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穷困潦倒的杜甫流落到潭州(今湖南长沙一带)。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那个老朋友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他记忆的大门,尘封已久的往事开始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六年了,但是那场动乱就像魔鬼之手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经打开就再也关不住。那场长达八年的内部战争让大唐帝国元气大伤,从此走了下坡路。战争过后,帝国一片狼藉,特别是北方主战区,民生凋敝,白骨盈野,赤地千里,很多人家破人亡无家可归。

此时的杜甫已经在外漂泊多年,北方的家早已毁于战火,他流落江南漂泊无依,靠朋友接济勉强度日。唐朝时的江南是一个地理概念,范围比我们现在意识中的江南要广的多。唐太宗贞观元年(733年)以山川形势分天下为十道,其中江南道的范围是从湖南往东一直到海滨,所以唐诗中的江南范围非常广,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风景”指的是湖南的江南,白居易的“忆江南”指的是苏州、杭州的江南,杜牧的“秋尽江南草未凋”指的是扬州的江南。

江南逢李龟年讲了哪些人物(江南逢李龟年背后的历史故事)(1)

仕女图

大历四年春末夏初的一天,杜甫应邀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主人为了助兴,邀请了一位艺人上台唱小曲。大家欢饮正酣之际,只听得琴声叮咚,一个充满磁性的嗓音幽幽的唱道:

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抵多少凄凉满眼对江山!俺只待拨繁弦传幽怨,翻别调写愁烦,慢慢地把天宝当年遗事弹。

此时的杜甫已经有几分醉意,恍惚中他觉得这声音竟如此熟悉,好似当年的一位故人。他揉揉眼睛仔细观看,那唱曲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名满长安的音乐天才——李龟年。为了不中断大家的兴致,杜甫并没有立即上前相认。他抿着酒,听着小曲,看着台上挑拨勾划身形耸动的李龟年,思绪飞回到当年繁华如梦幻一般的长安城。

安史之乱以前,这李龟年可是京城的风流人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音乐才华出众,擅长各种乐器,能弹能唱,经常出入达官显贵的府第,当时的人以结识李龟年为莫大的荣幸。

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那场考试。奸相李林甫害怕考中的人殿试时会向唐玄宗当面指出自己的过失,也为了防备这些人之中有人将来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导演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结果那场考试无一人考中。落榜后的杜甫一直寄居在京城四处拜谒,结交权贵,希望能够得到赏识和推荐,就在这段时间,他认识了李龟年。

李龟年是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在家族中排行第九,故诗中称崔九)府上的常客,当时的达官显贵们都爱好文艺,诗文才华出众的杜甫也经常出入二人府邸,在那里和李龟年曾有过唱和交往。

岐王李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四弟,用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此人是标准的文艺青年,并且对音乐有特殊的爱好和理解。史料记载,岐王的府邸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他曾经对自己的这片竹林进行了一次音乐上的改造。他把玉片系在竹子上,每当月朗风清的夜晚,微风吹动竹林飒飒作响的时候,玉片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他把这些玉片叫做“占风铎”,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风铃。还有大诗人王维因为琵琶弹得好,受到了岐王的赏识,于是把他推荐给了玉真公主。有了这两位重量级人物打招呼,后来王维在科举考试中毫无悬念的获得了第一名。

当然这李范也有骄奢淫逸的一面,据说每到冬天,李范府上虽然不缺炭火,但是他的取暖方式却别具一格,他喜欢把手伸进妙龄少女的怀中靠她们的体温来取暖。据泊爵先生猜测,这种取暖方法应该会非常有效,就算穿的再薄也会浑身发热面红耳赤。

如果仅仅是达官显贵赏识,李龟年应该还不至于风靡京师,他的音乐才华当时已经惊动了皇上,引起了唐玄宗李隆基注意,成功的升级为李隆基音乐生活的重要伙伴。

唐玄宗李隆基也是天纵奇才,在音律方面有很高的的造诣,二人惺惺相惜,情不自禁。唐玄宗喜欢打羯鼓,那是一种从西域传入中原的少数民族打击乐。这种鼓两头粗,中间细,两面都用羊皮做鼓面,据说声音跟现在的架子鼓差不多。有一次唐玄宗问李龟年:“小龟啊,你练羯鼓打断了多少鼓槌啊?”李龟年谦虚的回答:“回陛下,臣到现在已经打断了五十多个鼓槌了。”唐玄宗呵呵一笑说:“你看看朕打断了多少。”说完,他指着旁边的三个大立柜让宦官打开。李龟年往柜子中一看,乖乖,不得了,满满三立柜的鼓槌。

江南逢李龟年讲了哪些人物(江南逢李龟年背后的历史故事)(2)

羯鼓

唐玄宗爱好广泛,并且能够持之以恒的表现出一贯的专注度,对音乐如此,对女人亦是如此,唯独对江山有点三心二意。他以亲身经历告诉李龟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不务正业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勤奋,最终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当时的李龟年可以说是唐朝顶级的音乐家,如果有顶级的诗人给他作词,会是一种什么效果呢?您别说,还真有,那个顶级的诗人就是李白。

