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国元证券,贺茂飞)

1.芯朋微:本土电源管理 IC 龙头企业

1.1 聚焦电源管理芯片

芯朋微以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的研发与销售作为主营业务,采用 Fabless 模式,专注于产品的市场开拓和设计研发。公司自 2005 年成立以来,坚持以标准化电源管理 芯片为主要产品,不断拓展应用领域,致力于实现进口国产替代。

电源管理芯片主要负责电子设备所需电能的变换、分配、检测等管控功能,其优劣 直接影响电子设备的整体性能。电源管理芯片按应用领域划分:

1)家用电器类芯片主要负责家用电器中电能的转换、分配、检测等电能管理职责, 通常包括 AC-DC 芯片、DC-DC 芯片、栅驱动芯片等类型。

2)标准电源类芯片主要负责各类外置适配器、充电器的电能转换,通常包括 AC-DC 芯片、PFC 芯片、PFM/PWM 控制芯片等类型。

3)工控功率类芯片主要负责工业设备和直流电机的电能转换、分配、检测等电能 管理职责,通常包括栅驱动芯片、AC-DC 芯片、DC-DC 芯片等类型。

2020 年公司战略调整,聚焦于家用电器类、标准电源类和工控功率类三大类应用 系列产品。目前公司电源管理芯片共计超过 700 个型号,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移 动设备以及其电源适配器、智能电表、工控设备等电器设备。家用电器类产品近三 年销售占比分别为 37.92%、42.31%、42.51%,占比逐年增高,是销售额最高的产 品线。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1)

公司家电类 AC-DC 产品可分为低功耗、高集成、高耐压宽输出等不同系列,主要应用于各类生活家电、厨房家电、健康护理家电、白电、黑电等,客户包括美的、 格力、飞利浦、苏泊尔、九阳、莱克、老板、小米等知名企业。公司在家用电器芯 片领域深耕十余年,致力于实现进口替代,系列产品的性能与品质皆可以比肩国外同类芯片水准,且集成度更高,已经获得众多知名下游厂商的认可,销售收入持续增长,

公司标准电源类产品主要有五级能效 AC-DC 电源芯片系列、六级能效 AC-DC 电 源芯片系列、大电流快速充电器内置电源芯片系列等,主要终端客户为创维、中兴 通讯、华为、茂硕电源、海康威视等企业。标准电源类产品主要应用于各种电子设 备的适配器、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器以及中大功率照明适配器等。公司于 2010 年开 始布局标准电源芯片市场,定位成熟市场的中高端产品,持续研发推出符合最新能 效标准的产品,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公司工控功率产品主要为 AC-DC 芯片和栅驱动芯片,具体应用品类包括工控设备、 智能电表、智能断路器、电网集中器等,目前主要客户包括正泰电器、盛帆股份、 威灵电机、大洋电机、京马电机等行业标杆企业。工控功率类芯片属于高毛利率的新兴成长市场,行业技术门槛较高,公司自 2013 年开始持续投入工控功率类芯片 的研发,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1.2 三大产品线协同构筑公司业绩

核心技术平台不断升级,产品线扩展带动收入稳健增长。公司自成立之初开始专注 于技术平台的开发,并且在十余年内持续投入,以保证核心技术平台的先进性,目 前已升级至第四代“智能 MOS 数字式多片高低压集成平台”。依托该核心技术平台, 公司不断拓展新的产品线,扩大产品的下游应用范围,从而实现收入的稳健增长。 2020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2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8.11%,21Q1 营收为 1.43 亿元,同比增长 125.99%。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2)

家用电器类芯片产品持续放量,标准电源销量增速接近 80%。公司在家用电器领域 深耕十余年,基于公司在小家电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前期积极的市场布局,2020 年公 司开拓大家电市场客户进展顺利,取得较大突破,同时受益于国内家电海外出口量 增长,家电行业类产品持续成长放量。2020 年,家用电器类芯片营业收入为 1.83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8.73%,占总营业收入的 42.52%。公司自 2010 年开始布局标准电源市场,定位成熟市场的中高端产品。近年来,公司在机顶盒、网通、手 机等市场的适配器电源管理芯片销售额持续增加。2020 年标准电源类芯片营业收 入为 1.67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79.82%,占总营业收入的 38.91%。工控功率类 芯片属于高毛利率的新兴成长市场,公司自 2013 年开始投入研发,销售额稳定增 长,2020 年芯片营业收入为 0.53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7.11%,占总营业收入的 12.31%。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3)

