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氪金的良心策略手游有哪些(日式手游大多难以摆脱氪金的阴影)(1)

在3月的早些时候,一名玩家为了在手游《碧蓝幻想》里得到稀有的人物,一夜“氪金”(指在游戏中使用现金购买游戏追加资源:比如道具、角色等)6065美元的事情曾在游戏界引起了不小的风波。这名玩家大把投入打水漂的事情,其实只是自2012年来日式手游氪金乱象的一个缩影,玩家的愤怒或是社区的关注对于改变这一现状并没有太大作用。悲哀的是,日式手游在短期内也不大可能改变这种竭泽而渔的营销方式。

事实上,《碧蓝幻想》并非大多意义上粗制滥造的手游,这款游戏的美术由《最终幻想》系列的人设皆叶英夫操刀,而配乐方面则请来了大名鼎鼎的植松伸夫,这些元素都让玩家回忆起日式角色扮演类游戏的黄金时代。

同时,《碧蓝幻想》的世界观也令人兴奋:你可以驾驶飞空艇在大陆各处傲游,用剑与魔法对抗邪恶的敌人。这些元素让人回想起游戏黄金年代的《最终幻想》或是《勇者斗恶龙》,也正因如此,自从《碧蓝幻想》发行以来,这个游戏累积下载量已经达到700万次。

回到正题。我们知道《碧蓝幻想》这样的大制作毫无疑问是赚得到钱的,但问题在于,它赚钱的方式颇具争议。

与大多数手机游戏一样,玩家下载游玩《碧蓝幻想》并不需要花一分钱,游戏营收主要来自于内置的“扭蛋(Gacha)”系统。顾名思义,这种系统就跟你在现实中抽玩具扭蛋机一样,玩家在游戏中投入一些金钱,就可以随机得到一些人物或道具。这个系统里,运气成分是最重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你可能花了大钱却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换句话说,你有可能花钱买一堆不需要的东西。

日本手游界一度还有吸金能力更强的“完全扭蛋(Kompu Gacha)”系统,这一系统会迫使玩家在游戏中花钱:比如游戏活动需要4个道具来兑换一张终极卡牌,而这4个道具只有通过扭蛋系统以极低的概率获得,为了兑换终极卡牌,高级玩家往往会在游戏中一掷千金。在2012年,日本政府曾因为“完全扭蛋”系统赌博性质过于浓重,且缺乏监管而勒令DeNA 以及GREE两家日本手游巨头停止在游戏中加入类似系统。但禁令在实际操作中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开发商仍然以各种改头换面的手段,迫使玩家进行课金活动。

《碧蓝幻想》引起的风波即是如此,开发商Cygames宣称他们提高了稀有角色

Anchira的抽出几率,吸引大批玩家投入资金。但事实上,玩家很快发现这位角色的获得几率并没有提升,一位日本玩家更因为在视频网站niconico上直播《碧蓝幻想》抽卡而名声大噪:他一共花了2276 次合计 68 万日元(6065美元),才抽到了Anchira。而这段视频也在网上爆红,引起玩家集体声讨。与此同时,多家日本手游公司也因此股价大跌。

不氪金的良心策略手游有哪些(日式手游大多难以摆脱氪金的阴影)(2)

引起风波的Anchira

事实上,日式手游业界已经是一潭死水。包括一些重量级的新概念产品的进入,对于传统手游也没有太大的影响。根据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日本手游业界2014-2015年两年的业绩增长缓慢,市场规模已经趋于饱和。包括任天堂的《Miitomo》在内的重量级应用也未必能带来市场的显著增长。这也导致了厂商傲慢自大,固步自封。但他们应当意识到,游戏业界始终应当以玩家为核心,竭泽而渔最终会让玩家失去对手游的信心。

随着《碧蓝幻想》将进入欧美市场,这类事件是否会再度出现还是一个未知数。过度氪金只不过是日式手游“贪婪”的一个表征,2012年以来手游界的乱象的实质仍然是市场不成熟所导致的,在短期内,这样的现象仍然不大可能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