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亚平2020年11月2日,是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发表一周年纪念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甲骨文研究团队收到国际上汉字研究最权威的学术机构世界汉字学会的邀请,于2021年10月在韩国延世大学举办的第八届年会上宣读其甲骨文研究的最新成果:甲骨文不是象形文字,每一个甲骨文也不是单独的文字,而是由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12个象形字母根据不同需要,按照上、下、左、右、中的结构排列组合叙事现成的语言单位,犹如英文的单词、短语、句子或段落这一发现意义非常深远,通过对甲骨文叙事单元的破译,让西方学界认为商朝以前只是神话人物的中华文明始祖一个个鲜活地浮出地面,甲骨文研究的潘多拉魔盒就此打开这项颠覆性成果必然打破学界的秩序许多人质疑,其领军人物姜宗福,虽然有着作家、学者、网红、官员等多重身份,却一无博士学历,二无古文字研究的专业背景,三无高级职称,其研究靠谱吗?如果他的学术成立,会砸掉多少人的饭碗?面对这些议论,他似乎并不在意,他始终活在自己的理想里,好像周边的一切与己无关然而,他的出现,注定要扰乱一种秩序,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甲骨文暗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甲骨文暗箭(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甲骨文暗箭

文/徐亚平

2020年11月2日,是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发表一周年纪念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甲骨文研究团队收到国际上汉字研究最权威的学术机构世界汉字学会的邀请,于2021年10月在韩国延世大学举办的第八届年会上宣读其甲骨文研究的最新成果:甲骨文不是象形文字,每一个甲骨文也不是单独的文字,而是由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12个象形字母根据不同需要,按照上、下、左、右、中的结构排列组合叙事现成的语言单位,犹如英文的单词、短语、句子或段落。这一发现意义非常深远,通过对甲骨文叙事单元的破译,让西方学界认为商朝以前只是神话人物的中华文明始祖一个个鲜活地浮出地面,甲骨文研究的潘多拉魔盒就此打开。这项颠覆性成果必然打破学界的秩序。许多人质疑,其领军人物姜宗福,虽然有着作家、学者、网红、官员等多重身份,却一无博士学历,二无古文字研究的专业背景,三无高级职称,其研究靠谱吗?如果他的学术成立,会砸掉多少人的饭碗?面对这些议论,他似乎并不在意,他始终活在自己的理想里,好像周边的一切与己无关。然而,他的出现,注定要扰乱一种秩序。

甲骨文是字母文字

一直以来,人们将甲骨文视作象形文字。人们逐个按图索骥“看图猜字”,揣摩它的意思,以至于各种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漏洞百出甚至无厘头的解释大行其道。这种方法似乎并不灵光,许多事关华夏文明自信的重大常识问题始终找不到答案。比如甲骨文里为什么没有黄帝的名字轩辕?文献里明明记录有夏朝,甲骨文里为何无夏字?走了诸多弯路之后,姜宗福通过通读何光岳先生的中华文明系列源流史著作之后,对传统的研究方法产生了怀疑,他发现所有的甲骨文及其衍生文字均与原始部落的形成、迁徙密不可分,他恍然大悟,只有将甲骨文置于整个中华民族史前史这个大的系统里作系统研究,才能够破解隐藏在甲骨文背后的秘密。同时通过对苏美尔、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等世界古文字的研究,他坚信甲骨文和其他古文字一样能够极简拆分,是一种不仅表音,还表义的字母文字。在走了四年弯路之后,他花了整整十六年时间将能够收集到的6338个甲骨文逐一拆解,获得了12个极简的象形字符。通过与中国出土的古陶文、骨刻文等早于甲骨文的古文字进行比对,发现这些古文字均由这十二个字符排列组合而成。至此,中华文字起源的秘密终于揭开。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出于问路的需要产生了象形文字。随着部落的联盟或兼并,对文字的统一产生了要求,于是提炼出了12个象形字符作为语言的最基本单位进行组合叙事,之所以没有象英文单词一样横向排列,而是选择了上下中左右的立体结构,目的是为了兼顾象形,便于人们理解与识读。在姜宗福看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只有12个,其他的文字都是叙事的产物,无论是古陶文、甲骨文还是金文,都是12个字母同一种方法的不同叙事,其叙事内容,涵盖上自南方神农炎帝,下至商末周初的华夏文明古史。随着岁月的搓合,这些叙事结构凝固成为一个个储存了海量信息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单字。后人继承这种叙事方法,呈树状结构不断叙事造字,随着书写、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并对笔画加以规范改造,形成了今日的楷书字库。

姜宗福将甲骨文用来叙事的字源字母命名为华文字母。

甲骨文,周初至史前时代的伟大《史记》

湖南民院甲骨文研究的突破,不仅为释读未识别甲骨文找到了钥匙,更重大的意义在于找到了上至南方神农、北方华胥,下至周朝初期12000-16000年华夏文明史(以道县玉蟾岩发现的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为标志)真实存在的文字依据。

