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几刷小宇宙好(崔时宜向周生辰行拜师礼)(1)

3刷《周生如故》,每次看到周生辰和崔时宜的结局都会忍不住为他们伤心。

这么好的一个人,却因为要救皇室宗亲和一干臣子而束手就擒,白白丢了性命。

当时,他明明可以逃,可以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但是他却偏偏留下来。还被人用了剔骨之刑,受刑三个小时,全程居然没有吭一声。

看第一遍的时候惊叹于他不负天下的大义,再看时才知道他也是一个被命运给摆布的可伶人。

周几刷小宇宙好(崔时宜向周生辰行拜师礼)(2)

01

每个人的出生早就已经注定,无法更改。

周生辰出生在皇家,自小父母双亡,是皇兄把他养大。但是他天生聪慧,才气逼人。

剧中周生辰的军师说,“论礼法,殿下曾遭人非议,但论才学,无人能及殿下。”

在那个朝代,如果是臣子有才学,可以被皇帝重用,但是皇子有才学,就会危及到皇帝的位置。

周生辰的皇兄自然是考虑了这点,自己对周生辰有养育之恩,周生辰自然不敢谋反,但是他之后呢,他不敢想,也不敢冒险。

于是他给了周生辰一千兵,要他去打仗。并派了军师给他,名为军师,实际上却是监督。

当时的周生辰还那么小,十二三岁,却早早地离开亲人,一个人独自上战场,打拼。

那个时候的他,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命运推着走。早早地独立,早早地谋生,早早地独挡一面。

同周生辰一样,崔时宜出生在北方士族最大的家族,她的舅舅是当朝的丞相。

如果说她小时候还算日子过得安稳,那她的转折就是当她的父亲被高皇后陷害,母亲不得不同她父亲离婚,以此别开关系。从而维护了大家族的利益,保全了自己和女儿的性命。

父亲在走的那天晚上来看了她,在她睡着的时候离开。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崔时宜内心应该是想到了原因,但是作为小时候的她来说,也没有能力去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于是,她不想说话,不再说话,把自己给封闭起来。

而她的婚姻,更是早早地就被自己的舅舅给定下来,也是为了家族不落败,有个靠山,把她指婚给了太子。为了更稳固,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她的舅舅又把她送到周生辰来学习。

无论是出生在皇家的周生辰,还是出生在臣子士族大家的崔时宜,在外人看来,他们风光无限,一个是皇子王爷,一个是士族大家小姐。虽然衣食无忧,但却命运仿似都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无力反抗,却又想拼尽全力。

周几刷小宇宙好(崔时宜向周生辰行拜师礼)(3)

02

周生辰从皇宫出来后,带着军师和一千兵,在野外求生存,无数次的浴血奋战,无数次地死里逃生,无数次地不眠不休,让他在战争中成长,成长为国家的战神。

周生辰用自己的性命为自己闯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成就。也一次一次地收回国土。

本以为他获得的成功,能够得到亲人的赞许和嘉奖。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亲人没有对他的成绩给以赞许和嘉奖,反而对他更是忌惮,更是害怕,更是憎恶,更想杀他而后快。

他心中悲伤可想而知。

剧中有个小细节,他问崔时宜想要什么生辰礼?崔时宜说要捷报。周生辰便给从他离开中州以后,所有投降军的用印给了时宜。

他说,他本来是想要送给皇兄的,不过送给你也好,以后你每年的生辰,本王就不用苦想了。年年如此。

时宜当时说,如此重要的东西,师傅当中要送给我。

周生辰说,只要你别不喜欢就好。

时宜当时想,这是师傅为百姓征战的证明,我会妥善收好,以命相护。

也就是说,周生辰内心明白,自己无论打多少次胜战,皇宫里的那位都不会如时宜那般肯定自己,承认自己,欣赏自己。

皇家的忌惮永远超过了一个国家安全的存在。

剧中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有两个想要当兵的人,讨论投哪个部队的军,其中一个人说,小南辰王的军队不错,次次打胜战。另一个人说,可惜就是升官太慢。

这说明什么,说明周生辰把每次的捷报送到中州皇兄的手中,皇兄并没有给以嘉奖。他对他的成功,并不在乎。

为什么?

对于周生辰来说,自己是皇兄养大的,自己想要为皇兄打下一片江山。所以他也曾说自己永不回中州。希望自己能够消除皇兄的顾忌。

但直到皇兄死,他都没有得到。

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老百姓把周生辰当做战神,徒弟们把他当做自己的师傅和依靠,皇兄只是把他当做为国作战的工具。

但他们都忘记了,周生辰也是一个人,一个从小就缺少家人关爱的人。他也需要人肯定,需要人珍惜,需要人懂他。

而这份肯定、珍惜、懂得,不是来自于他心心念念的皇家亲人,而是来自崔时宜。

想想就觉得悲哀。

很多时候,我们都执着于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他人的看法,获得他人肯定。但是,事情是多面性的,对同一件事情,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看法。

正如《麦田守望者》里说,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与其想着改变别人的看法,不如做更好的自己。

周几刷小宇宙好(崔时宜向周生辰行拜师礼)(4)

03

崔时宜离开丞相府来到小南辰王府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首先,在丞相府家,礼仪规矩很多,稍有行差踏错,就有可能被人诟病。

