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晓琴檀香扇是从折扇发展演变而来,因扇骨、扇面皆用檀香木而得名清人《在园杂志》记载“其扇骨有用象牙者,玳瑁者,檀香者,沉香者……”可见明清时就有以印度檀香木制成扇骨的,但皆没有形成气候而今人熟知的精雕细镂的檀香扇,则发源于民国时期的苏州,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苏州如意檀香扇 摹刻檀香扇的绝代风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苏州如意檀香扇 摹刻檀香扇的绝代风华

苏州如意檀香扇 摹刻檀香扇的绝代风华

作者:施晓琴

檀香扇是从折扇发展演变而来,因扇骨、扇面皆用檀香木而得名。清人《在园杂志》记载“其扇骨有用象牙者,玳瑁者,檀香者,沉香者……”可见明清时就有以印度檀香木制成扇骨的,但皆没有形成气候。而今人熟知的精雕细镂的檀香扇,则发源于民国时期的苏州。

当时,共有百余艺人集中在苏州桃花坞韩衙庄一带,分设10余家折扇作坊。苏州檀香扇的制作技艺革新、花式新颖美观且品种繁多,在日本及南洋等地十分畅销。新中国成立以后,苏州原先的老字号扇庄,如张多记、黄荣记、祝锦记、孙恒记等都并入两大国有企业——苏州扇厂和苏州檀香扇厂。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邢伟中青年时期就在苏州檀香扇厂学习工作。1954年出生的邢伟中是苏州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自上世纪70年代他进入苏州檀香扇厂起,便与檀香扇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而后数十年间不断地学习和创作中,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设计制作的檀香扇也多次在重要展览中获奖。

制作一把檀香扇要历经设计、选料、锯片、造型、拉花、烫花等十几道繁琐工序,而做成一把精品檀香扇,更是需要花费数月的苦心与坚持。其中特色的拉花工艺集锯、刻、绘于一体,全由手工完成,以极细的特制钢丝锯在扇的篾片上按预先设计好的图案拉出细细的镂空图案,过程可谓“奇”“巧”“险”。因此,“拉花是檀香扇制作中最考验手工艺人技艺的环节。”邢伟中说道。

想要制作出如艺术品般的檀香扇光有灵巧熟练的技艺不够,还需要有精妙的构思和独特的审美。所以,每一把玲珑精致的扇面都是诗情画意与材美工巧的融合统一。邢伟中在大学时接受了全面的美术绘画基础训练,专门学习了中国画山水技法,在校时曾拜学过钱松嵒、宋文治等著名画家,同时还接受黄纯尧等教授的指导,这些都加深了他对山水画的理解。因而,邢伟中所绘的扇面,用笔苍劲、色彩丰富、气韵灵动,既有传统笔意,又有现代气息,表现生动。

在制扇的过程中,邢伟中一直都在探索包括在尺寸、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创新。他认为,要将檀香扇从实用品发展到工艺品,就必须各方面都追求极致。有了这样的想法,他首次尝试现代素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突破传统尺寸、扇长52厘米的《唐伯虎点秋香》。此后,他还大胆采用乌木为主材,制作出黑檀浅刻描金扇《贵妃出巡图》。整个扇面以浅刻勾勒出流畅的线条,再填描真金刻画了众臣簇拥帝君爱妃行进中优美的动态,以乌木的玄色来衬托富丽堂皇的金色,造成色彩上的强烈对比。这件作品荣获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邢伟中认为,在传统中创新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做得精、做得专、有想法,才能真正引领行业的发展,完成从实用品到艺术品的升级演变。在创作每一件作品之前,他都希望把檀香扇的美发挥到极致,给爱扇、懂扇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艺术体验。

日前,由苏州博物馆主办的“苏艺天工大师系列——邢伟中檀香扇艺术展”正在该馆展出,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前去观看。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评价:“檀香扇造就了艺者邢伟中,邢伟中也传扬了苏州檀香扇。”近50年的坚守创新并没有让邢伟中停下传承的步伐,他依旧独坐灯前,以艺者不懈的耐心与巧智,摹刻檀香扇的绝代风华。“对于我来说,未来一方面是做好技艺的创新;另一方面是用心寻找檀香扇技艺的接班人,让这门指尖上的艺术得以传承延绵,让传统文化的精髓得以延续。”邢伟中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