抗炎、抑制细胞因子、抑制蛋白酶、抑制AMP、抗血管生成、减少蠕形螨等途径改善玫瑰痤疮。一项为期12周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用伊维菌素乳膏治疗,炎症病变存在持续改善。研究显示,使用伊维菌素乳膏的炎症病变中位数减少75%,安慰剂中位数减少50%(P<0.001)。

与 0.75% 甲硝唑乳膏相比,1%伊维菌素乳膏对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疗效卓越[6]。溴莫尼定凝胶、1.5%米诺环素泡沫在中度至重度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的3期试验中显示很好的疗效。1%盐酸羟甲唑啉乳膏是一种ɑ1/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之前作为鼻腔喷雾剂使用,也可用于玫瑰痤疮的局部治疗,且红斑反弹相对较少[3,7]

此外,党宁宁教授特别分享了眼型玫瑰痤疮的管理与治疗。首先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诱发因素。局部使用红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甲硝唑都具有一定疗效,近期,已更新外用环孢素A、伊维菌素的相关临床试验[3]

总结

玫瑰痤疮治疗最好的方法(玫瑰痤疮局部和全身最新治疗情况)(4)

图3 玫瑰痤疮治疗新进展

最后,党宁宁教授总结了玫瑰痤疮治疗的最新进展,多个药物的相关临床试验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展中,期待更多相关证据以指导临床用药。

专家简介

玫瑰痤疮治疗最好的方法(玫瑰痤疮局部和全身最新治疗情况)(5)

党宁宁 教授

医学博士,生物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 Anzengruber F, Czernielewski J, Conrad C, et al. Swiss S1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rosacea[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7,31(11):1775-1791.DOI:10.1111/jdv.14349.

[2] Del R J, Schlessinger J, Werschler P. Comparison of anti-inflammatory dose doxycycline versus doxycycline 100 mg in the treatment of rosacea[J]. J Drugs Dermatol, 2008,7(6):573-576.

[3] Clanner-Engelshofen B M, Bernhard D, Dargatz S, et al. S2k guideline: Rosacea[J]. J Dtsch Dermatol Ges, 2022,20(8):1147-1165.DOI:10.1111/ddg.14849.

[4] Chu S, Michelle L, Ekelem C, et al. Oral isotretinoin for the treatment of dermatologic conditions other than acn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iscussion of future directions[J]. Arch Dermatol Res, 2021,313(6):391-430.DOI:10.1007/s00403-020-02152-4.

[5] Fowler J J. Combined effect of anti-inflammatory dose doxycycline (40-mg doxycycline, usp monohydrate controlled-release capsules) and metronidazole topical gel 1% in the treatment of rosacea[J]. J Drugs Dermatol, 2007,6(6):641-645.

[6] Fowler J J. Combined effect of anti-inflammatory dose doxycycline (40-mg doxycycline, usp monohydrate controlled-release capsules) and metronidazole topical gel 1% in the treatment of rosacea[J]. J Drugs Dermatol, 2007,6(6):641-645.

[7] Schaller M, Kemeny L, Havlickova B, et al. A randomized phase 3b/4 study to evaluate concomitant use of topical ivermectin 1% cream and doxycycline 40-mg modified-release capsules, versus topical ivermectin 1% cream and placebo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rosacea[J]. J Am Acad Dermatol, 2020,82(2):336-343.DOI:10.1016/j.jaad.2019.05.063.

本文首发:医学界皮肤频道

本文整理:范智华

本文审核:党宁宁教授

责任编辑:香菜

更多皮肤科临床知识,哪里学?

你想看的,医生站App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