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沈慧岚 整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如何避免孩子对电子产品上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如何避免孩子对电子产品上瘾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沈慧岚 整理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梳理了中小学生和家长对于电子产品使用的一些困惑、疑问,邀请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的资深班主任老师、心理老师团队来解答。
本期特别感谢: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心理辅导站站长王珍老师 名班主任朱浩老师 吴丽娜老师 田云霞老师 周佳燕老师 滕娇老师 储赛男老师 崔扬华老师
孩子们的小烦恼
这学期,爸妈禁掉了我所有的电子产品,要查资料也不行,他们说会帮我查。爸妈说,六年级了,要在学习上投入全部精力,不能让电子产品影响我。但我也想上网看看新闻,看看视频放松一下,会好好使用的,该怎么说服他们?
崔杨华老师:1.正确表达需求 大多数家长不同意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是担心孩子用电子产品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比如看小视频、玩游戏等。因此,你需要认真地向爸妈说明使用电子产品的理由。有时老师布置的任务与时事新闻有关,或者需要查阅课外资料,这就需要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2.主动与家长约法三章 你可以主动邀请爸妈监督自己使用电子产品,包括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和浏览的内容。首先,达成协议,什么时间可以使用电子产品,比如在完成好作业、阅读书籍、家务劳动后使用。其次,约定好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比如每次使用不超过30分钟,时间到马上主动关闭。最后,约定使用内容,比如查阅资料、听音乐、益智游戏……对于一些不健康的游戏和APP坚决不使用。
我妈不准我玩手机,但自己却迷上了小游戏“羊了个羊”,还总玩不出,自己气得要命!我很想帮她玩她又不肯。家长都是这么“两面派”的吗?
储赛男老师:你能提出这样的质疑,说明你的思辨能力在发展,从以前的“权威崇拜期”到了“质疑判断期”。你可以邀请爸妈一起讨论制定一个“家庭玩游戏的条件规则”,每个人都说说无时无刻玩游戏的危害,让妈妈也意识到她需要反省自身,做好榜样,在“共同的规则”中,你和爸妈都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的行为界限在哪里,从而获得心中的“平衡”。
看视频、玩游戏的确会让我分心,但不少同学都在玩,课余也会讨论,我不玩不看就没法加入他们,有好多网上的梗,我都接不上,我好矛盾啊。
滕娇老师:看得出来,你是一个自律、明事理的孩子,你已经能够客观分析视频、游戏等带来的影响。短视频、游戏等往往让人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影响学习兴趣和专注力,我认为你也有责任提醒同学们合理使用网络。
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真正的友谊并不依靠“短暂、低级”的快乐来维系,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志同道合的同学”相处,也可以创造一些校园内的益智小游戏(例如魔方、魔尺等),不仅可以丰富课余生活,开发思维,还可以增添个人魅力,让更多同学喜欢你。
爸妈允许我周六、周日两天完成学习内容后,玩半小时的游戏。但半小时真的太少了,我总是意犹未尽,有时候上学日也会老想着。我该怎么办?
田云霞老师:很多同学都和你一样的烦恼。
1.调整心态,理性面对 要用一颗平常心面对这个问题,不必为此过于纠结,更无需徒增烦恼,直接面对就行。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你会更明白到底怎么做才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丰富生活,转移目标 双休日完成作业后,不要总宅在家里,多跟家人或者朋友们一起去室外参加有意义的而且也是自己喜欢的活动。在人际交往中提高能力,你就会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现实生活其实比虚拟世界更有趣。要注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见异”才会“思迁”,活动丰富了,生活精彩了,才不会总惦记着游戏。
3.化零为整,满足需求 既然周六周日各玩半个小时觉得不过瘾,可以尝试选择其中一天玩,把两天的各半个小时合二为一,干脆一次玩得过瘾一点,中间适当休息。此外,在游戏过程中,不妨放慢游戏的频率,让进入大脑的信息变化减少,这样会让你觉得时间在变慢,化“狼吞虎咽”为“细嚼慢咽”,在相同时间内延长满足感。
更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修炼“内功”方能抵御“外侵”,自己学会逐渐“放手”才不会“念念不忘”。
爸妈们的小纠结
适当用电子产品学习和娱乐,其实我挺支持。但每次孩子都“得寸进尺”,到时间了他却耍赖,要再用一会,每次都不欢而散。该怎么和他沟通和调整?
