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保卫延安》开播,在河南焦作有一位65岁的老人,也看了这部剧。

但与旁人不同的是,她的目光并不曾追随主角,反而是始终盯着一位戏份不多的角色。

看到伤心处,更是频频落下眼泪。

此后,无论风霜雨雪,只要此剧开播,老人必定守在电视机前,十年如一日。

老人的家人疑惑不已,直到后来老人主动开口,他们才知道,电视剧里面的那位“铁血指导员”——王成德,竟然疑似是老人的父亲!

那个人物的原型,与老人是否真是父女关系?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老人千里来找淮海战役烈士父亲(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1)

四岁丧父,烈士遗孤

那位叫做王庆梅的老人,在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的时候,还只是个4岁的孩子。

她的父亲王成德与战友们在战场上浴血搏杀,而她则是与母亲在家静等父亲归来。

只不过令人心痛的是,最终他们并没能等到归来的英雄,反而只等到了一张牺牲的烈士证明。

王庆梅的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了。

年幼的王庆梅还不懂得牺牲的含义,她时常询问母亲,父亲去了哪里。

母亲每次听到这个问题后,都会略作沉默,然后抱着她,坚定地说道,“你的父亲,去当英雄了。”

王庆梅幼小的心灵得到了慰藉,可是她的母亲却时常在午夜里哭泣。

老人千里来找淮海战役烈士父亲(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2)

要知道当时母亲才20多岁,就要独自拉扯这么一个孩子,公公婆婆和家里的叔伯也曾劝说过她改嫁。

可每到这个时候,她就异常执拗,怎么都不肯答应。

没办法一家人只能顺了她的心意,只是在平日里的生活中,还是对她多有照顾。

一眨眼时光荏苒,王庆梅已经成为了两鬓斑白的老人,而她的母亲更是病重即将离世。

在去世前期,母亲将王庆梅叫到了床前,抓着她的手说道,

“这辈子我有一个遗憾,也是对不起你。”

“当年你父亲曾在洛阳给我写过一封信,让我带着你去找他,可是我拒绝了……”

老人千里来找淮海战役烈士父亲(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3)

听到这里,王庆梅当即泪流不止,她哪里不知道母亲的苦衷呢?

虽然当时他们家距离洛阳不过100多公里,可是那个动荡的年代,一位20多岁的妇人,想要带着一个孩子横跨100多公里又谈何容易。

于是她紧紧抓着母亲的手说道,

“没事的,妈。”

听到这句话,王庆梅的母亲似乎有所释怀,也不言语,仿佛是陷入到了回忆之中。

许久之后才一边苦笑一边叹了口气,“活着没能在一块,死后……要是能埋在一块就好了。”

老人千里来找淮海战役烈士父亲(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4)

说完这句话后不久,王庆梅的母亲就安详的闭上了眼睛,而这句话也被王庆梅紧紧的记在了心里。

只是王庆梅也知道这件事实践起来难度很大,甚至可以说根本不可能。

因为早在淮海战役后,王庆梅的两个叔叔就曾前往战场去找过王成德的坟墓。

只可惜当时战场上是一片废墟,根本就找不到什么。

如今又过去了几十年,又该上哪去找呢?

老人千里来找淮海战役烈士父亲(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5)

活在电视剧里、回忆里的父亲

就在王庆梅没有头绪的时候,2009年《保卫延安》的开播给了她一条线索。

剧中有一名叫做王成德的铁血指导员,看到这个人物的一瞬间,王庆梅就愣了神。

她觉得这位角色的脸非常亲切,而且他的父亲恰好也叫王成德!

这究竟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还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巧合?

