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连绵的日子结束了,天气开始放晴,久违的阳光终于现身了,虽然接下来可能出现酷热,但是毕竟这么久第一次看见阳光,内心还是欣喜的,也就不会过多的去考虑之后的炎热了。办公区的环境、工地的进度,每天都在或多或少的改变,工作上也将慢慢步入忙碌。但是看着办公室后面种上了树,工地上挖土机轰隆的声音,终归还是觉得每一件事情都在朝着更好的一面去发展。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去方舱医院那边了,毕竟要为这边的开工做一些准备工作。

每个人生来都是平凡的起点(不平凡的是自己)(1)

空闲的时候,我会看看书,或者玩会儿手机,有时候也会打几把游戏。晚上看书的时候,我会边看电视边学习,当然更多的是听声音,因为眼睛还是锁定在书本上。就这样我快听完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忘记了是什么时候看的,也许是高中的课堂上,也许是在大学的图书馆里,记不清了,也没关系。总之是在学校里,因为没有接触社会,那时候最欣赏的是孙少平。

也许是因为在家庭贫农更穷到吃饭都困难的情况下,他依旧在坚持读书学习,心里也一直坚持着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跟我当时很像,小时候跟母亲去门口山顶的菜园种菜,我也总是想着山的那边是什么,县城是什么样的,大城市是什么样的。因为接触、见识的贫乏,那种探索的求知欲就会更加强烈。这也是为什么孙少平不愿意务农,在村里小学教书的缘故,这更多的就是知识分子那份独有的傲娇。也是为什么在学校停办之后,他不愿意在村里小队当个会计,因为不想这辈子都被固定在这个村子里。他的内心跟我小时候是一样的,因为还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心里终究是不安定的。

每个人生来都是平凡的起点(不平凡的是自己)(2)

也是为什么他不愿意在少安的砖厂工作,宁愿去城里揽工,过的更辛苦但依然坚持的原因。但是今天我再看电视剧的时候,很多时候我反而更欣赏他哥哥少安。少平可以毫无顾忌的在外面闯荡,到最后可以在煤矿站稳脚跟,除了他咬牙坚持、不懈努力的原因之外,更多的是少安用肩膀扛起了本应该他们一起负担的责任。所以他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勇往直前。

少安从头到位都是想着切切实实的怎么把日子过好,怎么去改变平困的局面。私分猪饲料地、生产责任制、办砖厂,每一件事情都遇到困难与挫折,但是内心那种改变当前平困面貌的心永远没有改变,到最后他也终于成功了。从村里最贫困的家庭,变成了村里最富有的家庭,更多的是让全家人在内心变得更加体面。为了家庭放弃了最初的爱情,但最后也终于找到了一个更适合他、也同样深爱着他的女人。他们一起共度时艰,一起奔向美好的生活。我现在反而更希望自己是少安,心里没有了那份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想法了,我只想好好的过好自己的家庭。古人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精神世界的事情,终归还是要等物质世界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去追求。

小说里最重要的三位女子,秀莲、润叶、晓霞,每个人都是那么优秀,但是因为路遥自己婚姻的不幸,所在在他笔下,每个女人似乎到最后都是不幸的。秀莲得病死了,润叶老公截肢了,晓霞被洪水卷走了。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毁灭了给人看。这样会更人更大的冲击力与震撼,但是作为我们,很多的时候总是盼望着结局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但是在情感的世界里面,往往很多时候,起伏比现实更大,给予其中的人承受比实际生活更大的痛苦,这也是为什么作者给予他们不幸的遭遇,反而能引起更大的共鸣。

每个人生来都是平凡的起点(不平凡的是自己)(3)

生活、工作、情感,都没有一帆风顺的,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不停的追求美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难,内心的坚持不放弃,终究会有得到美好的那一天。信念愈执着,结局愈美好。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烙印,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的机会。现在生活比小说里面强了不知道多少倍,但是这个时代想获得更大的成功也更困难。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的美好到底是什么样的,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想法。而我现在,只想家人健康,生活幸福。

生活上过着平凡人都拥有的生活,似乎才能得到内心的宁静。内心得到宁静了,才能去追求那种深埋在心里的那份躁动。我一直认为成功没有具体的定义,得到自我认可就是成功。

每个人生来都是平凡的起点(不平凡的是自己)(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