公司利润稳定增长,毛利率保持平稳。2018 年至 2020 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 0.54 亿元、0.67 亿元、1.00 亿元,三年来持续增长,2020 年增速高达 50.73%。2021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 0.30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29.35%,增速进一步提高。 2017 年至 2019 年,公司毛利率稳步增长,2020 年由于标准电源类产品毛利率与 其他产品线相比较低,该产品线销量增长,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略微下降至 37.69%。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4)

1.3 公司重视研发,技术升级保持产品优势

公司已积累多项核心技术,2020 年度获得新增授权专利 9 项,新增集成电路布图 设计 8 项。公司以创新研发为发展基石,注重功率集成电路的工艺、器件、电路、 封装、测试的全技术链创新。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研发与经验积累,公司目前主要形 成了 15 项核心技术,其中 5 项为国际先进水平。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司 累计取得国内外专利 73 项,其中发明专利 61 项,另有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80 项。

高低压集成技术平台为研发创新的坚实基石。公司自成立之初开始专注于技术平台 的开发,该技术平台不断迭代更新,目前已升级至第四代“智能 MOS 数字式多片 高低压集成平台”。依托该核心技术平台,公司多次在国内率先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 的新产品,不断拓展新的产品线,扩大产品的下游应用范围。

高比例研发人员以及持续高研发投入是公司的创新驱动力。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研发人员共 158 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 75.24%。2018 年至 2020 年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分别为 0.47 亿元、0.48 亿元和 0.59 亿元,不断增高,平均占公 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14.31%。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5)

2.快充家电双驱动,下游发展拉动市场需求

2.1 大功率时代来临,未来市场可期

快充技术发展源于手机续航需求,预计 2022 年仅手机快速充电头配件市场将超 4000 亿元。在 2007 年苹果公司首次推出 iPhone 之前,功能机时代的手机大多屏 幕小、无法连接互联网、有着可拆卸电池、并且续航能力持久。随着十几年来的飞 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屏幕不断变大,功能越来越多,耗电量也随之增大。由于追求 更加轻薄的体积,手机的续航能力无法通过单纯的增大电池体积提升,因此厂商的 目标转向缩短充电时间,快充自此进入市场视线之中。由于智能手机更新迭代速度 较快,快充技术也随之迅速发展,充电功率不断提升。

快充手机价格不断下沉,渗透率不断提高。京东商城千元机畅销排行榜显示,9 款 智能手机中排名前四款的手机都支持不同功率的快充。其中 Redmi Note 9 4G 版以 及 vivo iQOO U3x 售价最低,仅为 899 元。预计不久之后,快充功能将进一步渗透 低价格手机市场。

USB PD 协议整合了主流快充技术,成为统一快充方案的突破口。手机充电器功率 可以通过公式功率=电压×电流计算,由于高电压高电流对技术以及安全性的要求 较高,传统快充技术一般采用高电压低电流或低电压高电流两种方式提高充电效率。 快充技术发展前期,手机厂商各自发布不同的快充标准,协议之间相互独立,对第 三方充电器厂家以及消费者都带来较大不便。2017 年 USB IF 联合高通、苹果等巨 头推出 USB PD 3.0 快速充电标准,最高支持提供 100W 的充电功率。2021 年 5 月 USB PD 3.0 升级为 USB PD 3.1,将支持最高 48V 的电压输出,充电功率同步 提升至 240W。

2.1.1 快充在更多领域推广,公司产品充分受益

快充市场扩张得益于消费电子应用的多样化和人们对充电速度提升的需求。快速充 电市场起步于手机市场,随之逐渐覆盖到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新能 源汽车、电动工具、IoT 设备等其他市场。随着 USB PD 3.1 的推出,快充技术的 功率上限将进一步提升至 240W,预计不久的将来,快速充电技术也将逐渐在电动 工具等市场获得实践。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6)

a. 智能手机

根据 IDC 发布数据显示,2021 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 3.46 亿部,同比增 长 25.5%,随着全球疫情逐渐放缓以及 5G 网络的加速渗透,预计 2021 年全年全 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 13.8 亿部。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7)

手机厂商不断推动快充技术的发展。苹果自 2017 年首次推出 iPhone 8 系列手机后, 目前一共发布了共 14 款支持快充的机型。OPPO 在 2015 年推出主打快充的 OPPO R7 手机,将“快充”这一概念带入了消费者视线之中。小米已经成功商用 120W 有线快充技术,其余国产手机厂家也在逐步推进大功率快充,快充技术已经大幅度 渗透进手机市场之中。

