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辽源供暖室内温度规定(早年辽源人防寒取暖措施)(1)

解放前,辽源冬季天气特别寒冷,气温经常在零下三十二、三度左右,最低达到零下三十五、六度。那时一到冬天,北风呼叫,大雪横飞。城外大雪齐腰没膝,交通堵塞。城里又深又厚的积雪使人早晨推不开门,上不了街。待太阳一出来,可见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清除积雪,人们冻得跺手又跺脚。当年寒冷的天气,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不便。为了使人不受严寒的伤害,那时人们采取了很多防寒取暖措施,保证了人们平安度过冬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回忆当年人们的防寒取暖措施有如下几种:

一、草房火盆子。当年辽源城里草房多,这种房子举架矮,是用大块土坯或秧搅泥砌成的墙,一般墙厚两尺半,再用一尺多厚的谷草苫成房盖,窗口小木头框,窗户纸糊在外,再加上有两层门,里边是木门,外边是风门子。多数人家还都在房子的外边,用秫秸夹一圈杖子做院墙来防风保暖。每年入冬前,人们都给墙抹上一层新泥,越抹墙越厚,房子一年比一年暖和。这种泥墙草盖的坯草房隔寒保温效果极好。这种房子里边有热呼呼的坑,在炕上还生一个火盆子烤屋子,住在里边非常暖和。有时一天不烧火,屋子里边都不冷,是当年人最喜欢住的一种房子。为了防火,草房的烟筒不在房上,而是在院子里垒一个和房子一边高的土烟筒,不管冬天夏天,不犯风不倒烟非常好烧。这种房子夏天酷暑热浪打不透,夏天不热。冬天寒风吹不透,冬天暖和。基本上是冬暖夏凉,两全齐美的房子。

二、里生外熟的小门楼。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要把房子盖得好一些,让它举高一些,屋子里边亮一些,于是就出现了一种里生外熟的房子。这种房子的墙,里边是用土填垛的,外边是用砖砌成的,它既保温又整齐美观。多数人家还在房门外砌一个防风的小门楼,冷风进不来,热气出不去,保温效果极好。

三、三火一炉子。早年辽源人家家都住火坑,基本上没有住火坑的人。火坑有直洞子(亦称死洞)和花洞子两种。烧火以后全炕都是热呼呼的,有什么腰酸腿疼的寒病都能给你烙好养了,睡火炕不做病还治病是它的最大优点。那时孩子老婆热炕头被认为是一种享受,坐在热炕头上都不想抬屁股。为了使屋子暖和,很多人家还都在屋子里砌一道火墙,用生炉子走火墙,让火墙散热的方法来提高屋子的温度效果很好。为了使房子更暖和,有的人家还砌火地,也就是把屋子里的地砌得和炕洞子一样,在屋子外边的墙下生一个炉子烧火,让烟火从火地里走,从下边往上边烤屋子,使屋子上下全暖和。当年家家屋里还都生一个火炉子,有铁的,有用砖砌的。那时生炉子走火坑、火墙、火地的房子、屋子里火洞洞的热呼呼得并不比现在的暖气楼差。

在那落后的年代里,没有现代化的取暖保温设施,我们的先人采取了这些措施,即使外边是冰天雪地,屋子里也总是暖烘烘的,使他们战胜了严寒,安安全全地度过了那漫长而又酷冷的冬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