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打开一扇门你都出卖自己的灵魂(世界总有一扇门会为你打开)(1)

在心理学名著《心流》中看到一句话:宇宙初创之时,就没有以人类的安逸舒适为念。

一个冷酷的真相是:人的欲望、期待并没有纳入我们生存环境的计划和安排,所以,我们经常被它击打得措手不及。

知道了这个事实,生活很难,大家过得不容易,就好理解了。

我们观察一下周围,大家虽然艰难,而并非无路可走,有时似乎身陷绝境,却又峰回路转。一件事情干不下去了,换个方式又复活了。

这说明人生实苦,不等于就是苦到底,事态是可以转变的。

《心流》作者米哈里在书中说:

在所有美德当中,首推把困境转变为乐趣盎然的挑战的能力,而这也最有用,求生时最不可或缺,且最有可能改善生活品质。

人生在世说到底就是人与世界的相处,其中不乏是它出题,我们应对。但这种博弈绝不是你死我活,而是相互接纳和适应。

当我们不回避、不放弃,去真诚体验和付出,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1

并非心甘情愿的事,也会得到馈赠

那年因为举家搬迁定居在新的城市,我需要找到一份工作。

到人才市场走了一圈,心里凉了半截。招聘的年龄要求几乎都在35岁以下,甚至更年轻。而当时我已经40岁,也没有什么可以被破格录用的特殊才能。

我的条件有什么可去的岗位呢?我发现是销售岗位,特别是私企需求较多,对年龄和学历没有什么硬性要求。

我之前的工作多是和文字有关,一想到做销售头就很大。我自以为不擅长与陌生人打交道,出去推销产品更是难以启齿。

但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接受这个现实。按照一个招聘广告的要求,我仿写了一个营销策划活动方案,没想到很快有了回音。

这是一个只有夫妻两个人的小公司,他们的招聘广告很少有人回应,真正专业的销售人员根本看不上眼。

虽然我是一个白丁,却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尊重。他们任命我做销售经理,从写广告词、起草营销策划案到具体实施,把销售业务从头至尾走了一遍。

从此我正式踏入了销售人员的行列,后来的应聘就容易了。

我还遇到过一个场景令我受宠若惊。我去一个企业应聘,因为对他们的产品缺乏信心,就想退了。但是企业负责人极力劝说我留下,他说看重我的是,客户会相信我说的话。

在素不相识的专业人员口中,我听到令自己都陌生的一句评价,这是生活对我最高的奖赏。

正如《心流》一书中说的:某些违反我们意愿、不得不去做的事,逐渐也会呈现它固有的报偿。

有些事情我们起初不想干或者认为自己不能干,有可能是我们并不了解这项工作,同时也不了解自己。一旦我们和它建立起联接,会颠覆原来的一切,会给自己开辟更广阔地发展平台。

2

每一种选择,都各有所得

邻居王哥是八十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学的建筑机械专业,按现在的话说法就是赶上了风头。当时国营机械制造企业发展势头正劲,年轻人都以进入这样的企业为荣。

毕业后,他如愿进入一家大型国营机械制造企业做了工程师。

十几年后国营企业转制,技术部门整个被裁掉,他们这些工程技术人员需要重新谋生。

同事、同学们大都认为机械行业不行了,纷纷重新寻找出路,转行另谋他就。

王哥重新审视自己,好像除了机械啥也干不了,于是去私营机械企业应聘技术工作。结果被老板呼来喝去,在技术理念上也冲突不断。

不被重视又找不到用武之地,在家乡没有更好的出路,他决定去更大的世界闯一闯,45岁这年加入了北漂一族。到北京以后,把自己的简历递到了一个国有大公司。

主考官看到王哥的简历后,免去所有的面试、笔试程序,直接表态录用,感觉捡到了一块宝,像他这样有二十年专业经验的人实属难得。

在他五十岁时,被公司任命为设备监造的主管,独当一面,从此繁忙奔波在全国各地的生产现场。

一次在车间检查设备质量,他凭肉眼就看出设备的钢板厚度不够,生产厂家立即承认失误,立即纠正。设备的误差、瑕疵基本都逃不过他的慧眼。

他现在已经65岁,仍然被公司持续聘用,领导至今找不到合适人选来替代他。

任何专业都有风口,但没有永远的风口。有人跟着风口走,等风口过了再找其它的风口,这是一种活法。

而像王哥这样一门心思扎在自己选定的专业领域,不管外界环境有什么变化都一如既往。他用一生伴随机械行业的起落,与行业的发展一起成长。

对风向不敏感,把宝贵的时间全部用在选中的领域,走得最远,收获的也更多。

3

没有真正的绝路,只有等待发掘的契机

听上海的朋友讲过他们小区珍珍姑娘的故事。

农村姑娘珍珍今年初去上海创业,在接近市中心的地段租了间小门市,开了水果店。

水果店开业不到两个月,她接到社区通知,因为疫情要求闭店4天,她居住的小区也同时封闭。

她关店等待四天后开业,而得到的是继续封闭的消息。

小店开业的热度还没起来,就遭遇不知具体时间的闭店,给她的打击可想而知。

闲着无事可做,她报名做了志愿者,负责通知居民做核酸,为各家各户送快递上门,配合社区作各类服务工作。

很快她得到信息,因为快递运力不足,居民们开始张罗团购生活必需品。

她迅速行动,主动做了小区水果群的群主。每天在群里发布新鲜水果的信息,详细介绍品质和价格,收集大家采购订单。

原来她进城开店的想法很简单,只是开个小店卖水果,并没有网上销售的计划。而这次团购,给她带来线上销售的机会。

她的店开在小区对面,原来忙于店里销售,和小区的居民并不熟悉。小区封闭后,大家反倒熟络起来,邻居们成了她的固定客户。

做志愿者工作时,她了解到各家各户的家庭成员结构。有独居老人,腿脚不方便的,她就送水果上门,更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解封以后,她线上线下一起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大家都说她因祸得福。

《心流》中有这样的论述:

遭受打击未必就是与幸福绝缘,人在压力下的反应,往往决定他们是否能转祸为福,或只是徒然受苦受难。

遭遇闭店,没有收入,她没有怨声载道、悲观失望,而是积极参与社区工作,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跟大家结下了好人缘,也及时了解到大家的需求,第一时间抓住机会。

4

结语

曾看过对画家薛松的专访。薛松大学毕业后一度很迷茫。他说:中国古代山水、书法的成就登峰造极,给当代艺术家很大压力。

为了创作出有个性特点的作品,他全身心学习研究,苦于始终没有突破。

一次他的工作室意外着火,烧毁了室内所有物品包括他的画作。面对焚烧过的碎片和残骸,他感觉冥冥之中找到了一种艺术语言,就是把物质焚烧的效果运用到绘画中,这种视觉效果是纯粹用油画、国画技法难以达到的。

他从此找到和确定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建立了焚烧、拼贴、重建、破坏循环往复的创作流程,形成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

画家在火灾现场发现了新的创作思路,这应该是偶然事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是他对艺术创新的孜孜以求,才在恰当的时机得到生活的奖赏。

生活一时没有按照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不是环境不对,也不是我们自己不好。这时需要启动深度思考,把自己和世界的互动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可能性,进行一次复盘。

生活给我们的表象不一定就是真相。

看似处于劣势的时候,可能正是发掘自己潜力的时候;眼见风头不在的时候,可能正是积蓄自己实力的时候;遭受生活重击的时候,可能正是新契机即将出现的时候。

顽强生存、用力生活,只要你永远在路上,生活总有一扇门会为你打开。

END

作者:矢之乔,在写作中追求终身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