剧中有个小细节,就是崔时宜自从拜师周生辰以后,每天都要晨昏向周生辰请安。不论周生辰在什么地方,她都行大礼,以示对师傅的尊重。

她母亲教她:为弟子者,晨昏省觐,不可怠慢。进门要先敲三下,进去以后要站在师傅左侧,师傅叫坐,应当推辞,师傅连叫三次坐,才能落坐。

来到小南辰王府,师父周生辰告诉她,不需要这些虚礼,他这里只有一条,遵守军令。但遵守军令是对军人来说,而崔时宜不是军人,也就不需要遵守。

也就是说,周生辰其实给了崔时宜最大的自由。让她在他的地盘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其次,知道她喜欢看书,周生辰就把藏书阁的钥匙给她。得空的时候教她弹琴。知道她喜欢品茶,多贵的茶都给她买来,但得知她把茶给倒了,也严厉地给她惩罚。

在崔时宜看来,师父周生辰言而无信,每次去打战,总是不能按时回来,但有一样他做到了,就是王军总是打胜仗,给她的都是捷报。

两个人之间,因为捷报有了联系,有了牵挂,有了承诺。

后来,崔时宜解除了婚约,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自由的人。虽然周生辰发过毒誓,不娶妻不生子,但是并不妨碍他对她好,也并不妨碍他对她产生感情。

当他听到她被人挟持,自己一个人跟着她去了南萧。两个人在南萧生活了几天。一起逛街,一起过当地的节日,一起坐船。甚至在回来的前一天,外面大雨倾盆,他在外面守着她,只为了她的安全。

这个时候的周生辰和崔时宜其实已经彼此心意相通。但因为那个毒誓,周生辰一直都没有在口头上表白。

当时的崔时宜假借别人的事情来问他怎么办,他沉默不语。他也没有办法。

但崔时宜想到了办法,她把自己的心事告诉母亲,希望自己能够一辈子不嫁。

面对自己喜欢的人和自己的承诺,周生辰是犹豫的,无论选择哪一方都是对另一方的背叛。他选择了沉默。

但是崔时宜却不同,小时候面对父亲的被离开,她选择不说话;如今,面对自己想要嫁的人,她选择终身不嫁,终身陪伴他的左右,这样,既成全了他的誓言,也成全了自己的心愿。

有时候我想,如果周生辰面对爱情,也如崔时宜一般勇敢,也许,两个人早就在一起。但是,他犹豫了,不愿意毁弃自己的誓言,也不愿意委屈了崔时宜。

正是这份犹豫,从而错失了两个人的姻缘,从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

周几刷小宇宙好(崔时宜向周生辰行拜师礼)(5)

04

后来,太后再一次赐婚。

崔时宜的未婚夫经过多方谋划,终于坐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皇位。

在庆功宴上,他想要诛杀周生辰,而周生辰为了救大臣和皇亲国戚,束手就擒,受了三个小时剔骨之刑。全程都没有吭一声。

崔时宜也在大婚的当天没有随救她的人一起走,而是跳下城楼。

初看时觉得他们怎么那么傻,明明有很多条路可以走,却偏偏要去死。但后来再看发现,他们的死却是一种必然。

如果让周生辰不去救各位大臣和皇亲国戚,他做不到,内心会后悔。无论他们对他怎样,他内心善良,因为那是他的亲人;

其次是他喜欢崔时宜,崔时宜可以说是他的最亲最爱的人。崔时宜要嫁给当今皇帝,当今皇帝却是忌惮他,想要他死,为了崔时宜的幸福,他不得不死;

还有就是他的心已经死了,自己所爱的人同别人结婚,新郎不是我。相信很多爱过的人都会有感觉。即便是周生辰喜怒不形于色。他内心也是绝望的。否则,他不会在送崔时宜后还停留在中洲,也不会在崔时宜大婚的那日在街上闲逛。只能说明,他牵挂她。

但他没有冲冠一怒为红颜。明明他拥有七十万的大军,又经历过这么多战争,完全有同皇帝谈判的筹码,但是他没有这样做。想来也是自己想死。

而这样的死,在外人看来,合情合理。在他自己看来,也只能如此。

但他却不知道,他的死并没有救下多少大臣和皇亲国戚。他们还是死了;他的死也没有让崔时宜幸福,反而因为他的死而在大婚当日跳下城楼,不愿意独活;而也因为他的死,他的国家风雨飘摇,各地叛乱声起,国将不国。

他的委屈并没有成全他的大义,反而往他所想的相反的方向发展。

看后不觉泪目。

周生辰多次获得战功,收回城池,却被迫发誓永不回中州;

周生辰多次救驾有功,平定叛乱,保全皇室不改朝换代,却还要发誓永不娶妻生子;

周生辰喜欢崔时宜,太子刘子行看出端倪,却还要太后赐婚,从而生生拆散了这对有情人。

是他太善良,还是人性太丑恶?

为何他的百分之百的付出,换来的还是一场颠覆自己的悲剧?

爱默生说,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不然就等于零。

想来,付出也是一样,为不值得的人付出,哪怕你付出再多,对方也看不到;而对值得的人付出,你的每一分她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愿大家都能够做一个善良而带有锋芒,付出而不盲目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