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国倩
通讯员 黄继春 张蕾
实习生 吴思雪
“新学期还可以邀请哪些专家过来讲课?有哪些前沿知识可以更新到课堂上……”8月26日,武汉轻工大学硒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团队的成员们,在会议室里为新学期的通识课《硒学导论》进行集体备课。
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硒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团队由该校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学院院长程水源教授带领学院30余位教师组成。他们致力于解决硒资源精深加工中“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多项科技成果国际领先。团队围绕“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领域,提出“硒 X”发展模式、硒产业4.0时代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八条路径,硒产业规划须遵循的“六向”原则、富有机硒的概念与实践等,取得多项全国第一(或唯一)的骄人业绩。团队引领企业发展,助力恩施硒产业发展节节攀升;推动硒产业发展省级战略落实落地,让富硒茶叶、富硒粮油、富硒水产、富硒果蔬等一批富硒公共品牌走向崛起。近日,该团队入围“荆楚好老师”候选团队。
团队连续9年承办中国科学补硒公益宣传活动
5年解决硒产业“卡脖子”难题
多项成果成为全国第一
团队与“硒”结缘,还要从2015年说起。
2015年7月,武汉轻工大学程水源教授到恩施州挂职副州长,分管硒产业。他发现恩施州硒产品种类多、总量大,但产品附加值低。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是促进恩施硒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支撑硒产业做大做强的有力保证。”在恩施硒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到岗,程水源迅速进入角色。他听汇报,召集相关人员座谈;看基地,了解产业发展规模;捋思路,提出“硒 X”理念。
程水源教授(左一)和专家团队在恩施富硒产品基地调研
走田间、看地头、访企业,两年半时间,程水源调研走访的脚步踏遍了整个恩施州。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由于我国72%的国土面积缺硒少硒,有75%的人群仍处于缺硒的健康风险之中。缺硒,会导致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程水源说,硒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且人体无法自身合成,因此,补硒非常重要。
回校后,程水源便组建团队继续研究,致力于研究植物功效成分精深加工的祝振洲博士成为了团队一员。“土壤中含有的硒多是无机硒,而在富硒土壤中种植出来的植物富含有机硒,安全性高、更易被人体吸收。我们的科研目标是找到聚硒能力强的植物,明确其聚硒能力机理,再将这种聚硒技术应用到其他植物,开发出更多的富硒产品,并对有机硒原材料进行深加工,让硒元素从田园走向餐桌。”祝振洲说。
程水源教授在实验室里
“这是一条没有前车之鉴的路,但我们必须走。光认识‘硒’这个研究对象,我们就花了一年多时间。”祝振洲说,恩施当地的堇叶碎米荠俗称野油菜,是目前世界聚硒能力最强的植物,但该作物对生长的土壤、温度、湿度、光照等要求很高,硒的生物活性在精深加工过程中,也极易被破坏。为了弄清楚野油菜的聚硒机理,团队成员不断往返恩施、武汉两地,调研和考察农民种植情况、企业痛点,寻找富硒动植物和微生物。为了尝试从植物中提取植物有机硒,明确硒对植物的营养成分的影响,团队老师们在实验室一泡就是一天。
程水源教授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在实验中不断调整提取方式、提高提取效率,做完实验又立马进行检测,祝振洲说:“为了得到一个准确数据,我们基本所有实验都在三次以上,重要实验重复十几次也是常事。”刚开始团队只有四五个人,大家除了教学就在做研究。5年时间,团队在壮大的同时,也终于完成了从认识硒到解决硒精深加工“卡脖子”难题的转变,硒产业也从初级富硒农产品延伸到精深加工产品。
近五年,团队全方位地开展硒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品研发、标准制定、功效评价、科学普及等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获各类纵横向项目300余项,承担中国保健协会硒科普分会“科学补硒 健康生活”公益科普宣传活动,多项科技成果国际领先。还先后获批了全国目前硒产业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硒中心;创立了全国最高层次的硒产业技术与健康中国创新平台联盟和全国第一家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学院;设置了全国第一个硒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硕士点,全国第一个涉硒院士专家工作站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第一家具有独立研发检测认证国家级资质的第三方评价办公室。
助力全国硒产业发展
富硒产品从田园走向餐桌
从恩施到武汉,团队与“硒”结缘,更以服务“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为导向,立足富硒功能农业,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共建与合作关系。长期以来,团队仅在恩施就培植10余家涉硒龙头企业,并助力恩施州硒产业总产值从2016年的381.9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19.48亿元;推动硒产业发展省级战略落实落地,富硒茶叶、富硒粮油、富硒水产、富硒果蔬等一批富硒公共品牌正在崛起。
