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称谓比较简单,一般都是直呼其名,比如李雷、韩梅梅。如果有职务,也可用职务称之,比如孙局长、马董事长。

和现代人相比,古代人的称谓就复杂多了。

古代人有名,有字,还有号。一般来说,名是用来自称的,而别人称呼你时,为了表示尊敬,一般都用字或者号。

比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大家就会叫他苏东坡;比如屈原,名平,字原,大家都叫他屈原,而不是直呼其为屈平。

1128年南宋守将杜充扒开黄河南堤(古人的称谓张南皮)(1)

除此之外,古人还使用另外两种方式称呼别人。

第一种,以籍贯称之。

古人有很强的地域观念,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大人物,大家就会用这个地方的名字来称呼他。

但有些地方人杰地灵,出的大人物比较多,那么,以籍贯称之的特权就只能分享了。比如“合肥”,除了李鸿章被称为“李合肥”之外,合肥籍的北洋大佬段祺瑞,也被称为“段合肥”。

第二种,以官职称之。

以李鸿章为例,大家除了称他为李合肥,还称他为李中堂。中堂,就是李鸿章的官职。

准确说,中堂并不是一个官职,而是一个官职的指代、敬称。指代的是什么官职呢?是位高权重的殿阁大学士。

明朝废除丞相制,以内阁代之。清袭明制,也设内阁,殿阁大学士就是内阁大臣。比如李鸿章是文华殿大学士,所以被称为中堂。

1128年南宋守将杜充扒开黄河南堤(古人的称谓张南皮)(2)

在清朝,殿阁大学士是正一品官阶,地位隆厚。但是,这更多的是一个荣誉称号,并没有实权。自从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之后,真正代替丞相功能的,是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权力很大,能够直接影响皇帝的决策,但是,军机大臣是没有官阶的,也是没有俸禄的,纯属兼职。担任军机大臣的,都有本职工作。比如雍正皇帝最宠信的军机大臣张廷玉,他的本职工作是尚书——先后担任过礼部、吏部、户部三大部的尚书。

大学士有名而无权,军机大臣有权而无名。但只有被授予大学士,才可能被称为中堂。

除了以上几种称谓外,如果一个人死了,还会用谥号称呼他。比如李鸿章死后,大家都叫他李文忠,因为他的谥号是文忠。有时候,为了表示尊敬,还会在谥号后面加一个“公”字,比如曾国藩,大家称他为“曾文正公”,他的谥号是“文正”。

1128年南宋守将杜充扒开黄河南堤(古人的称谓张南皮)(3)

当然,如果一个人出类拔萃到圣人的级别,大家还会以“子”称之,比如,孔丘被称为孔子,孙武被称为孙子,此外还有老子、韩非子、墨子等等。混到这个级别,基本就可以亘古不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