国产快充技术发展迅速,小米率先实现 120W 功率快充商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厂 商在不断突破快速充电的功率上限,从 20W、30W、65W、直至百瓦以上。2019 年初小米发布 100W 快充技术,随后在 2020 年 8 月全球首发 120W 有线秒冲技术。 今年 5 月份,小米正式宣布采用 20V/10A 的 200W 快充技术已经成熟,并保证安 全性。OPPO 的 125W 快充方案也已经进行到了最后测试阶段。预计未来将有更多 厂家快充功率突破百瓦瓶颈。

手机厂商取消随手机配送原装充电器将刺激快充配件市场放量。2020 年,苹果公 司宣布取消配送 iPhone 12 系列的原装充电器。根据市场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统计的数据,iPhone 12 系列历时 7 个月全球累计销量突破 1 亿部,导致 快充配件市场的高速率增长。随之小米公司也紧随其后宣布取消配送充电器,我们 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厂商采取相同的政策。这意味着更多换机的消费者将需要自行购 买配件,将推动快充配件市场的爆发。

b. 平板电脑

疫情改变生活办公模式,平板电脑出货持续增长。2020 年下半年,由于新冠疫情 蔓延,远程办公以及网上授课成为主流,刺激消费者对大屏幕电子设备的需求,带 来了平板电脑市场的复苏。Strategy Analytics 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平板电脑出 货量为 1.89 亿台,同比增长 17.6%,自 2014 年之后首次出现正增长;据 IDC 数据 统计,2021 年一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达 67.6%,约 0.63 亿台。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8)

平板电脑电池容量较智能手机更大,对快充的需求意愿更强。更大的显示屏幕,使 得平板电脑耗电量远高于智能手机,同时平板电脑更大的体积也为大容量电池提供 了空间。苹果公司 2021 推出的最近款 12.9 英寸的 iPad Pro 的电池容量约为 11000mAh,而普通智能手机的电池容量一般在 4000mAh 左右,因此平板电脑配 备的充电器也普遍具有较高的功率。平板电脑出货量增长以及未来产品的保有量在 不断刺激快充市场技术进步。

c. 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出货较为稳定,疫情影响之下市场反弹。根据 IDC 统计显示,2010 年 之后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水平较为稳定,整体趋势略有下降。2020 年受到疫情影响, 全年出货量大幅度回升至 2.23 亿台,为十年内最高水平。预计 2021 年全年出货量将进一步提升至 2.77 亿台。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9)

笔记本电脑适配器有望逐渐被快充充电器替代。传统笔记本电脑所配备的充电器一 般具有较大的体积和重量,不方便携带,并且有各种不同的接口配置,通用性较差。 随着快充技术的不断推进,尤其是 GaN 等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快充技术逐渐可以 满足笔记本电脑所需功率。同时 USB-C 接口在笔记本电脑产品中渗透率的不断提 高也将进一步带动快充技术在该市场中的普及。

d. 其他细分市场

显示器:随着音视频信号开始支持通过 USB-C 线缆传输,电脑的 USB-C 接口可以 直接与显示器相连,同时为显示器提供电力支持,显示供电将通过一根线缆完成。 这将进一步提高支持快充的电源管理芯片在显示器市场的需求。

新能源汽车:汽车作为消费者独特的“移动电源”也在逐渐用 USB-C 接口替代传 统的 USB-A 接口。假设每辆新能源汽车配有 3 个 USB-C 快充接口,仅特斯拉 Model 3 这一款车型每年就将使用超过 100 万套快充芯片。新能源汽车未来将是快充市场 不容小觑的一个细分领域。

电动工具:近年来电动工具逐渐向便捷化、小型化和无绳化发展。根据中国电动工 具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无绳类电动工具的渗透率已经从 2011 年的 30%提升 至 2020 年的 64%左右,其中锂电类工具占比高达 90%。随着未来 USB PD 协议支 持的功率进一步提高,快充技术满足适配电动工具的充电需求。

IoT 设备:疫情所催生的“宅经济”拉动了智能家居市场体量。根据 IDC 预计,2024 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将超过 14 亿台。接口统一、配备大容量电池的智能家 居设备将是未来快充技术应用 IoT 市场的必经之路。

