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1)

很多人应该跟阿信一样,实实在在的撸过几部大部头的讲雍正故事的影视剧。从唐国强老师的《雍正王朝》,到几年前风靡一时的《步步惊心》《宫锁心玉》,还有当然一定要说的《甄嬛传》。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2)

说到雍正,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清朝名声最“臭”的皇帝,在历史上十分招恨,是一位被清代文人黑惨了的皇帝。也有人不遗余力的为他打call,说他勤政自律,是清朝最好的皇帝。

从历史的角度看,当人们谈起清朝,大家的印象总是康乾盛世,似乎从没有雍正什么事儿。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3)

你们都不带朕玩儿!

但是作为康熙的儿子,乾隆的父亲,雍正虽然仅仅执政了13年,却依旧话题不断,甚至说他是中国300个帝王之中,颜值曝光率最高的皇帝也不为过。

这都源于围绕在雍正身上的重重谜团,就算是官方史料也是漏洞百出,比如说雍正的即位。

雍正即位之初,很多人都怀疑他得位不正。因为这一结果,不是康熙亲口所讲,而是隆科多“转述”的。

据雍正自己回忆:

十一月十三日那一天,父皇派人把我从南郊斋所召回。我到畅春园之前,父皇命七位皇子还有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宣谕说: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即皇帝位。

——《大义觉迷录》

意思是说:皇四子出身贵重,特别像朕,一定担得了皇位,命接替朕即皇帝位。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4)

纳尼,传位这么重要的事,就这么一句就完了??

据雍正回忆,当时和隆科多一起听旨的还有七位皇子,寝宫外面还有四位皇子在守候。

我们看一下这11位皇子有谁。

在御前听旨的七位皇子是:

皇三子:允祉

皇七子:允祐

皇八子:允禩

皇九子:允禟

皇十子:允䄉

皇十二子:允祹

皇十三子:允祥

在寝宫外守候的四位皇子是:

皇十五子:允禑

皇十六子:允禄

皇十七子:允礼

皇二十子:允祎

等雍正进宫问安,康熙告诉他病情越来越重的原因,胤禛含泪劝慰。当天夜里戌时,也就是晚上9点,康熙去世。胤禛哀恸号呼,实不欲生。这时,隆科多乃述康熙遗诏,胤禛闻之惊恸,昏仆于地。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5)

影视剧《步步惊心》雍正剧照

这是当日的情形,也是与后来官方记载几乎一致的一个版本。

然而,就算是这样,也有很多人不服,提出质疑。

那么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有木有人能给后人一个靠谱权威的说法?

在清史专家林乾老师的新书《雍正十三年》中,关于雍正即位之谜,他曾说,对于史料记载中的当时传位之说的确漏洞百出,具体理由如下:

第一,传位不当面说。

康熙凌晨病重,急召在南郊斋所的雍亲王进宫,就是清楚自己大病不起。而传位是天大的事,在胤禛到达之前,康熙已向七位皇子还有隆科多宣布传位给雍亲王,但雍亲王进宫后,康熙当时口语便利,头脑清楚,为什么不当面向雍正表示付托之意,却只告诉他病情所以日重的话?

第二,康熙有时间说。

胤禛当天中午进宫,随后又三五次进宫,康熙晚上去世,这说明康熙有充足的时间亲口告诉他,自己做出的传位决定。如果说为了保密,但都已经向七位皇子、隆科多宣布,还有什么密可保?更何况,此时根本不需要保密,而是要诏告天下,以示大位有属,才能避免诸皇子兵戈相向。

第三,旁人为何不说?

七位皇子、隆科多已经得知传位给胤禛,为什么当胤禛到来时,以及在与胤禛共同守候康熙的十个小时里,他们没有任何反应?他们是没有时间、机会吗?显然不是。

第四,传位为何死后宣布?

既然七位皇子、隆科多已经于胤禛到来前,即十点前听到传位谕旨,为什么不在康熙清醒,乃至弥留之际宣布,这样也便于胤禛向父皇叩谢隆恩,而偏偏要等到康熙死后才宣布?

总之,从康熙宣布传位的寅刻,到他去世的戌刻,其间有十六个小时,历经八个时辰,大宝归属早已传遍宫廷内外,即便以胤禛到达寝宫,到康熙去世算来,也有五个时辰十个小时之久,胤禛绝对不可能在康熙去世之后,由隆科多传皇帝遗诏,才知道大宝归己,而且表现出惊骇欲绝的样子。

这与逻辑、情理,特别是康熙做事的一贯风格,都大相背离。按照学术界的研究,所谓七位皇子与隆科多一起听旨的情节,是雍正伪造的。

因为雍正亲自操刀撰写的《大义觉迷录》成书在前,并且家喻户晓,而《清圣祖实录》成书在后,后书不能否定前书,所以编写《实录》者根据颁发到全国各府州县的《大义觉迷录》一书,斟酌情节,编到《实录》里,但这并不是康熙临终时的真实情形。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6)

然而,能证明雍正伪造传位现场的,其实还有一个人!

