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计在于晨txt(一日之计在于晨)(1)

“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是个不错的公式。但不得不说,普通人一般情况下的日常并未奢侈到随时走流程的地步。不过这个说法还是可以落实到我们的身体,最主要的体验还在于对工作的参与度中。以工作为背景的话,早晨确实是一整天除非其他时间段来灵感外最能膨胀相关肾上腺素外最能膨胀肾上腺素的时间段。或者说,这是我个人观点,对于这句俗话基于现实和个人经历的一种解读。

早晨为什么最有利于工作呢?在我看来。因为下午是一天三个阶段时最久的——值得一提的是,工作定义下的一天并非24个小时,要除睡觉和休闲这些额外生活选项——用来安排一天内最大量的任务。无论什么工作,再融入个人情感比如梦想和事业本质上还是包括被动因素的,所以情绪上难免受压抑,因此这个阶段的体验感大概是没那么强烈的。

至于晚上工作的话,确实最消耗意志的。作为一整天的收官,承上启下,接着睡觉这样的服务于活着的生理设定,也负责梳理即将结束这个日子牵扯到的事项和情绪。如果退出工作的话,会立刻切换到生活模式,这样所需要面对的压力就要调整到社会和人生层面,特别宏观。所以,晚上绝对不是普通工作最好的时间段,大概会偏向消极。

自定义大数据更支持早晨,连“睡到自然醒”都会变得没必要。早晨的时间大概不多,也就两个多小时。虽然想迅速进入工作初始设定需要灵感,有时要撞一下拖延症,但那种没有进入状态的负罪感和着急让工作融入人生的积极性,会促使个体更快完成作品来满足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的感觉在一天内越往后会越单薄,直到完成任务。

如果相同的做法但不以工作而是梦想或者兴趣来的话,那就不在这样的界定中。我的习惯是,搞定所有工作或者阶段性完成任务,再来满足额外需求,这也算强迫症的一部分。生活经验,解决拖延症最好的办法就是强迫症。在非工作任务下,晚上反而比较容易适应。因为工作已经安排结束,接下来就是休闲。虽然所接触的内容形式上可能没有摆脱准“工作”,但不同的节奏会导出新的情绪。所以我大部分为了训练写作完成的任务都安排在晚上,都是敲字,可并非一回事。

我对工作覆盖下一天的解读大概是这样的,这并非普遍适应的规律。也说明“一日之计在于晨”要因人而异。不同人对工作阶段的摆放当然有区别,但“早晨”(即独立模式下主观上最能调动工作氛围的工作阶段)所流露出来的能量能套用我的理论。就算对于“早晨”,我有时也会例外。如果搬出以前去公司上班的历史,那么下午反倒是我一天最有工作氛围的时间阶段。

同样的任务,完成工作需要参考结果,而梦想或者兴趣更在乎的是过程。如果梦想的即时结果是高效的,自然会兴奋,但过程太偏的话会将这项任务安排到工作范围内。工作本身则可以绑定梦想,转换为事业来执行。人生同样是一种工作,情绪上可能是任何时间阶段都没办法尽量满足了。说到底,一日之计在于“我”。

,