2.1.2 公司集成化快充方案成为爆款,市场占比与海外龙头比肩

一个快速充电头内一般含有三颗芯片,分别是初级控制芯片、次级控制芯片和协议 芯片。初级控制芯片与次级控制芯片是快速充电头 AC-DC 降压环节的核心部件, 大部分快充产品采用同一家供应商的初级芯片与次级芯片,二者搭配组成高集成、 高效的快充方案套片,协议芯片则用于协议识别。

公司目前可以提供初级控制芯片与次级控制芯片。公司的高集成 18W 快充电源方 案 PN8161 PN8307H 获得了倍思、品胜、毕亚兹、飚王、麦多多、坤兴、古石等 数十家品牌和快充电源工厂的采用,产品性能获得客户的一致认可,一度成为现象 级爆款方案。

公司产品在 18W PD 细分市场有较大优势,并在集成化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公司基 于原创的智能 MOS 数字式多片高低压集成平台,不断加大研发力度,陆续开发了 多项高性能电源管理芯片,并且在高集成度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据充电头网统计数 据,在多款热销 18W PD 快充充电器中,采用公司初级芯片、次级芯片的产品比例 皆高达 18%,与行业龙头 PI 一同位居首位。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10)

iPhone12 不再配送充电器的情况为快充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如何 继续提升功率以及如何进一步缩小产品体积成为快充厂商开始关注的新方向。 公司在 2020 年 10 月针对市场推出第二代 PD 快充方案 PN8162 PN8307。第 二代新方案不仅延续了上一代产品的高集成度、性能优势以及成本优势,并且 通过专用封装有效降低了芯片热阻,同时采用QR控制技术降低芯片开关功耗, 解决了小体积充电器 EMC 问题。

华科生近期推出的迷你22.5W 快充充电器,采用了公司AP8268 PN8309方案, 集成度较高,有效压缩了产品体积,成功挑战了 22.5W 充电器的尺寸极限。

GaN 加速渗透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化效应凸显。GaN 是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 拥有极强的稳定性,是目前制作功率器件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基于 GaN 材料制作 的功率器件拥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同时可以实现更小的体积。 合封氮化镓芯片已经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发展趋势,目前 PI 已经成功实现量产。国产 厂家也在积极布局氮化镓芯片市场。公司目前在研核心技术中包括“GaN 宽禁带半 导体电源技术”,并且以达到国外优秀品牌水平为目标,预计未来将主要运用在快 充领域。

2.2 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家电市场保持增长

家电市场创新驱动消费升级,市场将持续增长。随着各家电制造商对家电能效分级 中“低待机功耗”以及家用电器“多功能、小体积”的需求日益增长。“十二五”以 来,中国家电业持续进行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研发能力显著提高,创新产品层出 不穷。国家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大陆家电行业市场规模约为 14811 亿元。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11)

单一家电中通常需要多颗不同类型的电源管理芯片,意味着电源管理芯片的需求增 速将大于家用电器的出货速度。一台家电中通常内置 1-8 颗电源管理芯片,一般而 言,单一家电至少使用 1 颗 AC-DC 芯片,多数家电也因需实现不同的电能管理职 责而使用多颗不同类型的电源管理芯片,包括 AC-DC 芯片(用于交流市电转换)、 DC-DC 芯片(用于二次升降压或电池管理转换)、栅驱动芯片(GateDriver 用于 IGBT 驱动或马达驱动)等,公司的家用电器类芯片均为 AC-DC 芯片,未来,随家电行业 芯片市场国产化替代趋势进一步发展,国产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2.2.1 小家电势头猛烈,公司标杆客户均为行业龙头

疫情催动“宅经济”发展,生活电器市场势头猛烈。2020 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 居家办公以及网上授课成为人们生活主流。骤然提升的居家时间提高了家居产品的 使用率,驱动消费升级。《2020 年中国家电行业年度报告》显示,在全年家电行业 销售因疫情下降时,生活电器逆势增长,成为零售额唯一正向增长的产品大类,同比增幅 18.52%,市场总销售额超过冰空洗等大家电市场。疫情的突发使得消费者 对清洁家电的热情空前高涨,根据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20 年清洁电器市 场规模达到 240 亿元,同比增长 20%。可以预见,各类厨房小家电、生活小家电、 美容个护等产品的热度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轻易减退。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12)

每台生活小家电平均使用 2 至 4 颗电源管理芯片。以扫地机器人为例,平均每台扫 地机器人使用 4 颗电源管理芯片。根据奥维云网(AVC)数据,目前国内城镇家庭 扫地机渗透力约为 6%,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 3.15 亿城镇家庭。可以 得出,全国目前现存扫地机器人大约 2000 万台。以每颗电源管理芯片平均价格为 0.55 元计算,现存扫地机器人的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将近 4400 万元。而国内主流扫 地机器人多使用国外厂家进口的电源管理芯片。面对着小家电市场消费不断升级以 及芯片国产替代效应继续发酵,国内电源管理芯片厂家有着巨大发展机会。