他就是雍正所说的在寝宫外守候的允礼。允礼是康熙的十七阿哥,出生于康熙三十六年,时年25岁。而证明允礼不在现场的不是别人,正是雍正自己。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7)

康熙去世的当天晚上,十七阿哥允礼在紫禁城大内值班,得悉父皇去世,立即骑马奔往畅春园。他到西直门大街时,正好遇到警跸御道的步军统领隆科多。

两人相遇,隆科多告诉他,康熙指定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继承皇位。胤禛即位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允礼听到后神色乖张,像疯了一样,立即调转马头,奔回自己的府邸,既不奔丧,也不在紫禁城迎候父皇的灵柩。

允礼对于父皇去世不感到震惊,而当他听说四阿哥即位时,好像疯了一样。这种反应不是他个人的,而带有普遍性。

九阿哥允禟向来直爽。得知即位的是胤禛,他突然跑到四阿哥的面前,极其傲慢无礼,对坐箕踞,故意向胤禛示威,表现出根本没把这个继承人放在眼里的样子。

雍正后来回忆说,“其意大不可测”,如果不是朕镇定隐忍,肯定会激成事端。同一时间,八阿哥允禩与三阿哥允祉得知胤禛即位后,在院里密语多时,一直到深夜,商量对策。

以上通过雍正所说的康熙去世当天,几位皇子得知传位给他的过激反应,不外乎说明两点:

第一,所有人都感到非常意外;

第二,众人素知胤禛狡诈严刻,他将威胁到自己的性命。

关于遗诏,也是迷雾重重。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8)

配图为影视剧照

遗诏前后,也曾出现了两件令人诧异的事,说明这一过程有些“异常”。

第一件发生在颁诏前。

礼部上奏宣读大行皇帝遗诏的程序,雍正审阅后不满意,说:这个程序里怎么只有诸王大臣,没有议及朕?礼部回奏说:遗诏是为了颁行天下,历代典礼只记载“遗诏”自宫中捧出,没有记载皇上行礼之处。我们是照章拟议。

雍正对此解释大为不满,斥责礼部说:“遗诏从乾清宫捧出时,朕岂可安处苫次?应如何行礼之处,总理事务王大臣、礼部,共同议奏。”

雍正还没即位,大臣就知道他是个特别难侍候的主。雍正即位不久,就把礼部尚书陈元龙,即民间俗称的“海宁陈阁老”罚去办理陵寝事务,又找个理由赶回家,一切应该享有的待遇全部取消。接替他的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张廷玉。

王大臣会同礼部破例增加一个环节:遗诏捧出时,皇上在乾清门外,东立西向,大学士奉遗诏由中道出,皇上跪,俟遗诏过,乃起回苫次。

第二件发生在颁布遗诏时。

这次颁布的遗诏,只是“清文”,即满文,而没有宣读汉文遗诏。几乎所有汉大臣,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种做法违背常理,御史杨保等人当即联名上疏,弹劾鸿胪寺官员:如此重大之事,岂能不宣读汉文遗诏?

雍正出来打圆场,故意往满汉关系上扯,他说:“杨保等人参奏一案,虽非大事,亦有关系。朕今若将此事交部察议,则以后满汉人员必生互相异视之见。且宣读清文诏书时,大小臣工既已共闻,即与宣读汉字诏书无异。有何分别?著将本发还。”

雍正的解释非常牵强,御史参奏的重点是国家的规制不能乱,哪里是满汉关系?而且,文武百官,不要说汉官,就是满官,也不是都能听得懂清文。

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到底有没有“遗诏”?这个“遗诏”是康熙传的,还是雍正造的?

现在发现的“康熙遗诏”共有四份,分别收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都是各有一份汉文和一份满汉合璧文。“康熙遗诏”因为关系雍正即位的合法性,因此每次展出,都在海内外引起巨大轰动。学术界对此分歧也非常大。

在皇八子允禩的儿子弘旺的《皇清通志纲要》中,也明确记载:十三日甲午戌刻,上升遐。亥刻回都。隆科多受遗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康熙晚上去世,夜里11点回到大内。隆科多承康熙遗诏,是回到皇宫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康熙去世几个小时后,才传遗诏。这也就否定了在畅春园寝宫七皇子与隆科多一同聆听康熙末命的说法。

由此,多年研究雍正的林乾老师认为,争论遗诏真伪,已经没有意义。除非康熙生前已有遗诏,秘藏多年而不示人,临终时交给大臣等。

现存北京、台北的两份满汉合璧遗诏,满文部分在最关键处,即“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部分,残损得没有只字,因此有人认为,这是雍正篡改遗诏的证据。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9)

尽管康熙死得突然,但他只要一息尚存,就会把接班的问题解决好,否则,真的会出现他担心的情况:把朕的尸体置于乾清宫,诸皇子兵戈相争。朝鲜的情报官员,仅在康熙六十一年,就多次向他们的国王密报,康熙因为不立太子,死后兵乱的概率十之八九。

由此,我们不禁要问,康熙即便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但正如他多次对大臣们说的那样:建储大事,岂能一日忘耶?