在讲李白和李龟年珠联璧合的作词和作曲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唐长安城的建筑知识。

唐长安城共三大宫殿群,建成最早的是太极宫,是唐朝前期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位皇帝的办公场所,称西内。唐高宗时期在长安城东北角的龙首原上建成大明宫,从他以后的皇帝大都在大明宫办公,称东内。唐玄宗继位之后,把自己当皇子时的宅邸改建成皇宫,叫兴庆宫,称南内,唐玄宗经常在那里办公。唐玄宗之后,兴庆宫就不再是皇帝们的常驻办公场所了,还是以大明宫为主。

开元初,李白从四川入长安。在贺知章的推荐下,他成功的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一时间,他成了唐玄宗面前的红人,经常奉诏做一些拍马屁捧臭脚的诗。

长安人比较喜欢牡丹,当时人们称牡丹为木芍药。据说杨国忠就是培育牡丹的专家。他用沉香木做阁楼,用檀香做围栏,用麝香和乳香筛土做底土。每当春天牡丹盛开之际,杨国忠的牡丹楼阁总是吸引长安城的大批名流来赏花,连皇宫之内的牡丹花都没有他的花好。

唐玄宗时期已经培育出了红、紫、浅红、纯白四个牡丹品种,唐玄宗把这几个品种的牡丹引栽到了兴庆宫。

在牡丹花盛开的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唐玄宗李隆基带着杨玉环在兴庆宫思君思国思社稷,赏花赏月赏春香,捎带撒狗粮。有花有月有美人,如果再来点音乐就好了。于是,唐玄宗把李龟年叫进宫来,让他唱曲助兴。李龟年手执檀板,摆了一个漂亮的pose刚想开演,唐玄宗突然喊停,把李龟年吓一跳,心说:“哥们儿,这样搞容易腰间盘突出啊!”但是这心里话哪敢说出来,只好愣在那等皇上下一步指示。

唐玄宗是个有情怀的人,他向李龟年解释说:“赏名花,对妃子,哪能用旧歌词呢?”李龟年心说,都这么晚了,我上哪给您填新词去啊。唐玄宗诡秘一笑,不怕,有李白!

于是,唐玄宗急诏李白月夜入宫。接到圣旨之后,李白快马加鞭奔向皇宫。一路上李白心想:“皇上这么急召见我,难道出大事了,有军国大事要向我咨询?这次我李白终于有用武之地了。”

到了皇宫之后,李白才知道,终究还是没有逃过吃喝玩乐这点子事啊。但李白就是李白,失望之余,稍一所思就洋洋洒洒的写下了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词三首》其一

写好之后,李龟年根据诗词稍微调整了一下原来的乐谱,指挥乐队开始演奏,自己和着音乐开嗓了。听一会儿,唐玄宗不禁技痒,于是拿出一根玉笛,也跟着音乐吹奏。杨贵妃手里端着七宝琉璃盏,小口抿着从凉州快马进贡过来的上等葡萄酒,听着音乐,满脸幸福的笑容。

好一派其乐融融的场面。

但快乐是短暂的,不务正业带来的却是无穷无尽的痛苦跟长叹。

天宝十四载(755年)的冬天,当唐玄宗和杨玉环正在华清池泡温泉的时候,安禄山指挥十五万大军从范阳南下,一路烟尘蔽天,鼓声震地。在叛军铁骑的猛烈冲击下,大唐开始地动山摇,长安很快就沦陷了。

唐玄宗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保护下仓皇逃亡四川,当然,他不会撇下杨玉环不管。但是,像王维、杜甫、李龟年这些人皇上就没有精力照顾了。叛军攻占长安之后,王维、杜甫做了俘虏,李龟年跟着流民一起逃向了湖南。杜甫因为官小,在俘虏营不受重视,很快就逃掉了。王维则被安禄山请进自己的朝廷,在洛阳做了伪职,直到郭子仪带兵收复两京的时候才解救出来。

唐玄宗的逃跑队伍走到马嵬驿的时候,愤怒的士兵发生哗变,他们杀死杨国忠,逼唐玄宗杀掉杨玉环。刚开始,唐玄宗犹犹豫豫的下不了手,后来在宦官高力士的提醒之下,他才明白,如果今天不杀掉杨玉环,自己也难逃一死,于是含泪把杨玉环交给了高力士处置。高力士把杨玉环带到一座佛堂前面,用一条白绫把她吊死在一棵老梨树下。许多年后,沦为太上皇的李隆基在睡梦中还能经常梦到那棵老梨树,树下站着一个风华绝代的女人。那女人如雾中花,始终无法看清她的面容,只听到一个缥缈的声音在他耳边吟唱:

客榜又天涯。翠被乡愁一倍赊。

生怕东风拦梦住,瞒他。

侵晓偷随燕到家。

愁忆小窗纱。宝幔沉沉玉篆斜。

月又无聊人又睡,寒些。

门掩红梨一树花。

据说,后来一个老太太在那棵老梨树下捡到杨贵妃的一只绣花鞋,她把那只绣花鞋当成文物进行展览,靠收门票发了财。

江南逢李龟年讲了哪些人物(江南逢李龟年背后的历史故事)(3)