2.2.2 成功跨入大家电赛道,公司受益国产替代红利

根据《2020 年中国家电行业年度报告》显示,2020 年家电行业 50%以上的销售额 被大家电品类占据,总额达到 3062 亿元,销量高达 1.58 亿台。空调、冰箱、洗衣 机和电视等大型家电由于功率较大,需要更多的电源管理芯片,平均每台在 6 至 8颗左右。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测算,2018 年我国白色电器的社会保有量达 14 亿台。 以每颗电源管理芯片价格为 0.55 元进行估算,全国白电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存量就超 过 50 亿元。根据工信部披露的空冰洗产量估算,2020 年新增市场达到 16 亿以上。 国产替代进程将释放被国外厂商占据的市场份额,驱动本土电源管理芯片厂商进一 步开拓市场。

公司近年逐渐切入大家电赛道,发展空间广阔。2017 年,公司针对智能大家电市 场推出高耐压宽输出开关电源芯片系列凭借其在同等功率下耐压裕量更高、方案体 积较小的优势,受到大家电客户的欢迎,销量客观。相较于小家电,大家电需要的 电源管理芯片数量更多,以白色电器(冰箱、洗衣机、空调)为例,平均每台电器 需要 5 至 8 颗电源管理芯片。虽然 2020 年大家电市场受到疫情冲击,但是部分高 端白电销量不降反升,并且在第三季度增速明显。公司产品质素较高、品控较高, 有望继续提升在大家电市场的份额。

募集资金聚焦大功率电源管理芯片。公司在 2020 年公开募集资金 7.22 亿,将聚焦 于对大功率电源管理芯片的研发,项目预计 2022 年上半年之前落地,这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在大家电电源管理芯片行业的优势。

3.芯片自主率低,国产替代正当时

3.1 芯片缺货潮持续,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国产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增长,进口依赖度依然较高。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 费市场,但是由于国内芯片行业生产水平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略微落后,因此对进 口芯片的依赖程度较高。根据海关统计,2019 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超过原油、农 产品和铁矿石的进口额,达到 3,055.5 亿美元,是进口金额最高的商品;2020 年中 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 3500.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6%。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政府不断的政策支持以及率先抗击疫情成功,本土集成电路行业规模在不断扩大。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 年第一季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 1739.3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8.1%。而进出口额贸易逆差依然保持高位,进口国 产替代是必然趋势。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13)

目前国内电源管理芯片市场 80%以上的份额被欧美企业占据,以德州仪器(TI)为首, 该公司为产业创始者,于 1958 年发明集成电路,与 MPS、PI 等海外行业龙头公司 共同占据了国内电源芯片 80%以上的行业市场份额。国内集成电路企业在规模上存 在很大差距,市场占有率较低。产品类别及全系列解决方案提供能力有待进一步提 升,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国内电源管理芯片企业市场份额较为分散,市场呈现充分竞争的格局。公司市场地 位与市场份额属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 AC-DC 芯片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 场竞争力,产品性能可比肩国外同类芯片水准。目前公司终端客户已经覆盖了美的、 华为、创维、正泰电器等多个国内外知名企业,正逐步打破国外企业对国内电源管 理芯片产品市场的垄断。其他国内企业也在继续积极发展国内行业标杆客户,扩大 国内电源管理芯片的市场份额,国产替代率逐步提升。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14)

3.2 产品性能比肩竞品,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公司在家用电器 AC-DC 系列产品和标准电源六级能效产品领域已实现国产替代。公司产品在性能指标方面,与境外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相比已经不存在明显差距, 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公司产品在效率、功耗、集成度和启动时间等性能指标上, 可比肩国外同类芯片水准。

3.2.1 Power Integrations

PI(Power Integrations)公司成立于 1988 年,总部位于美国硅谷,是一家提供用 于高能效电源转换系统的高性能电子元器件的供应商。PI 所推出的集成电路和二极 管可帮助包括电视机、PC、家电、智能电表和 LED 灯在内的大量电子产品设计出 小巧紧凑的高能效 AC-DC 电源。1997 年 12 月,PI 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股票代码 POWI),2020 财年,PI 实现营业收入 4.88 亿美元,净利润 7,117.6 万美元。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15)

