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真抓实干决战决胜)(1)

光山县槐店乡晏岗村司马光万亩油茶园基地内,村民们正忙着为油茶剪枝。近年来,该县把发展油茶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带动近30万农民增收致富。资料图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运海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真抓实干,才能决战决胜,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何为真抓?真抓就是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何为实干?实干就是目标实、措施实、效果实。

因为真抓实干,我省脱贫攻坚才能取得这样辉煌的成绩——6年来,我省53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9484个贫困村实现退出,651.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唯有真抓实干,我省才能实现这样的庄严承诺——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确保到2020年我省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人民一起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目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倒计时”和“冲刺期”。我们必须有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倾心、倾情、倾力做工作,扑下身子埋头实干,用真抓攻坚克难,以实干成就梦想,奋力跑好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补短板

攻克最后的“堡垒”

2020年新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家主席发表新年贺词时指出:“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的讲话如同一道动员令,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同时,也指明了真抓实干的方向——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能否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就看贫困地区这块短板是否完全补齐、是否补得扎实牢靠。

经过数年的努力,我省贫困地区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大大缩小,短板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短板仍短的现象依然存在,贫困群众返贫致贫的风险依然存在。

聚焦短板,对症下药,才能补齐短板、打牢基础,攻克最后的“堡垒”。如今,我省要聚焦的短板在哪里?

——“三山一滩”地区依然是我省最大的短板。

大别山区、伏牛山区、太行山区和黄河滩区是脱贫攻坚主战场,是贫困地区的“硬骨头”。值得欣慰的是,今年我省向“三山一滩”地区下达中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5.98亿元,占全省专项扶贫资金总量的78.35%。

去年视察河南时提出,“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我省出台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设立大别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基金,全力支持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聚焦重点县村攻坚。

今年对剩余贫困人口超过5000人的20个县(市、区)和未脱贫的52个贫困村,实行财政投入、金融扶贫、土地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倾斜支持。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攻坚。扶贫先扶智。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确保全省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

彻底阻断因病致贫路径。持续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清零”成果,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90%左右、大病救治率100%,贫困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率100%。

让贫困群众住上安全的住房。今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危房存量逐户排查鉴定,全面完成1.89万户存量危房改造任务。

——聚焦特殊贫困群体攻坚。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3860元提高到4260元,提高了享受特困兜底的“病残”“孤老”“弱小”等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

真抓,就是要抓这些短板。只要补齐短板、啃下“硬骨头”,实现脱贫攻坚由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指日可待。

啃“硬骨头”

让脱贫攻坚的质量更高

今年6月8日至10日,在宁夏考察时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4年前的7月19日,同样是在宁夏,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考察时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我向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的所有建设者、劳动者表示敬意。民族复兴事业前途光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们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不断取得一个个丰硕成果。”

幸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依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奋斗出来的。只有实干苦干,脱贫的步伐才能更快一些,脱贫攻坚的质量才能更高一些。

实干,贵在一个“实”字。打脱贫攻坚战,实打才有胜算;啃“硬骨头”,实干方能破局。搞繁文缛节,看起来忙忙碌碌,但不解决实际,群众怎会认可?做表面文章,耍花拳绣腿,对推进脱贫攻坚有什么意义?要啃下“硬骨头”,必须“实”字当头、“干”字为本。

——目标“实”。坚持实事求是,合理确定脱贫目标,不好高骛远,不急于求成。

一口吃不成胖子。大到一个区域,小到一个贫困家庭,要想实现脱贫,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太高,难以实现,就可能搞虚假脱贫、数字脱贫。

嵩县黄庄乡三合村曾经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如今是远近闻名的“手绘小镇”,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和美术爱好者前来游玩、写生。村干部说,没有其他妙招,就是实打实地干。这个村有两个农民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奖。

——措施“实”。精准施策、靶向治疗,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脱贫攻坚必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高质量实现脱贫。

周口市淮阳区王店乡刘老家村是豫东一个普通的平原农村,没有任何资源优势。淮阳区市场监督局的刘明到村里任第一书记后,把发展种养专业合作社作为实现脱贫的主要措施来抓。经过5年的努力,村里已经发展7家专业合作社,带动2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效果“实”。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决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说一千道一万,脱贫攻坚的最终目的是“效果实”,贫困户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只有实打实的脱贫,才是高质量的脱贫,才不会返贫。

新县周河乡西河湾村村民王家梅从小就会用俗名叫“观音树”的腐婢的叶子做“观音豆腐”。过去,西河湾村是个贫困村,王家梅家也是贫困户,她空有好手艺,没有用武之地。如今,西河湾村已经成为全国有名的乡村旅游点,今年“十一”长假期间,每天的游客上万人,她家光卖豆腐每天就挣1000多元。去年她挣了七八万元,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她说:“我是靠自己的双手干出来的,再返贫是决不可能了。”

对贫困户而言,他们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帮扶行动,是脱贫致富的真点子、好措施。精准脱贫必须念好“实”字诀,不抓实,再好的蓝图也只是一纸空文,再好的政策也无法真正惠及群众。

实践证明,只要各级干部坚持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群策群力,就一定能带领群众找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端正政绩观

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

早在2013年在河北调研时,就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

这一论述一针见血点出了形式主义的本质,同时也提供了解决形式主义的“良方”。力戒形式主义,就要对症下药,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强化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把被权力利益扭曲的政绩观矫正回来,筑牢克服形式主义的思想根基。

贫困不可怕,怕的是假脱贫、虚扶贫,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遗祸无穷。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我待,帮扶群众致富提升政绩,原本无可厚非。如果是真抓实干,带领广大百姓致富奔小康,这样的政绩不仅经得起考验,还会让民众一致称赞。相反,不思进取,挖空心思寻找“捷径”,扶贫“大包大揽”,只能让贫困群众“被脱贫”“被小康”。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跳出“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官”的小格局,把“中央看什么”“人民群众要什么”和“自己做什么”结合起来,树立“久久为功”之念,真抓实干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唯此,打赢脱贫攻坚战才指日可待,党群、干群的关系才能更加牢固。

人民群众需要什么?

需要的是熟悉的闺女的脚步声。内黄县马上乡赵信村驻村第一书记安艳芳经常入户走访调查,村民都熟悉了她的脚步声。尤其是80多岁的吕麦凤老人听到脚步声就到门口迎接。老人说:“听到脚步声,就知道闺女到了。”

需要的是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卢氏县横涧乡畜牧村党支部书记雷章有本来在县城开牛肉汤店。看到家乡贫穷,他毅然返回家乡,动员带领乡亲种植丹参、连翘等中药材,实现全村脱贫致富。如今,雷章有已经被任命为横涧乡副乡长。

需要的是激发自身的内生动力。鹿邑县高集乡解庄村贫困人员张艳伟腿有残疾,想通过种大棚蘑菇脱贫。在村党支部的协调下,两个做生意的同乡共同捐助5万元,帮他建了一个蘑菇大棚。这个昔日天天躺着睡觉的人,如今天天在蘑菇棚中忙活,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在全省脱贫攻坚战场上,活跃着一大批像安艳芳、雷章有这样的基层干部。他们行走在大山深处的崎岖小路上,奋战在黄淮平原的田间地头,心里装着人民,真抓实干,当好群众的贴心人、脱贫的带头人,以自己的干劲和精神,激励着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奋发图强,决心依靠自己的双手脱离贫困,创造美好的未来。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和压倒性胜利,只要继续真抓实干,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原大地上兑现时代的庄严承诺。

编辑:彭长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