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

知识点:

一、直线:直线是几何中不加定义的基本概念,直线的两大特征是“直”和“向两方无限延伸”。

二、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直线的这条性质是以公理的形式给出的,可简述为: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三、射线:

1、射线的定义:直线上一点和它们的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2.射线的特征:“向一方无限延伸,它有一个端点。”

四、线段:

1、线段的定义:直线上两点和它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2、线段的性质(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五、线段的中点:

1、定义如图1一1中,点B把线段AC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点B叫做线段图1-1AC的中点。

中考数学几何归纳方法(中考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1)

1、角的两种定义:一种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要弄清定义中的两个重点①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②这两条射线必须有一个公共端点。另一种是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可以看出在起始位置的射线与终止位置的射线就形成了一个角。

2.角的平分线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表示法有三种:如图1—2

中考数学几何归纳方法(中考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2)

中考数学几何归纳方法(中考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3)

中考数学几何归纳方法(中考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4)

中考数学几何归纳方法(中考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5)

∴AB=A`B`,BC=B`C`,CA=C`A`;∠A=∠A`,∠ B=∠B`,∠C=∠C`

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注意:一定要是两边夹角,而不能是边边角。

2、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域“AAS”)

4、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由边边边公理可知,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三角形的稳定性。

除了上面的判定定理外,“边边角”或“角角角”都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六、角的平分线

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2、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由定理1、2可知: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可以证明三角形内存在一个点,它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这个点就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交于一点)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命题,如果把其中的一个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它的逆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叫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叫另一个的逆定

理。

例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互逆定理。

一个定理不一定有逆定理,例如定理:“对顶角相等”就没逆定理,因为“相等的角是对顶角”这是一个假命颗。

七、基本作图

限定用直尺和圆规来画图,称为尺规作网_

最基本、最常用的尺规作图.通常称为基本作图,例如做一条线段等于己知线段。

1、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法是使三角形全等(SSS),从而得到对应角相等;

2、平分已知角:作法仍是使三角形全等(SSS).从而得到对应角相等。

3、经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1)若点在已知直线上,可看作是平分已知角平角;(2)若点在已知直线外,可用类似平分已知角的方法去做:已知点 C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已知真线于A、B两点,再以A、B为圆心,用相同的长为半径分别作弧交于D点,连结CD即为所求垂线。

4、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做法的实质仍是全等三角形(SSS)。

也可以用这个方法作线段的中点。

八、作图题举例

重要解决求作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边一夹角,求作三角形 2、已知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

九、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例如: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上的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因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就是顶角的角平分线、而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n

十、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那这两个角所对的两条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动”)。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十一、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就是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十二、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二如果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轴对称,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叫轴对称。

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例如: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分角线就具有上面所述的特点,所以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分角线是等腰三角形的一条对称轴,而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中考数学几何归纳方法(中考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6)

第三章:四边形

知识点:

一、多边形

1、多边形: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多边形的边: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

3、多边形的顶点:多边形每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

4、多边形的对角线:连结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5、多边形的周长:多边形各边的长度和叫做多边形的周长。

6、凸多边形:把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向两方延长,如果多边形的其他各边都在延长线所得直线的问旁,这样的多边形叫凸多边形。

说明:一个多边形至少要有三条边,有三条边的叫做三角形;有四条边的叫做四边形;有几条边的叫做几边形。今后所说的多边形,如果不特别声明,都是指凸多边形。

7、多边形的角:多边形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简称多边形的角。

8、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注意:多边形的外角也就是与它有公共顶点的内角的邻补角。

9、n边形的对角线共有

条。

说明:利用上述公式,可以由一个多边形的边数计算出它的对角线的条数,也可以由一个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求出它的边数。

1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

11、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说明:多边形的外角和是一个常数(与边数无关),利用它解决有关计算题比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及对角线求法公式简单。无论用哪个公式解决有关计算,都要与解方程联系起

来,掌握计算方法。

二、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4、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推论: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说明:(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是研究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础。同时又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或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重要方法。

(2)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即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又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方法。

三、矩形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从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看,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变为90°时,其它的边、角位置也都随之变化。因此矩形的性质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扩充的。

1、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短形(通常也叫做长方形)

2、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4、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说明:因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已知有三个角都是直角,那么第四个角必定是直角。

5、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说明:要判定四边形是矩形的方法是:

法一:先证明出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出有一个直角(这是用定义证明)

法二:先证明出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出对角线相等(这是判定定理1)

法三:只需证出三个角都是直角。(这是判定定理2)

四、菱形

菱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当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发生变化时,即当两个邻边相等时,平行四边形变成了菱形。

1、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3、菱形的性质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5、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说明:要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方法是:

法一:先证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出有一组邻边相等。(这就是定义证明)。

法二:先证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出对角线互相垂直。(这是判定定理2)

法三:只需证出四边都相等。(这是判定定理1)

(五)正方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当邻边和内角同时运动时,又能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为直角且邻边相等,这样就形成了正方形。

1、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3、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正方形判定定理互: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5、正方形判定定理2: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注意:要判定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方法有

方法一:第一步证出有一组邻边相等; 第二步证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第三步证出是平行四边形。(这是用定义证明)

方法二:第一步证出对角线互相垂直;第二步证出是矩形。(这是判定定理1)

方法三:第一步证出对角线相等;第二步证出是菱形。(这是判定定理2)

六、梯形

1、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梯形的底:梯形中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边叫做下底)

3、梯形的腰:梯形中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

4、梯形的高:梯形有两底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5、直角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6、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7、等腰梯形性质定理1: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8、等腰梯形性质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9、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l。:在同一个底上钩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10、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研究等腰梯形常用的方法有:化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矩形;或作对角线的平行线交下底的延长线于一点;或延长两腰交于一点。

七、中位线

1、三角形的中位线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说明: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不同。

2、梯形的中位线: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中位线。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4、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中考数学几何归纳方法(中考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7)

中考数学几何归纳方法(中考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8)

中考数学几何归纳方法(中考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9)

中考数学几何归纳方法(中考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10)

段。

三、相似三角形

1、相似三角形:两个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说明:证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和证两个三角形全等一样,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便于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2、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k,叫做相似比(或叫做相似系数)。

3、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说明:这个定理反映了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所以有的书把它叫做相似三角形的存在定理,它是证明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的理论基础。

4、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1)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就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单说成: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2)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单说成: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3)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单说成: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4)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说明:以上四个判定定理不难证明,以下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命题是正确的,在解题时,也可以用它们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的相似。

第一:顶角(或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第二:腰和底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第三: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第四: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第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性质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性质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说明:以上两个性质简单记为: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说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根据定义可知它们具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个性质。

6、介绍有特点的两个三角形

(1)共边三角形指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共边三角形。

(2)共角三角形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共角三角形,如图4-6

中考数学几何归纳方法(中考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11)

中考数学几何归纳方法(中考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12)

中考数学几何归纳方法(中考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13)

中考数学几何归纳方法(中考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14)

中考数学几何归纳方法(中考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15)

中考数学几何归纳方法(中考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16)

中考数学几何归纳方法(中考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17)

中考数学几何归纳方法(中考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18)

中考数学几何归纳方法(中考数学平面几何知识点总结)(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