PI 公司的产品主要为 AC-DC 管理芯片以及高功率栅驱动芯片,在中国的销售收入占比过半。按照下游应用不同,PI 公司的产品线可分为通信类、计算机类、消费电 子类和工业类,其中计算机类产品占比较低,约为 7%,其余三类产品线占销售收 入水平相似。目前 PI 公司的晶圆主要由罗姆集团蓝碧石半导体、爱普生电子和 X-FAB 半导体代工,并在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由独立分包商进行电源管理 IC 的组装、封装和测试。2020 年,PI 公司总销售收入中 60%以上的收入来自中 国。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16)

2020 年由于研发人员数量增加以及绩效等费用的提高,PI 公司研发投入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有所增加。PI 公司研发团队目前正致力于解决功率输出高达约 500 瓦的 AC-DC 应用、从几千瓦到千兆瓦的栅极驱动器应用以及高达约 400 瓦的电机驱动 应用。提供更高水平的集成和性能。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PI 公司共拥有 450 项美国专利和 360 项外国专利,其中 2020 年新获得了 29 项美国专利和 54 项外国 专利。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17)

2020 年 PI 公司实现毛利率 49.9%,净利率 14.6%。由于利润率较低的产品品类销售增加,2020 年 PI 公司毛利率较 2019 年略有下降。2019 年毛利率受晶圆成本上 涨的影响,较 2018 年略有下降。除去 2019 年由于诉讼和解抵消部分费用对净利率 造成的影响,近年来 PI 的净利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PI 公司费用率较为稳定,与公司水平相比较高。近三年公司费用控制成效较好,费用率逐年下降。虽然 PI 公司在 2020 年费用总额略有下降,同时营业收入出现较大 幅度增长,导致当年费用率相比 2019 年下降 2%,但是整体水平依然高出公司较多。 因此,公司在毛利率整体低于 PI 公司水平的情况下,在 2020 年净利率高出 PI 公 司近 10%,并且逐年上涨。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18)

3.2.2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美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Monolithic Power Systems,简称 MPS)创建于 1997 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荷塞,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为一体,专注于设计 并制造高性能的模拟集成电路和混合信号集成电路产品的高科技企业,尤以大功率 电源管理芯片见长。目前,MPS 全球雇员 2,209 余名。MPS 分支机构遍及美国、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与欧洲各地。MPS 于 2004 年在纳斯达 克上市(股票代码 MPWR),2020 财年 MPS 实现营业收入 8.44 亿美元,净利润 1.64亿美元。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19)

MPS 公司产品分为 DC-DC 芯片和照明控制器,90%收入来源于亚洲市场。MPS 五大产品类别分别为计算和存储类、汽车类、工业类、通信类和消费应用类。其中 和存储类和消费应用类产品是 MPS 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常年在 50%以 上。DC-DC 类电源管理芯片是 MPS 的主要产品,2018 年至 2020 年占总销售收入 比例分别为 92%,94%和 95%。MPS 公司以 Fabless 模式经营,下游客户主要是 第三方分销商、OEM 和 ODM 企业、以及电子制造服务商。2018 年至 2020 年, 亚洲客户的销售收入占 MPS 总收入比例分别为 88%、89%和 91%,其中多数收入 来自中国。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20)

MPS 已分别在中国、西班牙、中国台湾和美国组建研发团队,在模拟和混合信号设计 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MPS 研发团队的研发工作通常针对三个领域:系统架构、电 路设计和实现以及工艺技术。目前,MPS 专注于系统架构的创新、产品组合的拓展 以及模拟电源工艺的研发。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MPS 共有 1,327 项已发布或 正在申请的专利/申请,其中 475 项已在美国发布。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21)

MPS 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稳定。MPS 的晶圆主要在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欧洲等 地区代工生产,并通过在中国大陆建立工厂、测试厂控制成本。2018 年至 2020 年, MPS 公司毛利率分别为 55.4%、55.2%、55.2%,净利率分别为 18.1%、17.3%、 19.5%。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22)

MPS 公司近三年费用占销售收入 20%左右,远高于公司费用率水平。2018 年至 2020 年,MPS 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其他费用总额呈上升趋势。在营业收 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费用总额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趋于稳定,在 20%左右。而公司 近三年虽然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但是费用控制较好,占比逐年下降。因此,在毛利 率水平与 MPS 公司相比较低的情况下,公司净利率水平与 MPS 公司持平。

芯朋微高管(芯朋微专题研究)(23)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