比如甲骨文公式(黄),翻译成白话文即:用矢(公式)像钉钉(公式)子一样钉进某个目标。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帛书《黄帝十六经·正乱》出土,帛书云:“黄帝身遇蚩尤,因而擒之。剥其皮革以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赏……”原来,公式记录的竟然是黄帝征服蚩尤,将其人皮割下一块做靶子让族民去射,射中次数多的给予奖赏的那段历史;因人皮为黄色,黄由此引申为黄色……人们十分崇拜打败了蚩尤的英雄,后来写史之人便将其称之为“公式”(黄)。

又比如甲骨文公式(夏)。西方学界称甲骨文里没有夏字,所以夏朝是虚构的。姜宗福却说:“我们把‘公式’字拆开就一目了然了。”翻译成白话文即:缓缓行走(公式,夊),双手(公式,公式)持泄洪工具公式(公式),用力插入土(公式)中,扒(公式,八)开堵塞河道的淤泥使洪水泻出的公式(姒)部落的首(公式)领大禹。楷书简化作“夓”;继续减省“公式”“八”即“夏”,真实记录了夏朝的建立者大禹治水的情形,与文献记录的大禹形象完全一致。因为大禹治水的事情发生在夏季,人们便将洪水泛滥的季节称之为夏。

“许多学院派的学者认为我的研究多为臆测,是因为他们受了太多传统思维的束缚。”姜宗福完全不回避学术圈对他的质疑。他举了个公式(耳)的例子。翻译成现代文即:有许多穴位(公式、公式、公式)丨(公式)状针刺可以治病,耳垂大得需双手(公式、公式,又)相托才能行走的原始部落族民。原来甲骨文公式非指耳朵,记录的竟然是《山海经》里“两手聂其耳”的聂耳国。因为聂耳国人的耳朵特别具有代表性,故以之为人或动物之耳也。

“从甲骨文与《山海经》可互为印证的事实来看,中国的许多传统经典面临重解。”面对记者的质疑,姜宗福如是说。

不想文化被殖民

在普通人的眼里,甲骨文是冷门,是隐学。而姜宗福踏入这个坑,源于与生俱来的民族情结。一直以来,多音多义字、书写笔画繁复的汉字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难识读的文字,特别是女儿上幼儿园后,老师教孩子机械抄写汉字,写错一个罚抄十行,写错一行罚一页。女儿动作慢,常常抄到晚上12点钟还没有抄完。于是就想,能不能找到一种简便的识字方法减轻孩子的负担?便到书店里四处寻找这方面的书籍。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全世界最畅销的学习汉字的书籍《汉字王国》的作者,居然是个名叫林西莉的瑞典人,让他很受刺激。接着又发现,自《康熙字典》问世以后,世界上唯一一个将中国的汉字通解了一遍的人居然是个名叫白川静的日本人。姜宗福将白川静的著作买回来通读,发现白川静完全是按照日本的祭祀文化解字,皆非汉字的本义。

读完白著,姜宗福意难平。他说:“如果我们中国人再没有人站出来编一部用中国的文化揭示汉字本源的辞书,若干年之后,我们不得不屈从于日本人的解释,日本人轻轻松松就完成了文化殖民。”在民族自尊心的强烈驱使下,他开始潜心研究汉字。一晃20年过去了,女儿学有所成,而姜宗福却浸淫在古汉字的海洋里,再也没能上岸。随着甲骨文研究的重大突破,他和他的团队终于破译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发现所有的汉字都继承了甲骨文的叙事造字规律,围绕大约500个核心字顺着某条逻辑或故事主线添加不同的华文字母衍生而成,每个核心字至少衍生10个汉字,也就是说,只要掌握了500个核心字,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掌握5000个汉字,而且终身不忘,彻底解决了汉字多音多义、笔画繁复难于书写的痼疾。他给我们举了个例子。如公式,指主根入人须根如须的人形植物,即人参。添加义符“玉”即“珍”,意指美玉和人参很宝贵。添加义符“羽”即“翏”,指崇拜鸟羽、盛产人参的东夷部落及其族民。又添加义符“月”(肉)即“膠”(胶),表义翏人将羽毛粘在肉体之上作为装饰;亦指用来粘羽毛的物质“胶”。后来,一部分翏人绕白令海峡迁徙至今美国的印地安那州,将中国的人参带到那里,培育出了新的品种西洋参。时至今日,印第安人在重要场合还是戴着一种鹰羽冠。从汉字的演变可以看出,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有可能来自于古代中国,并非空穴来风。

记者问:“如果,你的研究成果永远不被世人认可,你的半生心血有可能在你有生之年都无处安放,你该怎么办呢?”姜宗福说:“对此,我早有心理准备。甲骨文的背后隐藏着一部商以前完整的华夏文明史,我所做的努力,仅仅揭开了华夏文明的冰山一角。即使不被承认,我也愿意做那个历史真相的探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