康熙没有“再活五百年”的想法,他也从不讳言死亡,那么,他对储君就没有任何安排吗?他一生“心为天下耗其血,神为天下散其形”,他将大清的江山社稷看得比他的生命还重要,怎么会事先不做任何安排?

此外,还有一点,也值得我们说说,那就是雍正为康熙办的丧事。

据说,当时康熙去世,雍正为老爸办了一场史无前例气派的葬礼,而只为自己办了最简单的登基礼,这其中有什么特别深意?

中国最晚自汉代起,皇帝大丧仪和登基大典,已经有了一套非常固定而“标准”的程式,是丧礼和吉礼的第一宗大事。

就拿清朝来说,61年前,顺治帝去世,康熙帝即位,也是按照这套仪式进行的。前车后辙,雍正帝只要照此做下去就万事大吉了。

而雍正有意一高一低,一扬一抑,把丧礼办成“古今未有”,把登基大典办得异常草草,并把礼部照例提出的程式,一次又一次给驳了回去。

而贯穿这两件大事始终的,是新皇帝故意表现出来的古代帝王所未曾有的“孝道”,这就难免引起人们种种猜测:莫非这里藏着什么玄机?难道是欲盖弥彰?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10)

雍正也觉得这样做不合礼仪规矩,除了明令以后的大清皇帝下不为例外,还多次发布上谕,做解释工作。他担心八旗人家办丧事也效仿他“不守规矩”,还专门下谕旨禁止。

那么,雍正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第一,表明他是皇考指定的接班人。

自康熙去世到安葬,前前后后,举办数十场大丧礼,而每一次雍正都在重复一个主题:我雍正是康熙皇帝指定的继承人,我的“来路”是正的。至于表现出来的“孝道”,都服从这一主题。这更让人觉得“此地无银三百两”。

第二,表明他是合格的接班人。

康熙帝生前选择接班人的重要标准是“诚孝”,我雍正在此期间表现出来的,与康熙对继承人的要求完全吻合。我这个皇帝,做得称职。

第三,以死人压活人。

越是抬高大行皇帝,雍正的合法继承就越显得合理。而凡是有不遵从我雍正的,就拿皇考制服你们。我们前面提到的海宁陈阁老陈元龙,雍正派他守陵后,又给他安上“推诿不前”的罪名,把他罢了官,而例应得到的“恩典”全没了。

廉亲王即康熙的皇八子允禩,当时排在四总理大臣的首位,仅仅因为存放皇考遗容的宫殿有气味,雍正就罚他在太和殿前跪了一夜。而所谓提高康熙守陵人的规格,也是为了打压不服他的人,包括他的亲弟十四阿哥允。

第四,表明他雍正是主角,主角已登场。

不管如何抬高康熙皇帝,他雍正才是真正的主角。说白了,他才是所有剧目的总导演。雍正煞费苦心,大办丧礼,并把追随皇考挂在嘴边,但他为什么没有选定东陵作为自己的万年吉地?理由是东陵没有找到好地方,那为什么乾隆,乃至咸丰、慈禧等都葬在这里?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11)

雍正的目的达到了吗?基本达到了。

我们在清宫档案里,查阅到很多大臣写给雍正的密折,这些大臣们都称赞雍正“孝本性成,自古帝王所未有”,还特别劝皇帝不要哀毁过甚,伤了龙体。

雍正即位,表明大清朝正式迎来了君临天下的新主人。从此,历史的指针进入雍正时间。

金銮殿坐上了,皇位授受之际惊心动魄的时刻也过去了,但一切才刚刚开始。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12)

拥重兵在外的雍正的同胞弟弟十四阿哥及其支持者,将如何面对?康熙晚年累积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雍正又将如何应对?

如果你对这段历史感兴趣,阿信推荐你读读林乾老师的新书《雍林十三年》,重构“逆袭皇子”内心世界,还原被误读的雍正。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13)

相关书籍推荐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14)

《雍正十三年》

林乾 著丨2017.11

购买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End-

编辑:刘叶乔 2017.11.20

近期新书一览,点击书封即可看到有关内容!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15)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16)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17)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18)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19)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20)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21)

古代假圣旨(伪造圣旨篡改历史)(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