朱浩老师:遇到这个问题,你们可以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在约定的内容上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不仅要写清楚单位时间内游戏的内容、时间和次数,而且要写上不能做到受到的惩罚,双方同意签字。在约定的过程中,可以给孩子多一些时间规划的选择,比如每周以“电子产品使用券”的方式进行发放,在保证用眼健康的情况下,孩子可以选择每次使用一张或两张,也可以存起来一起用。
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用小闹钟提前5-10分钟提醒孩子时间即将到,让孩子的心理有个准备和缓冲(后台的时间管理系统也是电子产品管理的小助手哦)。
约定生效以后,请家长温柔而坚定地执行“公约”,无论孩子使用什么方法“耍赖”,过程不打骂也绝不要退让,让孩子明白规则无法突破,否则请严格按照惩罚的方式来执行。
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平时也可以让孩子参与督促管理自己的电子产品时间,不做“低头族”,多让孩子参加亲子和伙伴活动,让孩子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孩子有自己的平板电脑,游戏、聊天都很少,但喜欢边听歌边做作业,他觉得没啥影响,说很多同学都这样。但我担心,这样会影响专注力吗?
吴丽娜老师:边听歌边做作业利弊问题没有定论,爸妈还是不要有太强的先入为主,用自己的想法去否定孩子的这一行为。爸妈在决定要不要加以干预时,应该先观察,孩子写作业的效率和学习成绩是否受到了影响。如果没有受到影响,那就没必要担心影响专注力,也不必加以阻止。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听的音乐种类也不一样。有些孩子喜欢在写作业时,听一些舒缓的歌曲,有安抚心灵、调节情绪的作用,避免外界环境影响。不过也有一些孩子喜欢听摇滚类歌曲或者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身体会不自觉地跟着节奏摆动,很难将注意力放到作业上,这种情况会降低效率,家长有必要阻止。当然,在阻止无效甚至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音乐类型,化“干戈”为“玉帛”,化弊为利。
最后还要关注孩子听音乐的方式,如果是戴耳麦塞耳机,长时间对听力有伤害,建议家长及时制止、纠正孩子。
孩子暑假里注册了某站,还有了几百个粉丝。她说自己要做UP主,拍视频、剪辑劲头很足,但时间就这么些,一玩视频,学习时间就被挤占了,而且我也担心她“心野”了,没法专注在学习上,怎么处理比较好?
王珍老师:针对孩子的这种现象,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急于批评指责甚至否定,切忌一棒子打死。
一方面,家长要认识到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与日俱增,正面引导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家长也要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满足需求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选择成长方向。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处理:一是要全面了解孩子所注册网站的基本信息。有无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内容,为孩子筑起一道身心安全的防火墙;二是倾听和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对孩子的行为表示理解,肯定孩子的才艺兴趣和展示自我的勇气;三是与孩子沟通协商。建议孩子选择更适合自己才艺展示的平台和路径,并协商好时间管理,形成一定的约定和奖惩制度;四是增加必要的家庭户外活动。建立家庭活动日,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闲暇时间,开展全家户外活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共同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和生活,助力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成长!
女儿每天做完作业就缠着要iPad,说要和好朋友聊天,她一个人太无聊。一方面我也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渴望同伴交流,但平时晚上不可能出门和同学玩),一方面怕她沉迷网络。有什么合适的方式?
周佳燕老师:如果孩子依赖电子产品,是因为她的沟通、归属、情感需求比较强烈。这时,需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与高质量的陪伴。比如,可以进行亲子运动、亲子阅读、亲子观影等有意义的活动。
在iPad的使用上,可以与孩子签订协议,约束使用。要细化协议内容,做好明确规定,比如周一到周五iPad归父母保管,周末完成作业后,可以使用若干时间,但是睡觉前必须还给父母。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尊重孩子对于同伴认同的渴望,鼓励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参加同龄人的社交活动,例如,组织同班同学一起周末外出爬山,参加集体性生日等活动。通过同龄人的互帮互助,让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