马嵬驿之变

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太子李亨在北方的灵武继位,遥尊在四川的李隆基为太上皇。中国历史上,只有乾隆的太上皇有实权,其他的太上皇仅仅是一个荣誉头衔,不仅没有实权,而且没有自由,包括李隆基。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郭子仪带兵收复了两京,唐肃宗李亨上表请求太上皇李隆基回长安。据说,车马队伍走到马嵬驿的时候,唐玄宗的马逡巡不前。李隆基睹物思人,不禁潸然泪下。他来到杨贵妃的墓前命人打开棺椁,发现棺椁内空空如也。

回到长安之后,李隆基整日以泪洗面,手下人给他介绍了一个神通广大的道士,替他寻找杨玉环。那道士上天入地把全世界都找遍了,就是找不到杨贵妃。“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天堂没有,地狱也没有,难道贵妃还在人间?

上面这两段是根据白居易的《长恨歌》写的,不是正史记载。但民间一直都有传说杨玉环在马嵬驿之变中并没有死,最后活了下来,一说做了道士,一说去了日本,另外还有好几个版本。当然这些版本大都是传说,或者是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没有足够的证据做支撑。

返回头再说李龟年。

李龟年流落到湖南之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锦衣玉食没有了,迫于生计,他只好在街头卖唱。人在眼前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就会念旧,闲暇之余,他总是想念在长安的那些快乐时光,想念和皇上在一起打羯鼓、吹玉笛、赏牡丹的日子。每当想念长安的时候,李龟年就喜欢唱《红豆》:

还没好好的感受,

雪花绽放的气候。

我们一起颤抖,

会更明白什么是温柔。

对不起,搞串了。

唐朝的李龟年无论如何也不会唱王菲的这首《红豆》的,他喜欢唱的是另一首《红豆》,作者是王维。这首诗还有另一个名字,叫《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此时的李龟年经常想念长安,想念乐游原、香积寺、曲江池……不过他最想念的还是李隆基。他希望太上皇能够到江南游玩,即便不能把他带回长安,哪怕只是见上一面也好。遗憾的是,他的愿望永远都不可能实现了,因为此时的李隆基已经自身难保了。

李隆基回到长安之后,还是住在兴庆宫。退居二线的李隆基权力虽然没有了,但是待遇还是很优厚的。他的两位老伙伴陈玄礼和高力士仍旧陪伴在他左右。唐肃宗李亨知道自己老爹喜欢音乐,特意安排了一个乐团在他身边,供他时时娱乐。

李隆基虽然没有实权了,但是几十年的太平天子在老百姓心目的威望还是很高的。李隆基经常登上长庆楼,过往的老百姓看到白发苍苍的太上皇纷纷跪拜高呼万岁。李隆基很感动,命人准备酒食和礼物赏赐这些不忘本的父老乡亲们。

如果只是款待老百姓也就罢了,一些边关的将士和地方高官回京述职的时候也经常去拜见李隆基,李隆基同样给予赏赐。或许在李隆基看来,他与这些官员的交往仅仅是念旧,是纯友谊的,但是唐肃宗身边最宠幸的宦官李辅国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太上皇和他身边的人在搞阴谋。经过一番劝说,他把自己的这种认识成功的灌输到唐肃宗李亨的脑海中。

李隆基终于为自己的念旧付出了代价。

在唐肃宗的默许之下,李辅国带兵闯进兴庆宫,几乎是威胁性的把李隆基“请”进另一座宫殿——太极宫甘露殿,并把高力士流放到边疆,让陈玄礼退休回家。同时,取消了李隆基原来的待遇,仅给他留了几十个老兵和老太监保护他、伺候他,音乐肯定是听不到了。

从此之后,李隆基再也没有出过太极宫,直到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去世。李隆基去世之后半个月,唐肃宗李亨也去世了,同一年死的还有李白。

让我们再回到开头提到的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杜甫和李龟年久别重逢的那场宴会,宴会之后,二人另择他处叙旧。杜甫把自己在酒酣之际写的一首诗送给了李龟年,名字叫《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晚年沦落他乡还能见到老朋友,这应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二人共同回忆了当年长安城生活的点点滴滴,慨叹时光一去不复返,两人可能再也回不到长安了。安史之乱改变了他们原本的生活轨迹,使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壮年时代,同时失去的还有整个盛唐。

谈到深处,李龟年不禁再次弹起琵琶,自己谱曲唱完《江南逢李龟年》,又唱起王维的另一首《伊州歌》: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唱完之后,李龟年猝然晕倒,几天后才醒过来,不过很快就去世了。

辞别了李龟年之后,杜甫继续自己的漂泊生涯。他乘着一条小船顺江而下,此时天低云暗,江水滔滔,浪花拍打着船舷。不久江风扫雨飒然而来,雨滴砸在船篷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像是李龟年为杜甫演奏的一首离别之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