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年前我第一次去香港,老在铜锣湾转悠。

我想撞见《古惑仔》里的陈浩南,或者山鸡、小结巴。

结果没撞见——倒是看到小结巴混的那种KTV外,贴满了陪酒女孩的照片。

虽然兜里没钱,但还是要研究一下的。

照片有容貌和身段,挺诱人的;还有编号——这个好理解,便于你照方抓药。

编号下面还有“产地”。

其中有不少,都写着“北姑”,我就有点晕。

后来请教“专家”,人家说,“北姑”就是“大陆妹”的意思。

陈浩南三次哭是因为什么(给我留下了6个印象)(1)

2,

我在铜锣湾转了好几天,又去庙街转了好几天。

当然是没有撞见陈浩南。

所以我觉得,有人说在香港容易看见港台明星,其实不靠谱。

我倒是撞见过郑伊健,但却是在北京机场。

撞见过王杰,也是在北京机场;那时机场还有吸烟室,我们互不搭腔,但却守着同一个弹烟灰的槽。

撞见过赵传,是在北京的一家麦当劳。

但我对撞见明星,比较免疫。

因为有段时间,我在北京柳芳街的一个老小区里,租了个简陋的一居室。

然后在楼下,隔三岔五就能撞见崔健,他戴着有五角星的帽子,开着一辆敞篷的破吉普。

因为混了个轻度的面熟,所以遇见了,彼此会简单点个头。

我也没跟他说:“我家里的抽屉,存放着你从磁带到CD的所有专辑。”

因为其中有几张,怕还是盗版。

陈浩南三次哭是因为什么(给我留下了6个印象)(2)

3,

王菲如日中天时,据说是全香港挣钱最多的女艺人。

这个“据说”我不敢保真,因为来源于铜锣湾音像店的老板娘。

我去音像店买限制片——对了,限制片基本都在比较靠里的角落,有的还摆放在上面几层,让小孩子看不到或够不着的地方。

老板娘一边给我推荐日本作品,一边问我从哪里来。

听说我来自北京,老板娘说:“王菲也是北京的嘛,我是王菲的超级粉丝!”

我问:“是因为你特别喜欢王菲的歌吗?”

老板娘回答:“因为她是全香港挣钱最多的女艺人嘛!”

老板娘这么说,倒也不是因为拜金。因为老板娘还说,自己是邓丽君的超级发烧友,曾专门去台湾,给邓丽君献花扫墓。

陈浩南三次哭是因为什么(给我留下了6个印象)(3)

4,

我去铜锣湾的商场买东西,那时候在香港买点奢侈品,比大陆便宜。

年轻漂亮的女店员一听我说普通话,就会夸张地惊呼一声:“啊,国语!”

然后转身用粤语叫一个人的名字——接着来了一位会说国语的香港大姐,专门对接来自大陆的游客。

那时候会说国语的香港人,真的不算多。

但对待大陆游客的态度,还是挺不错的;不管是奢侈品店,还是路边小餐馆,以及有限制片的音像店……

后来大陆游客越来越多,会说普通话的香港人尤其是生意人,就越来越多了。

再后来,还会有香港人专门把孩子送到大陆,学一段时间的普通话。

再后来……

再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

陈浩南三次哭是因为什么(给我留下了6个印象)(4)

5,

后来我去香港出差过好几次。

最搞笑的一次出差,是因为老板不相信我。

那时候我们一个地产项目,投资方是新加坡李家的资金,他们指定了香港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来执行设计。

事务所的名字就不提了。

结果我去香港,该事务所的主创给我报方案时,就把我给弄晕了——为什么同一栋建筑,南立面是笔直笔直的线条,北立面是各种大波浪?

这看上去,不像是同一座建筑啊!

对方用左青龙右白虎等等的风水理论,得意洋洋地给我解释了好半天。

我心里暗骂:“你这是忽悠谁呢?十年前这玩意儿在大陆还能蒙事,现在早就OUT了!”

反正他们还要带我去吃饭,去KTV挑照片,我就忍着没发作。

当然,在KTV也还是没有遇见小结巴,挺遗憾的。

陈浩南三次哭是因为什么(给我留下了6个印象)(5)

回到北京,我去找老板:“要不您赶紧备一个设计单位吧,这家香港设计事务所,实在是极不靠谱,迟早得换!”

老板不信:“老非,你怕是又来偏见了吧?我知道你一直都看不上香港建筑师。”

我说:“老板,主意当然是您拿,我说这个无关偏见,是想对得起工资。”

老板也犯嘀咕了,想了想说:“那你陪我再去一趟,我刚好去香港办点事,顺便让他们给我报一次方案。”

好吧,这就又去了一次香港。

汇报会是这样的,老板听了一半,给我使了个眼色,然后站起身来说:“好吧,方案还不错……先听到这儿吧,我还有事。”

事务所主创得意地扫了我一眼,自己亲自开车,送我们回酒店。

在酒店大堂,老板面带微笑与对方作别,转过身就变脸发飙:“老非,赶紧去给我找一家设计单位!还有,打从今天起,每周给他们发邮件,布置设计任务!但设计费一分都不给!”

我点头表示收到。

老板又气呼呼地补了一句:“现在我对香港设计师,也有偏见了!”

我觉得老板是真生气了。

因为晚上事务所主创打来电话,请老板去KTV挑照片,老板都拒绝了。

陈浩南三次哭是因为什么(给我留下了6个印象)(6)

6,

既然说到房地产——要说房价痛苦指数,香港是领先大陆的。

并且香港人创造出来的“卖楼花”玩法,实在是这个痛苦指数的加分项。

当然对李嘉诚这样的商人来说,“卖楼花”也是加分项,敛财的加分项。

话说早年间港台片风靡大陆,经常能够听到剧中男主角,尤其是拿着片刀混黑社会的暴发户,会一脸傲娇地扔出这样一句台词:“我住千尺豪宅!”

不得不说,超高的房价实在是限制了香港人的想象力——所谓“千尺豪宅”,其实也仅有90平米而已。

这个面积的房子在大陆,只能保证咱们好歹算是有个窝,真拿出去炫的话,十有八九不是炫富,而是哭穷。

所以其实有不少香港人,这辈子都没去过香港楼盘的售楼处。

我倒是去参观过,看了看价格,看了看户型,最后看了看“豪宅”字样,直接感觉这不是在售楼,而是在打劫。

换位思考,就问你若是香港穷人——对,香港也有不少穷人——当房价10万一尺时,你还去售楼处干吗?

那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陈浩南三次哭是因为什么(给我留下了6个印象)(7)

香港穷人住的“房子”

当然,这个并不好笑。

因为我们很多人,也是不去售楼处的。

原因同上。

#旅行##香港旅游#


关注@老非2020,分享旅行见闻。

文字原创;未经本人允许拒绝任何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