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北京白云观

北京白云观,位于北京西便门外。为道教全真龙门派祖庭,享有"全真第一丛林"之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道教界的全国性机构均曾设立在白云观。在广大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着崇高的地位。

北京白云观沿革(闹市中的一方净土)(1)

关于北京白云观有很多传说。传有邱祖与白云禅师打赌赢得白云观之说,其说法来由:清黄永亮的《七真傳》:“長春以楊枝醮淨水,向紅日洒去,不多時,日邊生出一段黑氣,倏變為雲,將紅日遮掩,一霎時天昏地暗,大雨如注,連下了幾日,轉枯為榮,變朽回春,人民騰歡,群生咸賴,元順帝龍心大喜,封長春為宏道真人,留居京師,待以上賓之禮......”。。。。“

邱真人即于御前求了纸笔,便在龙书案前,写了字样,上写:「立赌首级人邱长春,令与白云禅师赌胜,倘若后宫主母产生是凤,邱长春为输,愿割项上首级,并无异言。」白云禅师也在御前提笔写:「立出赌白云寺人白云僧,令与邱长春赌胜,倘若后宫主母所生是龙,白云僧为输,颐将白云寺输与邱长春,永无异言。」”。。。。元順帝對白雲禪師曰:「朕已發皇餉與國師新建寺院,待工程圓滿,可將白雲寺佛像移於新修寺院內,另取寺名,將白雲寺改為白雲觀,重塑道祖神像,以別僧道,各有所宗,為千秋香火,作萬世觀瞻,素不負二師保孤之功也。」”。。。。

传说毕竟是传说,白云观的真实历史情况是什么样呢?

北京白云观沿革(闹市中的一方净土)(2)

据《光绪顺天府志》载:“白云观,唐天长观旧址,在西便门外一里许。……”由此可知,白云观缘起于唐代的天长观。唐代李氏王朝为抬高祖宗门第,自称是道教始祖老子(李耳)的后代,并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开元二十九年(741)诏令“制两京、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于是在幽州建“天长观”一所,距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之所以称之为“天长观”是因为唐开元十七年(729),玄宗把自己的生日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后又取大唐的江山“天长地久”之意,改为“天长节”。天长观由此而得名。后经唐宣宗和唐懿宗的修缮,天长观成为唐代幽州著名的道观。对此,《唐刘九霄再修天长观碑略》有所记载白云观也是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北京地区的第一座道教宫观。

唐王朝灭亡后,天长观一度被人遗忘,五代和宋朝的正史中也罕见其踪迹。金正隆五年 (1160),因北方契丹南下,天长观毁于战火。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命户部尚书张仲愈负责重建,历时七载,至大定十四年(1174)三月竣工。建成之日,“天子与皇太子率百执事,亲谒修处。遂命道场三日夜以庆成” ,并赐名曰“十方天长观”。泰和二年(1202)正月,天长观又不幸罹于火灾,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改名曰“太极宫”,金章宗亲题“太极宫”匾额。金宣宗贞祐二年(1215),国势不振,迁都于汴,太极宫遂逐渐荒废。

北京白云观沿革(闹市中的一方净土)(3)

元太祖十九年(1224)丘处机西游东归,到燕京谒见成吉思汗,赐居于太极宫。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五月,成吉思汗谕旨以丘处机道号为观名,改太极宫为“长春宫”。丘真人于此开坛讲戒,学徒云集。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七月,丘处机羽化于此。陈时可在 《燕京白云观处顺堂会葬记》中,记述了长春真人丘处机葬礼之盛况。后来,其弟子尹志平于长春宫东侧营建一道院,谓之“白云观”,此名源自“《庄子·天地篇》中‘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句,盖长春宫藏物之所。翌年,尹志平营建处顺堂于白云观内,葬丘真人遗蜕于堂中。” 因丘处机为龙门派的创始人,故称此观为“全真龙门派祖庭”。自此成为全真道教第一丛林和北方道教的中心。

北京白云观沿革(闹市中的一方净土)(4)

元末,连年争战,长春宫原有殿宇日渐衰圮。明初,燕王朱棣命重建长春宫,因此是仅存东侧白云观,故以处顺堂为中心重建宫观,并易名为白云观,一直沿用至今。正统年间(1438—1449),白云观主持讃正道与朝廷内官协力又创建了玉皇殿、处顺堂、方丈道舍、厨库钵堂、四帅殿和山门等,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明正统八年(1443),明英宗朱祁镇正式赐“白云观”匾额,即现在白云观山门上悬挂的“敕建白云观”匾额,为防火灾,此匾为生铁铸造。

北京白云观沿革(闹市中的一方净土)(5)

现在白云观不仅是道士们的修行之所,也是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及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机构所在地。现白云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是全国重点宫观。

北京白云观处于西便门外,在明清时期算是城区以外的偏远地界了,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建设,白云观所在地已逐渐成为了北京的城市中心地段。

虽处闹市,当您进入山门的那一刻,一定会体会到白云观的净,白云观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