“得益于轻工大团队专家丰硕的科技成果,我们才能实现富硒产品从田园走向餐桌的可能。”湖北国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成德说。
恩施德源硒材料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丛欣说:“从院士专家工作站到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从植物硒蛋白到拳头产品‘硒肽’,从高新技术企业到国家专精特新企业,在轻工大硒团队指导下,德源实现了产品提质和品牌升级,近年来公司在恩施区域已实现综合产值近10亿元。”
不仅是恩施州,团队与全国多个地市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富硒农产品和富硒精深加工产品。目前,已在江苏扬州、江苏盐城、湖北随县、湖北钟祥、湖北浠水、湖北麻城、贵州开阳、湖南湘潭、湖南崀山、山西临猗、四川泸州、四川屏山等地建立富硒产业示范基地,并成功打造出具有可复制性的全国富硒产业发展样板。
其中,与江苏新曹农场合作的富硒鸡蛋项目通过富硒技术嫁接后,其鸡蛋中的硒含量由原来的每千克101微克提升到每千克310微克,胆固醇含量由每100克14.06毫克下降到每100克9.86毫克。与四川泸州纳溪区合作的富硒茶叶产品不仅硒含量、茶多酚含量、氨基酸含量显著提升,同时其市场价格直接上涨3-5倍,充分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和生产创造积极性。
富硒梨上市后广受欢迎
“过去,我们种植的普通梨,市场价格才10元3斤。现在和以前相比,我们能够增收约50%。”湖北麻城市黄土岗镇堰头垸村富硒梨园的种植户黄女士说,该村种植梨树已有数年时间,在轻工大硒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团队成员蔡杰等技术专家的指导下,今年5月底初次开始尝试使用富硒技术培育富硒梨,产品附加值增加,富硒梨也填鼓了村民的钱袋子。
“博士天团”共上一门课
培育产业“硒”缺人才
“当硒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要将硒学科建设与硒产业建设相结合,只有这样,整个产业才具备持续发展的动力。”程水源意识到,人才是解决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他率先提出硒学科建设理念,牵头申报硒学科,谋划硒学科发展路径,规划硒学科发展方向,将硒学科纳入大学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为硒产业发展提供科研、技术、管理人才支撑。
团队成员为新学期《硒学导论》课程集体备课
2019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武汉轻工大学国硒中心率先独立设置“硒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于2020年正式向海内外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依托硒学科,硒产业学院应运而生。
团队老师在实验室指导学生
祝振洲教授介绍,成立学院后,团队成员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没现成教材,他们就组织编写系列教材。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他们就组织了一支由校内外名师、科研院所及企业高管组成,且80%有海外背景的“博士天团”共授《硒学导论》一门课,并将这门课推广成为全校通识课。备课、编教材、优化教师队伍、带学生做研究、访企业,不懈努力下,学院发展步入快车道。
“成为全国第一家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学院的学生,我本来是怀有顾虑的,没想到竟是‘团宠’。”2020级研究生邱天赐师从程水源教授,他说10多位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共上一门课的阵势,他还是头一次见,《硒学导论》这门课程,不仅内容充实而且老师们对每位学生都是亲力亲为,随时答疑解惑,互动交流。
邱天赐观察合作社的水稻生长情况
进入硒学院学习后,邱天赐更加明白硒的意义,在导师程水源的鼓励和指导下,2020年,他在家乡武汉江夏区金口街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聚焦功能农产品全产业链的综合增收。
“程老师悉心指导,一周一问进度,实时解答我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老师给予我很多技术上的支持,我也更加确定了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对未来提高水稻产量、开发推广富硒功能水稻更有信心了。”邱天赐说。在导师及学院的关心指导下,合作社尝试做富硒水稻示范,将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落地。他的创业项目先后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武汉市科研成果示范基地等荣誉,他个人也一步步成长,先后获得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
在该学院,像邱天赐这样的优秀学生层出不穷。几年间,团队共培养硕士324名、博士5名,为硒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硒”缺人才。“未来,我们将持续通过全方位、全产业链、全平台的战略合作,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发展目标,复兴产业集群,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供给侧改革、健康中国及‘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贡献更多力量。”程水源说。
(图片由学校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