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外的这些冷知识,

只有正宗的道外人才知道,你知道多少呢?

1

道外区旧名滨江县,滨江市,东、西傅家区,俗称傅家甸。商、周和先秦时期,这里是肃慎族居住地区。松花江自西而东横贯全境,将道外区分为南、北两部分。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1)

2

松光电影院,电影院繁华时,几乎所有老道外人每周都要来这看电影。院里三轮车聚集,周边的烧烤店通宵达旦地营业,老板们数钱数得手直痛。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2)

3

同记商场,当年和南岗秋林商场齐名,许多从外地专程来的顾客从哈尔滨站下火车就换乘6线有轨电车直奔道外同记商场购物。同记商场那几面哈哈镜,小时候怎么玩都不腻,到现在还记得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那种发自心底的笑!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3)

4

老鼎丰,它最初是茶食店,后来专制糕点,前店后厂。很多道外人从记事时就知道买老鼎丰的糕点,纸包的上面一定有一张印有“老鼎丰”字样的精美商标。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4)

5

在景阳街374号的新闻电影院曾为中央大戏院,是“老哈们”休闲的好去处。当年的新闻电影院堪称豪华,规模、档次难有哪家电影院可与其媲美!只要公映外国故事片,即便是半夜排长队,人们也一定要到新闻电影院看“大片”。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5)

6

道里的江边和道外的并不一样,老道外的江边有各路民间艺人各显神通,东北二人转、江湖郎中的祖传膏药、小商小贩的古玩字画、还有花鸟鱼虫,猫狗宠物等等,在那闲逛从不觉得单调无聊。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6)

7

以前的道外,春天最爱去五道街公园,那里有很多免费的游戏,还可以看大人打乒乓球;夏天最爱去北十八道街江边,那里有沙场,可以从最高点直接打刺溜滑到最下边;冬天最喜欢北十六道街的大市场,那里有现沾的糖葫芦。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7)

8

北三,以前跟现在的中央大街一样热闹,曾是哈尔滨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最繁华的综合大市场,特别是靠近江边的长春街以北地段最热闹。晚饭后来这遛弯到处都是人挤人!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8)

9

道外北三道街和靖宇街的交口有一栋建筑,那是我们小时候常去的新华书店,当年的大清银行哈尔滨分号的旧址,那里曾有很多方面的书籍,故事书、小人书、美术书、学习资料……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9)

10

靖宇公园很早以前有猴山在最后边,一个大坑养了十几只猴子,一个个猴屁股可好笑了!还有,那时候公园修冒险宫,开业时着火了,变成一个空楼废墟,经常有人去那探险!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10)

11

道外,有很多正宗的老哈尔滨味道!南二道街里集中了哈尔滨的百年老店,如张包铺、范记永饺子、宴宾楼、北山酒馆等;北六道街是扒肉一条街,李家扒肉、小二扒肉、张飞扒肉等……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11)

12

滨江站,是哈尔滨三大铁路客运和货运火车站之一,1934年建的。以前非常热闹,候车室都挤满了等候各次列车的旅客,道外区的老百姓大都从滨江站上火车,外地旅客来道外的也直接在滨江站下车。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12)

13

道外的街道,最出名的就是六横、八纵十四条大街,六横是大新街、靖宇街、太古街、承德街、南马路、南极街。八纵是景阳街、头道街、五道街、七道街、十二道街、十四道街、十六道街、二十道街。这其中最著名的一横:靖宇街,一纵:景阳街。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13)

14

道外区水陆交通发达,早在傅家店形成以前,这里就有水陆通道。中东铁路建成后,道外区更是水陆运输的集散地。松花江道外段堤坝长5.7公里,有东北最大的内河港口--哈尔滨港。它是东北地区水陆换装的枢纽,是中国八大内河港口之一。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14)

15

道外区境内铁路运输有滨江、庙台子、松北、松浦4个火车站。其中新马路货场是哈尔滨市最大的集装箱货场。

16

道外北三市场,居住在这里的老道外人对这条街有着很深的感情:街头弥漫着老小吃的独特气味,混杂着茶余饭后的街谈巷议、街旁玩耍的小孩儿的笑声、小贩的叫卖声……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15)

17

北三的光头饼,简单的味道虽然比不上咖啡店的点心,但刚出锅趁热吃是真香啊!还有长白糕、锅巴、蛋黄片……都是以前排长队也要买的美味。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16)

18

哈尔滨的“三马地区”是民族产业的摇篮。哪谓“三马地区”?建国初期,道外有好多街路都改了名字,但有三条路即便是特殊年代,也没有改过,这三条路就是南马路、中马路、北马路,也叫“三马地区”。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17)

19

新马路78号,现在是物流仓库和办公区,关于这座神秘楼房的传说却从未消除。神秘的壁炉、能开车直通江边的楼下密道,都留在了人们的传说中,还有“吴大帅府”的称呼。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18)

20

“天兴福”是哈尔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制粉厂,坐落在北马路与沟沿街交界处的天兴福总账房旧址依然存在,门楣上“天兴福”三个字清晰可辨,连大院的大门也完整保存。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19)

21

小时候,沿北马路进入北环商城,会看到“忠兴福”火磨的账房。这座精美的建筑保存完好,门楣上仍能辨认出“忠兴福制粉厂”的字迹留痕。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20)

22

道外区工业历史悠久,行业较多。早在清光绪和宣统年间,道外区就出现了粮油加工、机械、纺织、印刷、皮革、制鞋、制糖、制酒、家具、屠宰等工业,到1930年道外区民族工业已发展到31个行业,309户工业,但规模很小。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21)

23

解放以前,道外地区以手工业、商业和粮油加工业著称,是山货、杂货和粮油的主要集散地。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22)

24

道外三四道街,是哈尔滨曾经的“华尔街”,那里遍布银行,而且和当年哈尔滨其他地方不一样,道外主要是本国银行,如吉林永衡官银号、东三省银行。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23)

25

坐落在靖宇街和南头道街交口处的纯化医院,表面装饰非常纷繁华丽,其前身是哈尔滨同义庆货店。同义庆绸缎庄和同义庆杂货店成立于1916年,是傅家甸最大的绸缎庄。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24)

26

三四十年代的道外,繁华程度超过秋林所在的南岗,超过中央大街所在的道里,是哈尔滨最繁华的地方。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25)

27

靖宇街,解放前是与中央大街齐名的中心商业街,这条街道两侧,还留有从几十栋从民国初期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只是现在渐渐在拆迁!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26)

28

1956年东、西傅家区合并改称道外区。2004年3月24日道外区与太平区正式合并,新区名为道外区。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27)

29

鸟瞰道外区西宽东窄,呈葫芦形。全区总面积297.9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8.2平方公里。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28)

30

道外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区内一江(松花江)、一山(天恒山)、两河(阿什河、马家沟河)等自然资源是全市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城区。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29)

31

哈尔滨市城郊唯一的一座自然山体天恒山,地下水量丰富,经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厅矿泉水评审委员会鉴定,达到了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的指标,完全符合标准,其自然生态是哈尔滨城区周边绝无仅有的。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30)

32

19世纪末,沙皇俄国在我国东北地区修建中东铁路,并且将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工程局驻地,当时的南岗区和道里区被划定为沙俄的附属地,被迫成为俄国人的“国中国”,而道外区没有被划入沙俄的势力范围,于是,这里成了中国居民的聚居地。

三十年代道外南三道街,老道外一二三(31)

道外,我们的骄傲!

未来的道外,

一定会凤凰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