通过观看电视剧,王庆梅也逐渐了解到了这个角色的身份信息。

当王庆梅拿着这些信息与自己父亲的那一张张证书进行比对的时候,不经意间便是潸然泪下。

老人千里来找淮海战役烈士父亲(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6)

原来这两者上面的信息完全吻合,王庆梅的父亲正是第二野战军第九纵队27旅的指导员。

曾经立过一等功,也就是电视剧中所塑造的那个人物的原型。

当收集到直播的信息之后,王金梅马不停蹄地就来到了当年第9纵队成立的地方。

也就是焦作市博爱县的寨卜昌村,在这里他了解到了与自己父亲有关的更多故事。

1947年8月15日,第二野战军第九纵队正式成立,王庆梅的父亲就是这支队伍里的一份子。

虽然当时的他虽然仅仅只有26岁,而且当兵也才一年多,但是由于作战勇猛,思想觉悟高,所以最终成为了第九纵队的铁血指导员。

老人千里来找淮海战役烈士父亲(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7)

这与王庆梅的记忆是相符的,王庆梅的母亲曾经与她说过,在1946年参军之前,王成德就已经崭露头角了。

不仅年纪轻轻就当了村长,而且还极受村民信赖,后来是为了报效国家,才主动参军入伍的。

在第九纵队经历的那些血战中,王成德始终死战不退、战斗于战场最艰苦的地方。

他的表现无可挑剔,只可惜战争本身就是极为残酷的,在1948年淮海战役中,他最终不幸牺牲了。

虽然父亲不在了,但是王庆梅知道那一个年代的老人,还是有不少人仍旧在世的,通过多方联系他们,最终找到了警卫员杜平,想要从他那里打听一些有关王成德的消息。

老人千里来找淮海战役烈士父亲(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8)

只可惜当时杜平老人已经90多岁了,对于过去的记忆也逐渐模糊起来,所以根本难以给出什么实质性的线索。

王庆梅不放弃,又找到了另一位战场老兵。

只可惜据他所说,革命年代各个联队之间也是有着保密措施的。

为了保障士兵们的生命安全,一般只有同一个连队的人才会多有联系。

而这位老人,当初与王成德并不在一个连队里,所以他也不知道具体的相关信息。

不过,这次探寻并非是一无所获,老人在离别之际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于是叮嘱王庆梅道,

“在安徽有一座烈士陵园,你可以去那里看看。”

老人千里来找淮海战役烈士父亲(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9)

千里寻父,得偿所愿

得到新的线索的王庆梅,2018年12月14日,王庆梅和女儿黄焱以及家族的其他6人一起前往了安徽。

“没有什么比这个事更重要的了。”正如王庆梅的黄焱所说。

在抵达安徽后,王庆梅与家人很快便找到了那个烈士陵园。

只见在纪念碑上,到处都是当年烈士留下来的名字。

而王庆梅颤抖的手在反复摸索后,最终在一个名字上停了下来,那正是她父亲的名字,“王成德”。

经过多方寻找,王庆梅终于找到了自己父亲的所在地。

老人千里来找淮海战役烈士父亲(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10)

此时王庆梅已经74岁高龄,在与父亲阔别71年后,她终于和父亲再度相逢,这种穿越时空的感动,让她热泪盈眶、情难自已。

这一天,她已经等得太久。

不过这里虽然有着王成德的墓碑,但是却并没有烈士的遗骸。

毕竟淮海战役太惨烈了,而且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战争过程中,对于那些牺牲的战士肯定是无比悲痛的。

战争过后再想分辨他们的身份,又变得千难万难,于是他们最终会成为了烈士陵园上的一个个名字。

虽然无法实现母亲和父亲合葬的心愿,但是王庆梅却做了一些事情来聊表心意。

她特意购买了一套寿衣和一块红砖,放在母亲的墓里,算是母亲与父亲在一块合葬,这为王庆梅的千里寻亲画上了句号。

老人千里来找淮海战役烈士父亲(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11)

得偿夙愿的她,在祭拜完父亲后,也依依不舍地回到了河南。

属于王庆梅的故事似乎结束了,又似乎远远没有,在烈士陵园祭奠的那份英雄名单上,像王成德一样的名字又何止是千个万个呢?

