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研究结果(耶鲁教授引领的美中联合研究发现)(1)

耶鲁研究结果(耶鲁教授引领的美中联合研究发现)(2)

耶鲁大学和中国暨南大学合作开展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中国采取的“封城”、社区封闭管理、病人有效隔离、限制家庭户外活动等措施有效减缓了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

耶鲁研究结果(耶鲁教授引领的美中联合研究发现)(3)

这篇题为《社会经济因素对新冠肺炎在中国传播的影响》的论文刊登在国际知名期刊《人口经济学》上。该论文由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助理教授陈希和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副教授史炜、助理教授邱筠共同完成。

论文提出,此次全球各国应对新冠疫情可主要分为两种基本策略,一种策略致力于减轻但不一定阻止病毒传播,另一种策略则依靠更严格的措施来抑制和扭转病毒感染的增长轨迹。中国、韩国等国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后一种策略。

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对今年1月19日至2月29日期间新冠病毒的本地和跨城市传播进行建模,研究了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对病毒传播的作用,包括各地鼓励保持社交距离的公共卫生措施。

耶鲁研究结果(耶鲁教授引领的美中联合研究发现)(4)

该论文的主要研究发现

研究显示,中国自1月下旬以来实施的“封城”、强制隔离、小区封闭管理、限制家庭户外活动等防控措施极大降低了病毒传播速度,病毒传播在2月中旬得到了有效遏制。截至2月29日,在中国实施的国家和省级公共卫生措施有效避免了湖北以外140万以上的感染和多达56000人以上的死亡。

研究还发现,中国采取的公共卫生政策举措使反映病毒传播力的基本再生指数(R0)从1月底的2.992迅速降低为2月底的1.243, 并在湖北以外降低为0.614。也就是说,武汉“封城”前后一个人平均可以将病毒传播给近3人,而2月底时一个人只能传播给0.6人,病毒传播率大大降低。

论文认为,尽管大多数西方国家最初实施的是“减轻但不一定阻止病毒传播”策略,但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包括大多数欧洲国家和美国)正转向中韩等国更严格的遏制策略。论文写道,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演变成全球性大流行,西方的策略面临不断增大的压力,必须更有力的压低传染曲线,减轻对医疗体系的巨大负荷。

耶鲁研究结果(耶鲁教授引领的美中联合研究发现)(5)

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助理教授陈希

研究负责人、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助理教授、美国中国卫生政策与管理学会会长陈希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研究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采取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产生的效果,这也为今后针对类似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提供了借鉴。”

近日,国际知名期刊《科学》也在线发表题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最初50天内中国传播控制措施的效果研究”论文。该论文由北京师范大学联合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中外15家团队合作完成。论文提出,如果中国没有及时做出应急响应,到2月19日,武汉以外地区新冠肺炎病例将达到74.4万。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upcoming events, please follow us on WeChat at YaleCenterBJ.

更多精彩活动,请关注耶鲁北京中心微信公众号YaleCenterB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