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叔导读:在《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回中,马谡立下军令状,率兵二万五千人出守街亭。但他拒绝诸葛亮“当道扎营”的吩咐于前,又置王平“魏军断我水源”的警告于后,最终抵不住魏国名将张郃的猛攻,导致街亭失守,蜀军大败,随后马谡亦被诸葛亮斩首,这就是所谓的“挥泪斩马谡”,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赵玉平讲诸葛亮为何成功(揭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1)

事实上我们都被《三国演义》给骗了,正史上从来就没有什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马谡在领兵镇守街亭之后,诸葛丞相根本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何来的“挥泪斩马谡”?历史上真实的马谡也没有那么有骨气,他在失掉街亭之后,并没有把自己绑起来,去诸葛丞相的中军大帐请罪,这货而是直接就跑路了。不光如此,马谡这一跑,还连累了他的好朋友向朗(蜀国名臣向宠的叔父),因为在马谡潜逃时,向朗知情不报而被诸葛亮革职,而诸葛亮自己也因马谡而自降其职。因此,称马谡为史上第一损友最为恰当不过。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马谡少时素有才名,是侍中马良之弟 ,与他的四位兄长们并称为“马氏五常”。马氏五常中的老大马玄、老二马康、老三马津在史书中没有太多的记载,反倒是“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侍中马良最为出名,但他在随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中身亡。“马氏五常”硕果仅存的就剩老五马谡了,马谡才气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任用他为参军,每遇军国大事,诸葛亮经常与他从白天讨论至黑夜。

赵玉平讲诸葛亮为何成功(揭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2)

马谡和马良曾同为荆州从事,后随刘备大军同行入川。马谡曾历任绵竹令、成都令、越隽太守,由于他的才华横溢而得到诸葛亮的赏识,虽然 刘备曾告诫过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然而“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应该说马谡还是有一定能力的,而且马谡与诸葛丞相的关系也非比寻常,在诸葛亮主政蜀国的那些年中,马谡一直尽心尽力的为诸葛亮出谋划策,否则诸葛丞相也不会如此的信任他。

赵玉平讲诸葛亮为何成功(揭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3)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发动了一场庞大的北伐战争。他命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市北),亲自率10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甘肃),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具体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然而此战的结果世人皆知,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赵玉平讲诸葛亮为何成功(揭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4)

马谡在镇守街亭后惨败而归,直接导致了此次出击祁山的蜀军损兵折将,刚刚攻取的陇右三郡得而复失,诸葛亮在无奈之下只得退回了汉中。此时马谡深知自己失去街亭的严重后果,因此便畏罪潜逃,而身为丞相长史的向朗,碍于情面而知情不报,事泄后被免职在家赋闲长达二十年之久。马谡最终被王平缉拿下狱,并被诸葛亮处以了极刑,然而在还未及行刑时,马谡便于狱中病故了,这便是史书中记载的马谡之死。

赵玉平讲诸葛亮为何成功(揭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5)

然而在野史和民间之中,还有一种关于马谡的传闻:

说马谡在街亭惨败给魏国名将张郃之后,诸葛亮被迫退军汉中,马谡因为出兵前曾立下军令状,所以在兵败后入狱。但因诸葛亮怜其才能,不忍军法处置,便将此事交与姜维处理,姜维揣摩到了诸葛亮的意图,最后将马谡贬为庶民,并对外称马谡已病死于狱中。

马谡从此对姜维是感恩戴德,自此后改名为宁随,一直辅佐姜维至死。

赵玉平讲诸葛亮为何成功(揭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6)

从以上的正史和野史之中,我们不难看出马谡的确不是一个有骨气、有才气之人,虽然他不被刘备看好,但却被诸葛丞相信任。被刘备赏识的大将魏延,却没有得到诸葛丞相的重用,诸葛丞相虽被誉为“贤相的典范,智慧的化身”,但在识人用人上,仍是稍逊刘备这位有着知人之明的一代雄主,这在失去街亭之后,诸葛丞相自己也曾亲口承认,而我们的马谡马参军,只不过是个损队友。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创出品,全网15亿次阅读的优质MCN自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