这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打造一个和平的家园,纷纷选择了背井离乡。

在本该闪耀的年龄里,倒在了战场上那一片片灰蒙蒙的尘土上。

要知道那些牺牲的战士大多不过20来岁,在他们的家中有着望眼欲穿的父母、配偶与孩子。

他们是牺牲了自己、牺牲了自己的家庭,才将亿万万个家庭托举出苦海的。

老人千里来找淮海战役烈士父亲(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12)

用生命谱写的英雄史诗

而在那片动荡的岁月里,像王成德一样牺牲的战士,究竟有多少呢?

就以抗日战争为例,在八年全国抗日战争中,若加上军人因病死亡的人数,中国抗日武装最少伤亡446万多人。

而因战火受到波及的无辜平民就太多了,中国平民则约有900万死于战火,9500万人成为难民。

抗美援朝也大抵如此,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战士们在战场上舍生忘死,最终用生命谱写了一段伟大的英雄史诗,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老人千里来找淮海战役烈士父亲(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13)

1952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了扭转在战场上的不利局面,对上甘岭地区发动了猛烈袭击。

在这个过程中,志愿军接到的任务是坚守阵地,尤其是537.7高地以及597.9高地。

无论如何都不能丢失,否则联合国军将得以顺利进驻平壤平原,到时候他们的机械化作战优势将会充分体现。

为了守住这两块阵地,战场上涌现了很多的英雄,比如志愿军战士王合良以及薛志高。

老人千里来找淮海战役烈士父亲(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14)

由于当时的攻势极为猛烈,所以坚守高地的志愿军战士,减员情况非常严重。

坚守阵地的王合良,由于接连受到美军手榴弹突袭,所以最终左眼直接损毁,右眼也受到了重创,失去了视力。

为了能够继续与敌人作战,王合良强忍剧痛,呼唤战友,可是最终回应他的只有副班长薛志高一个人。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疑惑副班长为什么不过来,可是等他摸索到近前才发现,薛志高的双腿已经被炸断了,其余的战士们更是已经全部牺牲。

“战斗还没结束,副班长,你来指挥我!”

一个双眼视力受损,一个双腿惨遭炸断,两个人本来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可是由于两人都不肯放弃。

所以最终两人还是重拾起武器,互相配合着继续与敌人作战。

老人千里来找淮海战役烈士父亲(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15)

到最后子弹也打光了,王合良就开始从死人堆里给薛志高摸炸药,到最后薛志高的耳朵也被炸聋了,两人就开始摸到什么用什么。

能炸的东西就丢下去,能打的枪使起来就打,凭借着这样卓绝的勇气,他们最终硬生生撑过了美军的数次反击!

到最后,俩人实在是弹尽粮绝了,于是就准备和敌人拼刺刀。

王合良背着薛志高,他们用两人组成了一人,冲到了敌人近前,在战斗的最后一刻他们也不放弃,反而是拉响了手榴弹……

老人千里来找淮海战役烈士父亲(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16)

后来,两人的事件被写在了宣传文件上,他们都是了不起的英雄,可是你知道在决定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时候,他们才多大吗?

王合良22岁,薛志高还要更小一些,他才21岁。

当《上甘岭》播出后,曾经参加过那次战役的战士,或者是有家人在那次战役中牺牲的家属,都是一边流泪哽咽,一边强行抬头观看。

流泪是因为痛苦,抬头是因为骄傲,这也就不难理解王庆梅在电视上看到以父亲为原型打造的人物后,会泪流不止、坚持观看了。

老人千里来找淮海战役烈士父亲(父亲在淮海战役中牺牲)(17)

虽然情境有所不同,但是这份悲伤、思念,一级骄傲的情绪是一模一样的。

就像那部电影的配乐,《我的祖国》中所写的歌词那样,

“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沉睡的高山在哪里?在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士的脊背上,英雄的祖国又在哪儿?

在我们生长的地方,在我们的脚下,请永远对那些英雄饱含敬意,因为是他们以鲜血铸就了如今的盛世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